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脱维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触摸鲜活的中国社会,22位老外在中国的
TUhjnbcbe - 2022/4/7 14:03:00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

22个外国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肤色,带着对中国的好奇和向往,踏上了这片土地。他们当中有在上海当养护院院长的拉脱维亚人;有在云南读书的俄国大学生;有用摩托丈量中国的葡萄牙人;有热爱京剧的瑞士人;也有说自己有个中国胃的西班牙人……

来自法国,现定居于厦门的梅洛(MelodyPace)将他们的故事集结成册《我在中国挺好的:22个外国人与中国的缘分故事》,该书近日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梅洛也接受了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梅洛出生于年,曾就读于法国巴黎的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文系硕士毕业。年,是梅洛在中国居住的第12年,这些年她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先后在南京、苏州、上海、厦门定居生活。中国读者对这本书感兴趣,可能会是因为好奇:想看看外国人是怎么看我们的。我们对于自己国家的很多现象,往往因为太过熟悉而无感,外国人为我们提供一个“旁观者”的视角。而外国读者也想知道,他们的同胞在中国过得怎么样?中国人好相处吗?国际上五花八门对中国情况的反映属实吗?在目前的国际大环境下,尤其是当前疫情肆虐的特殊时期,国际上出现很多失实的报道,造成了部分国家和民众对中国社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此时,特别需要有客观公正的眼睛和嘴巴为中国发声。这正是梅洛编写这本书的初衷和背景,“我希望通过多位不同身份的外国人的亲身经历,把他们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反映出来,一方面,客观地还原出中国当下新鲜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通过中外文化的碰撞,发现中国特色、和中国的美好生活。”梅洛说。梅洛“我和中国很有缘分”“我从小就对中国很感兴趣。”梅洛说。在她五岁的时候,从父亲口中知晓了关于大熊猫的故事,从此产生了对于中国的好奇;高中时期,排除种种困难,她开始正式学习中文。因为喜欢画画,汉字对她来说有着艺术品般的吸引力。16岁时,她第一次有了前往中国的机会,参加了高中的交流项目,在上海生活了两个星期,收获了“上海家庭”的关爱。这使她更坚定了对于中国的热爱,回到法国后,开始“拼命学中文”。得益于在巴黎的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的学习,她的中文水平有了极大的进步,也开始经常往返于中法两地,“一有机会就会去中国”。19岁时,她担任了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法语外教,后来也曾在苏州大学留学。在梅洛眼中,这都是她与中国“缘分”的体现。“中国是我的第二个家。”梅洛说。虽然父母在法国让她有点不舍,但热爱使她还是选择定居在了“第二个家”,更在这里遇到了中国爱人。“大熊猫”是她对中国认知的开始,而“大熊猫奶妈”也是她在书中叙述的特别经历。年,她通过选拔,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一起,体验大熊猫饲养员的生活。他们接受了培训,在成都大熊猫培育基地进行实习。这对于梅洛来说是梦想的成真。“我也一直想要找一个机会能够多去分享这次经历,让更多的人了解大熊猫,多
1
查看完整版本: 触摸鲜活的中国社会,22位老外在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