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脱维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立陶宛切断铁路线,想隔绝加里宁格勒,俄强
TUhjnbcbe - 2025/6/25 0:23:00

近期,立陶宛与俄罗斯又杠上了。俄罗斯与位于欧洲的飞地加里宁格勒之间有一条铁路运输线途径立陶宛境内,此次立陶宛以响应欧盟制裁俄罗斯的行动为借口切断了这条铁路线。这也就意味着,俄罗斯输往加里宁格勒的铁路货运完全终止,此举显然惹怒了俄罗斯。俄罗斯相关部门纷纷做出反应,加里宁格勒州的州长立即从法律层面指控立陶宛称,这一行动违反了国际法,也侵犯了国际法中规定的过境自由。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对立陶宛发出严厉警告称,这是对俄罗斯的侵犯。俄罗斯联邦委员会维护国家主权委员会主席安德烈·克里莫夫则做出更加强硬的表态称,如果立陶宛与欧盟不能及时纠正这种错误的政策,俄罗斯将以自己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近期,俄罗斯与立陶宛围绕着加里宁格勒铁路运输线一事吵得不可开交,立陶宛的行动或将对本就复杂难解的局势造成更大影响,而俄罗斯的破局之法同样值得讨论。

首先,应对俄罗斯与立陶宛之间的此次争端进行整体回顾。众所周知的是,加里宁格勒是苏联在二战中的胜利成果之一,已经成为苏联战胜德国的象征。实际上,苏联时期的加里宁格勒并不是一块飞地,波罗的海三国也是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的成员,而加里宁格勒是苏联插入欧洲的一块前进阵地,与苏联本土无缝衔接、浑然一体。

苏联于年解体后,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纷纷宣布独立,波罗的海三国宣布独立后,加里宁格勒便与俄罗斯这一苏联最大继承国分开,成为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地区的一块飞地。当时,为维持加里宁格勒的正常运转,俄罗斯政府与立陶宛政府签署相关协议,立陶宛政府不得人为中断俄罗斯经由白俄罗斯进入加里宁格勒的这条铁路运输线,这也就是协议中提及的过境自由。立陶宛通过签署这一协议保证了自己的国家安全,同时双方也由此奠定了坚实的政治互信基础,随后立陶宛加入欧盟及北约俄罗斯也没有出言反对。

如今俄乌冲突爆发,立陶宛站在反俄、排俄的第一线,同时欧盟通过了第六轮对俄制裁的法令,因此立陶宛又成为欧盟第六轮对俄制裁中的先锋军。立陶宛政府的这一做法直接将加里宁格勒置于死地,加里宁格勒获取的俄罗斯本土货物资源中40%至50%均通过铁路运输,如今立陶宛政府拦腰斩断了铁路运输线,加里宁格勒近百万人口的日常需求及工业发展必将在短时间内陷入困境。相较于海运而言,铁路的运输量大而且十分快捷,价格还便宜,这便是俄罗斯最为恼火的地方。

其次,立陶宛与俄罗斯已经签署相关协议,对过境自由做出法律规定,并以此换取俄罗斯对立陶宛加入北约及欧盟的安全承诺,立陶宛如今却出尔反尔,并以此要挟俄罗斯,显然有深层原因。

第一,从立陶宛角度而言,在历史与情感层面,波罗的海三国尤其是立陶宛确实对苏联及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充满仇恨,这也是立陶宛站在反苏、反俄第一线的原因。年苏联与纳粹德国签订《苏德密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波兰与波罗的海三国的命运已经注定。当纳粹德国的军队进入波兰后,苏联红军也趁势进入波兰,顺手将波罗的海三国纳入苏联的体系中,这也是波罗的海三国普遍仇视苏联的原因。年戈尔巴乔夫进行彻底的政治改革,民主选举的方式使波罗的海三国尤其是立陶宛国内的分离主义势力得以上台,并最终导致波罗的海三国走向独立。

第二,立陶宛要以牙还牙。正因为立陶宛国内反苏、反俄心理盛行,甚至已经成为立陶宛国内的政治正确,导致立陶宛在俄乌冲突爆发前后,一直卖力地在欧盟及北约进行游说工作,企图借用欧盟及北约的力量彻底将俄罗斯打趴下。立陶宛的这种做法激怒了俄罗斯,此前俄罗斯杜马议员叶甫根尼提出议案称,年包括立陶宛在内的波罗的海三国宣布独立,不符合当时的苏联宪法。

按照苏联宪法规定,一个民主共和国要想脱离苏联必须进行全民公投,而当时立陶宛并未举行全民公投,而且当时全苏联在3月12日的全民公投中已经表示希望保留苏联。这说明包括立陶宛在内的波罗的海三国脱离苏联选择独立的决定是错误的,也没有得到法律认可。因此叶甫根尼认为,如今俄罗斯应该恢复对立陶宛的主权,立陶宛随即反唇相讥,如果俄罗斯采取行动,从历史层面而言,在立陶宛大公国时代白俄罗斯、乌克兰乃至俄罗斯的部分领土都应属于立陶宛,俄罗斯应将斯摩棱斯克归还于立陶宛。

两国的嘴仗你来我往,但按照当时苏联宪法的规定,立陶宛的独立确实不合法,因此当叶甫根尼提出这一议案时,立陶宛自然会跳脚。对于立陶宛这一国家而言,既然俄罗斯敢于提出这一领土要求,立陶宛也毫不客气,挑战大国已经成为立陶宛的政治本能,因此,立陶宛切断俄罗斯与加里宁格勒的铁路运输线,实际上也是关于立陶宛独立不合法纠纷的延续。

第三,欧盟发起了针对俄罗斯的第六轮制裁,在其他国家尚未积极响应并付诸行动时,立陶宛却信以为真。这也是立陶宛敢于挑战俄罗斯的底气所在,立陶宛是欧盟与北约的成员国,与乌克兰有本质区别,而俄罗斯也不敢轻举妄动。面对俄罗斯外交部的强硬表态,立陶宛外交部长兰茨贝尔吉斯在6月20日明确表示,这是立陶宛政府响应欧盟第六轮对俄制裁的内容,也是向俄罗斯发出警告,立陶宛背后站着欧盟。

最后,在了解立陶宛行动背景后,也应就俄罗斯的破解之法展开讨论。

一方面,俄罗斯应在外交领域展开强烈猛攻,被打后不还手向来不是俄罗斯的风格。加里宁格勒州州长于6月18日发声,俄罗斯外交部于6月19日发声,俄罗斯联邦委员会维护国家主权委员会主席安德烈·克里莫夫也做出强硬表态,由此可见,俄罗斯在外交领域的回应逐步升级。

另一方面,众所周知的是,外交层面的抗议从来不是真正的抗议,只有付诸行动时才能将批判的理论变为批判的现实,当立陶宛制造出这一难题时,俄罗斯的应对之法有许多。

第一,打嘴仗。按照立陶宛与俄罗斯签订的协议以及欧盟与俄罗斯签订的自由过境法律进行一场漫长的官司,立陶宛与欧盟都可以承受,但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却无力承受。近百万人口的日常需要非常庞大,只要铁路运输无法恢复,加里宁格勒将处于岌岌可危状态,从这一角度而言,通过打嘴仗讨回法律层面的公正,对俄罗斯而言并不是优先选项。

第二,采取应急措施,加大俄罗斯对加里宁格勒的海陆运输量。加里宁格勒及圣彼得堡这两个不冻港口已经成为俄罗斯在波罗的海的固定航线,为解决加里宁格勒的困境,加强海路运输自然成为应急之策,但这一方法只是应急举措,海路运输不是长久之计。加里宁格勒所需货物中的40%至50%均由途径立陶宛境内的铁路按照运输而来,如今要将一半需求量放在海路上,难度显然很大。

第三,采取大规模空运。按照俄罗斯的性格,唯一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方式便是一力破十会,直接以最强硬的方式对立陶宛背信弃义的做法还以颜色,最强硬的反制措施便是进行大规模空运。年斯大林为反对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对柏林进行币制改革,不惜包围柏林并导致第一次柏林危机。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为破解柏林危机,调集几千架战略运输机昼夜不停地向柏林输送战略物资,最终解除第一次柏林危机。此次俄罗斯也可能采取最强硬的方式,直接派出大批运输机进入立陶宛领空,飞赴加里宁格勒。如果俄罗斯采取这种强硬方式,实际上将皮球踢给立陶宛,如果立陶宛胆敢对俄罗斯的民用运输机开火,俄罗斯就能够以犯下人道主义罪行的罪名对立陶宛发起攻击,结合历史经验,这是俄罗斯最有可能采取的反击方式。

总而言之,在俄乌冲突愈演愈烈之际,立陶宛突然在北方挑起事端,其中可能蕴含更深层次的考量。

第一,拉长战线,使俄罗斯在南北两个方向耗费精力,以此消耗俄罗斯的实力。

第二,试探俄罗斯的底线,欧盟与北约抛出立陶宛这枚棋子,希望以此观察俄罗斯是否会对欧盟或北约成员国动手。

1
查看完整版本: 立陶宛切断铁路线,想隔绝加里宁格勒,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