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Bompiani出版了这样一部作品,《共和国报》称其为“经典”,美国媒体BookRiot将其评为年必读翻译作品,这部作品就是《遥远的父亲》(Ipadrilontani)。此书距首次出版至今已有半个世纪,意大利当代著名作家克劳迪奥·马格利斯(ClaudioMagris)评论道:“玛丽娜·雅尔(MarinaJarre)是一位原创的、有力的、精辟的作家......她的这部被重新发现的作品,在近五十年的意大利文学中有着无可争议的地位。”
《遥远的父亲》意大利文版和英文版
玛丽娜·雅尔,年出生于拉脱维亚一个复杂的多民族家庭,其母亲是意大利人,属于瓦尔多派教会(一种原始新教传统,起源于宗教改革之前西方基督教中的禁欲运动),父亲是一位拉脱维亚犹太人,她从小在德语环境下长大。玛丽娜的生活从一开始仿佛就由无数的细线组成,用手轻轻一抚,就可以使它打结或者中断。
玛丽娜和母亲及妹妹,年
十岁那年,父母离婚后,将她托付给了生活在皮埃蒙特小城托雷佩利切(TorrePellice)的外祖母。从此,玛丽娜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试图融入陌生的文化,开始学习法语(该地区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意大利语。玛丽娜度过了一个充满严酷、怨恨的、矛盾的青春期。
年7月4日,占领拉脱维亚的德国纳粹下令烧毁里加所有犹太教教堂,数千名犹太人丧生。从这一天开始,德国纳粹开始大规模屠杀拉脱维亚犹太人。玛丽娜的父亲和同父异母的妹妹便在这场浩劫中丧生。
玛丽娜和妹妹,年
年,十八岁的玛丽娜来到都灵读大学。毕业后,在一所公立学校教授法语,同一位工程师结婚,拥有了四个孩子。她几乎同时成为了一位妻子、母亲、老师。年起,玛丽娜开始出版一些小说作品,如《略带外国口音》(Unaccentostraniero)、《在一个女孩的眼中》(Negliocchidiunaragazza)、《七月底的三天》(Tregiorniallafinediluglio)等。《重返拉脱维亚》(RitornoinLettonia)获得年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年,这位命运同20世纪历史紧密相连的作家离开了这个世界。
《略带外国口音》和《在一个女孩的眼中》
语言文化的分裂,家庭的分裂,促使玛丽娜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追寻自己的身份,敏锐地观察生活,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