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由于立陶宛的错误立场和不负责的言论,导致中国和立陶宛的关系降到冰点,现如今,局势对于立陶宛来说,似乎越来越不利了。
此前由于允许台湾驻立陶宛机构更改名称,中国与立陶宛两国的关系迅速降级,从互派大使降至代办级。同时,中国方面在穷尽了一切和平的手段之后,决定采取制裁的措施来应对立陶宛的挑衅。例如,中国海关似乎将立陶宛从系统中删除,这让立陶宛出口的商品无法在中国清关。即使是这样,立陶宛经济部长依然嘴硬声称“立陶宛对中国的出口仅占1%的份额,因此,不能向中国出口商品,立陶宛的损失也并不大。”
然而,立陶宛的这位经济部长显然小看了中国的影响力。
据德国《商报》12月19日报道,中国方面采取了升级的制裁措施。除了立陶宛制造的商品全部拉入黑名单一律不买之外,其他国家的企业如果在供应链中使用立陶宛企业的零部件,则同样会被拒之门外。如此牵连甚广,包括欧洲制造业的龙头德国企业和挑动此事的美国的部分企业也被波及。《商报》在报道中引述消息人士的话称,德国运输行业制造商大陆集团向中国出口的货物中,将不再被允许使用立陶宛工厂制造的商品。这将使得这家德国企业必须把产能从立陶宛转移到其他国家的工厂。
但这仅仅只是立陶宛和德国的一面之词,我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12月2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中立关系面临严重困难,责任完全在立方。所谓中方有关部门停止为立陶宛货物清关,拒绝立陶宛进口申请的说法均不属实。
德国另一家媒体《南德意志报》则进行了跟进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立陶宛考纳斯地区所生产的控制设备和传感设备在中国港口出现了滞留的情况;此外,还有一家德国汽车供应商、一家基材制造商、数家美国制药公司也都被迫考虑产品的去处,或者是供应链的迁移。报道称,中国对立陶宛实施了降维打击一般的贸易禁运,就像是美国人对伊朗所做的那样。截至目前,有统计可查的受到影响的公司达到了12家。
除此之外,德国《明镜》周刊还提到,中方正在向欧盟施压,《明镜》周刊认为中方的目的是推动欧盟停止进口立陶宛产品。德国联邦工业联合会表示,中国的行为“相当于贸易抵制”,有着一个“毁灭性”的目标,这也意味着中国已经准备好同不受欢迎的伙伴分道扬镳。欧盟负责经济政策的执行副主席、前拉脱维亚总理瓦尔季斯·东布罗夫斯基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欧盟随时准备捍卫成员国免受来自外部的压力和制裁。
不过,与瓦尔季斯·东布罗夫斯基斯不同的声音也在欧洲大陆响起。“明事理”的德国联邦工业联合会在相关声明中批评欧盟的个别国家(指立陶宛)同欧盟整体的政策不相容,这导致了欧盟现如今处于骑虎难下的状态。
对于中方制裁影响的发酵,欧盟方面的反应显然有些迟钝。12月16日欧盟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峰会中,曾挤出时间就“立陶宛议题”进行过讨论。而欧盟经济的龙头德国,则将在随后举行一场会议,对目前的形式进行讨论。从相关人士对外透露的消息来看,欧盟虽然目前在官方立场上偏向于立陶宛,但并未明确表态,更多的是出于无奈,试图居中调解矛盾,解决因此而衍生出的经贸纠纷。但是想要出头的欧盟此前在中国海关碰了一鼻子灰,短期内很难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此次纷争,源头在于美国。美国通过挑动立陶宛国内政治议题,从而促成了台湾驻立机构更名,最终挑起了两国间的矛盾。事发之后,美国给予立陶宛的补偿并不多,仅有六亿美元,而且还是信用贷款。不过,由于美国在立陶宛当地培植势力多年,其对立陶宛政府内部重要人士的打点十分到位,因此对立陶宛国家利益的补偿是否足够,对于立陶宛政客来说并不太在意。
这无疑是欧盟方面最为恼怒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美国跳过了欧盟,直接伙同欧盟的小成员国,做出了损害欧盟整体利益的事情。更让欧盟方面无法接受的是,这种做法的可行性已经得到了验证,而从效果来看是有一定的可复制性的。如果无法让立陶宛感受到切切实实的痛苦,很难说是否有哪个国家的政客在未来会效仿立陶宛,用国家利益和欧盟整体利益来捞取个人利益。
但就如同美国为了维系北约国家间的团结,至今难以对土耳其直接动手,只能够通过居伦运动这样的边角料来敲打土耳其一样,欧盟为了维系自身的团结,短时间内也很难直接对立陶宛施加压力,相反还要对其施以一定的庇护。这恐怕是欧盟的领导者们,尤其是与中国经贸关系密切的德法两国极其恶心的一件事。在有英国脱欧的前车之鉴的情况下,原本已经开始逐渐恢复的欧盟内部团结,因为立陶宛和中国的矛盾又出现了松动。更让德法感到糟心的是:这件事的起因是美国为了自身国家利益而采取的行动,既恶心了中国,还影响了中欧关系,又制造了欧盟内部分裂,可以说是一箭多雕,而欧盟还不得不吃这个哑巴亏。
在特朗普政府时期,欧盟也曾遭到过美国的制裁。在以往,美国一般是用威胁制裁或者定点打击来挤占欧盟的利益,但在明面上不会同欧洲国家撕破脸,依靠着如此的关系确保欧盟在大部分内政外交政策上和美国保持相向而行。但随着特朗普证明了美国的政策已经没有下限之后,欧盟也必须考虑自身的未来究竟在何方。
中国一向支持欧盟作为一个整体成为世界的一极,这与美国不断制造欧盟内部分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中立矛盾上,或许今天的欧盟还能勉强维系表面的和谐,但却绝无可能为了一个立陶宛而加剧中欧之间的矛盾。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欧盟必须也必然解决内部的部分国家投身美国又试图白嫖欧盟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