拉脱维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小人物史小熊谦二被战争翻弄的人生
TUhjnbcbe - 2023/1/10 21:23:00

年11月25日,刚满19岁的青年小熊谦二在东京市中野区收到日本陆*征召的通知书。彼时的街头,人们已经听不到“我会堂堂为国尽忠”的豪言壮语。在分别的当日,祖母甚至不顾宪兵警察的监督,流下了“不合时宜”的眼泪。鉴于前一天美*轰战机刚刚对东京进行大规模轰炸,大家都明白,这时候的出征与送死无异。

年5月,高楼林医院,88岁的小熊谦二躺卧在病床上,开始回忆近70年前的经历。这便是小熊英二著作《活着回来的男人:一个普通日本兵的二战及战后生命史》(*耀进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的出版缘由。小熊谦二与英二是父子关系。或许是出于历史学家的某种使命感,英二早在年就对父亲早年的入伍经历产生兴趣,但当时两人的对话进展并不顺利。英二坦言道,这种访谈式的学术工作需要提问者与叙述者相互配合。提问者需要足够的社会背景知识才能诱导叙述者回忆过去。随着英二自身研究视野的扩展,这次访谈最后才得以成功。

年,小熊谦二在中国东北众所周知,战后日本的历史学以60年代末70年代初为界,大致经历了从“精英史”向“民众史”的研究转向。前者是以马克思主义阶级史观及其“对手”,例如丸山真男的“日本*治思想史”、大冢久雄的“西欧经济史”、石母田正的“日本古代,中世史”等等为代表;而后者则是以安丸良夫、色川大吉、鹿野*直、井上幸治的地域史(冲绳史)、女性史、部落史等等为代表。这一转向的时代背景是,随着战后民主制度的确立与高度经济成长的开幕,“民权”力量的逐渐扩大。这一点,可以从年爆发的民众广泛参与的反*府运动“安保斗争”,以及同年度历史学界疏远官方主导的“明治百年”纪念活动看到。相对于官方极力彰显的“天皇”及其周边的“重臣”,历史学家们试图重新勾勒出底层民众的抗争史,例如江户时代的武装起义、明治时期的自由民权运动,以及大正时代的“德莫克拉西”运动等等。正如近藤和彦所指出的一样,相对于毕业于帝国大学的丸山真男们而言,主导“民众史”转向的历史学者本身就是高等教育扩大化(大众化)的产物。他们不是精英出身,也没有自视为或被视为精英的接班人,比起以往的正统历史学中的权力者、伟人,他们就更关心像他们自身一样存在的普通民众。年,小熊英二出版的《》(上卷“年轻人们的叛乱及其背景”,下卷“叛乱的终焉及其遗产”,新曜社)一书,毋宁说就是对这个时代众生相的经典研究。相对于此前英二对“单一民族神话”、“日本人”概念以及“民族主义”的研究,《》可谓是一部十足的“底层研究”。在《生命史》中,他同样强调了与以上“宏大叙事”(GrandNarrative)的差异。“本书描写的对象属于都市下层的经商者,并非容易留下更多文字记录的高学历的中产阶级。因此,才能记录到与‘从学徒兵到上班族’这种一般战争体验记不同的轨迹”,“从学术的角度来看,本书既是口述历史,也是民众史与社会史”。

《》书影二年,小熊谦二出生于北海道,其父亲小熊雄次原本是新潟县人,因家道中落前往北海道拓荒。像美国西部片所展现的荒蛮边境一样,北海道对明治日本而言,也是社会中最穷困的人们最后的挣扎之地。谦二是雄次二婚时生产的第二个孩子,但他的母亲因为劳累加上患上当时的不治之症肺结核而早亡。后来雄次为孩子考虑,就陆陆续续把前面的小孩送往东京的祖父母家照料,而雄次则会按时寄送生活费用。

祖父母一家原本也是北海道的拓荒者,而后机缘巧合移居东京开了一家蛋糕店。据谦二回忆,这也许是因为蛋糕店是一种“最不需要技能”的工作,门槛非常低。而他小时候的生活,尽管现在会被认为是困苦,但当时确实是平民阶级普遍的状态:四五天才可以洗一次澡,一个月也不见得吃得上一次肉,恩格尔系数超过60%。尽管如此,经历过“一战”后的经济繁荣期,日本社会工业化与城市化仍然显著提高,“在东京上小学的同学们家长中已经没有农民了”。孩子们也被分为两类,一类是谦二这样的个体户及杂工子弟,而另一类则是城市化中产生的白领(中产)阶级子弟。前者一般小学毕业后就会继承父辈们的职业,而后者则会升至中学。

近卫文磨在国会提出“国家总动员法”及同法案原件据谦二回顾,在年代初的日本,虽然学校也会反复灌输小学生们根本听不懂的“教育敕语”,但当时并没有特别必要向“日之丸”国旗敬礼或者进行“宫城遥拜”,这是形势吃紧以后的事情。不仅如此,“九一八事变”(“满洲事变”)还给谦二家的蛋糕点心店带来了好处。由于直接对接*队的后勤,他们的生意扩大了,甚至多雇佣了三个人帮忙。然而,这种战争带来的“景气”也被战争的扩大化所终止。“七七事变”爆发后,汽油成为配给品,出租车从街头消失了。蛋糕店所需要的燃油也限购,最终店面也不得不因燃油断供而破产。不仅燃油,木炭、大米、衣服等物资全面实行供给制。“对于庶民而言,比起关心战争的输赢,这些日常所需带给人们的冲击更大。”由于《国家总动员法》(年3月)所配套的“邻组”的出现,使得邻里之间相互监视,若被检举则根本拿不到生活所需的基本物资。据说哲学家三木清(-)就因为为“异见分子”高仓辉(-)提供了一晚上的留宿而被特高警察监禁致死。法西斯的“极权主义”,最终以这样的方式深入到社会的最基层。与民用市场的萧条相反,少数由于依靠“*需”的行业以及“黑市”繁荣昌盛了起来。尽管普通人在街头找家餐厅吃饭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供*队娱乐的艺妓一条街却常年灯红酒绿。

年,*府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成为*事的工人与士兵,缩短了学制。谦二提前“毕业”了。谦二记得,那时候的校园已经被宪兵接管,他们成天都在肃清所谓的“自由主义”思想,搞皇国“武运长久”的宣传。但过不了几天,美*轰炸机的炸弹就击中校园的教学楼。所幸那是一枚哑弹,大家才死里逃生。“虽然*府说有重大战果,但局势反而更加恶化,总觉得非常诡异。”从理论上而言,美*已经占领了塞班岛,可以直接轰炸东京这个事实本身,就可以推论出日本离战败已经不远了。可是“不管是自己还是周围的人,已经没有能力思考这样的状况了。失去了思考能力,又缺乏各种资讯,或许让大家不愿意去想结果了吧”。

在战争开始吃紧的年,日本帝国正式“动员”(强制)年满20岁的大学生参*,史称“学徒出阵”。但是为了武器研发的需要,该动员令仅限于文科生(包括农学科与经济学科),理科生“逃过了一劫”。此法案仍然无法弥补战争造成的惨重伤亡。年初,征兵令从20-40岁扩大至19-45岁的男子,谦二正是因为此次修正案才以“第二乙种兵”的身份被征召入伍。由于帝国*队的编制按照祖籍划分,来自“新潟县”的谦二被派遣至“满洲”。战败之际,在那里被苏*俘虏送至西伯利亚做苦工。回想起自己许多同学被送往南洋战死,他感叹道,“人的命运差异”。

年10月,“学徒出阵”阅兵式现场最开始,新兵必须接受*事训练,再通过考试。谦二或许天生就不是当兵的材料,连续两次考试都不合格。但是,由于战局对日本已经相当严峻,新的进攻命令已经不可能了。谦二只记得在*队的日子无所事事,老兵们动辄就对新兵打骂。丸山真男曾将这种行为概括为“向弱势者转移压迫”的心理,但谦二只是一个初中学历的普通人,他凭直觉认为,这些老兵们是因为归国的日期一再拖延而发泄怒火。此外,他还有一种感受,就是一个有生命有感情的个体被镶嵌进*队这样庞大的官僚体系中所感到的困惑:“*队就是一种‘公务机关’,上头交代编成部队,命令驻扎于此,便依令做成文件,如果没命令,便啥都不做。说穿了,新兵训练时如果不依照命令动作就会挨打,既没教大家要自己思考,也不期待我们思考。这种状态下如果敌人进攻,该如何应对,我们自然从未想过。”

谁都不知道这场战争走向何方,如何结束?上级下达的命令是为了什么?无穷无尽的等待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就当大家都认为,“帝国”有更高明的安排之时,他们都不知道,“帝国”已经彻底抛弃了他们。关东*在转移一万多*官家属、“满洲国”大使馆人员以及满铁人员以后,在寄给苏联的陈情书上明载:“返回(日本内地)之前的时间,将极力协助贵*之经营,敬请尽情调度使用。”这为后来谦二被苏*押解至西伯利亚当苦力的日子埋下了伏笔。

关东*向苏*投降四迄今为止,日方对苏*征用日*的行为称之为“西伯利亚抑留”(シベリア抑留)。“抑留”这个词在日文中含有“非法、强制约束人自由”的意思。换言之,今天的日本并不承认当年苏联行为的合法性。但实际情况是,当年的关东*为了满足苏联的停战要求,主动诱骗日本士兵、甚至是“满洲国”的“日本居民”冒充俘虏。年9月,谦二从奉天登上列车的时候还以为是要回国了,但转眼之间就来到了西伯利亚的赤塔。据说这是斯大林为了填补纳粹德国给苏联造成的巨大的人口伤亡所提出的俘虏*策。但是,这种“奴隶劳动”并没有带来真正的经济效益,据苏联内务省统计,年俘虏的劳动收益无法维持其管理成本,反而出现了万卢布的赤字。不过这是后话了。

日本帝国在“满洲国”征兵;在西伯利亚的日本人俘虏二战期间,苏联约有两千万人口死亡,约占其总人口的11%。战争结束后,成年男性劳动力缺乏,集体农庄中的男女比例从战前的1比1下降至1比27。因此,俘虏作为战争赔偿的一部分被带到了西伯利亚、外蒙古、中亚等地强制劳动。日本人数总计64万人,其中6万人死于苏联。比起德国战俘万人中有近万人死于苏联的事实而言,日本人的待遇还算不错。此外,比起日本*队对待中国或者欧美战俘而言,苏*对日本俘虏的待遇其实还算友好的。据很多日本俘虏回忆,这可能是苏联内部并没有特别的“种族仇恨”的思想。谦二所在的俘虏营的将官就是一副有着亚洲面孔的苏联人。可是,即便如此,谦二能活下来也完全是运气。他所面对的最大困难在于,极端匮乏的物资以及极端寒冷的天气。事实上,彼时的苏联普通人也过着贫困的生活。有一次谦二在外作业时因故留宿在一户居民家中,他惊讶地发现原来苏联人也是“家徒四壁,房内没有任何家具”。“从战前到战后,在日本还没见过这种生活状态。”苏联*府配给给俘虏的生活物资原本就少得可怜,这一部分物资中还有相当比例会被同样贫困的苏联士兵偷走。但是,在谦二见到苏联普通人的真实生活水平以后,似乎有了某种理解或者共情。“原本他们也是穷人,拥有的东西大概不会比俘虏多。当我们外出劳务作业时也发现,苏联境内的人们似乎连像样的衣服都没有,甚至有些苏联女性还穿着从中国东北运来的日**服。”

由于物资极度匮乏,谦二就把“日之丸”国旗“当作洗澡时的浴巾”来使用,捡起地上的空罐头盒子当饭碗,把门把手的铝片当做汤勺等等。不仅如此,他还要去偷窃。“如果是偷苏联的食物或物资,完全没什么好犹豫,但对同样饿着肚子的俘虏,拿走他们珍藏的面包,自己却感到非常后悔。根本不该这么做的,因为寒冷、饥饿与健康状况不佳,自己连正常的人性都失去了。”

相对于普通民众生活的窘迫,苏联强大的*事力量也给谦二留下了深刻印象。赤塔市街驻扎着苏联的坦克部队,停驻着体积庞大、炮身修长的T-34坦克。“被派出工作时有机会接近一看,内心觉得真是了不起。日本的坦克不仅小,而且只是用铆钉把铁板钉在车上当装甲而已,根本完全无法战胜对方。”后来有的俘虏懂英文,看到引擎盖上印着USA的字样,才知道这是美国援助的物资。

相对于物资的匮乏,另一个更为严峻的考验是严寒。“在零下四十度的夜晚走出户外,并不会感到寒冷,而是感到疼痛。不过去露天厕所只露出屁股,因为屁股是圆的,还不至于冻伤。会遭冻伤的是突出的如鼻子或手指部分。如果鼻子冻红了,不小心翼翼取暖回温,鼻子就会掉下来。”很多身着关东**服的俘虏并没有熬过第一个冬天。“日*的冬季衣物跟苏*相比,实在差太多了。例如防寒靴,为了防滑在靴底打上铆钉,但寒气却会随着铆钉直传脚底。苏联的防寒帽都有两层,日*的仅有一层。日本竟然想靠着这种装备与苏联*队作战。日*曾经出兵西伯利亚,理应学到一些经验与教训,真搞不懂*部的人究竟在想什么。”活着回国,是谦二唯一的希望了。

年,苏联为了恢复与日本的外交关系而开始遣送日本战俘回国。在这种背景下,年8月,谦二也回到了日本新潟。父亲熊次来车站接到了谦二,没有戏剧性的拥抱与流泪,二人的关系因为长时间的分别反而有点尴尬。回家第一顿饭菜也十分平常,这让谦二非常失望。事实上,熊次的财产在战争中悉数被毁,战后又经历通货膨胀早就一贫如洗。谦二后来离开新潟看到东京、名古屋、大阪满目疮痍的废墟,才开始有点理解父亲的现状。

年被夷为平地的东京市区;年从舞鹤港回国的日本战俘谦二回国后立刻开始找工作。虽说是工作,但基本上是临时工,几年内换了七八份工作。生活的贫困使得他很难有余裕去回顾战争与当俘虏的日子,但雪上加霜的是,年他被查出患有结核病,在医院住了4年多。谦二的青春岁月,可谓在战争、俘虏、疾病中消耗殆尽。年出院时,谦二最终赶上了日本战后经济起飞的*金时代。对于毫无技能,而又身患肺结核的谦二而言,在社会上立足是非常困难的。但好在经济好转后,谦二进入了运动品市场的销售行业而获得很好的机会。年代正是日本中产阶级逐渐形成的时候。那些登山、滑雪、高尔夫、保龄球等等在战前是贵族专属的运动开始向平民普及。谦二利用一种崭新的销售形式,即跑外勤开始获得机会,再加上常年俘虏与养病经历,使得谦二有一种敏锐的观察与分析人际关系的能力,使得他在客户之间游刃有余。不仅如此,他后来还独立门户,自己当起了老板。

年东京塔竣工但是,即便在这种忙碌的生活中,谦二也会时常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人物史小熊谦二被战争翻弄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