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动力飞行表演队(由受访者供图)
四川在线消息(李婷记者何浩源)9月29日,四川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在四川省德阳市广汉机场开幕。现场飞行表演中,亮红、蓝黄等色的小飞机忽地跃上云层,排成纵队在蓝天轻盈穿梭,然后失重般做垂直自由落体下行,或者以点阵喷气图案画出“WELCOMETOSICHUANAVIATIONEXHIBITION”,5支世界一流的特技飞行队的表演让观众直呼过瘾。
但记者采访其中一支表演队美国“空中动力”成员丹尼·凯特时,问团队为这次表演准备了多长时间,“thewholelife!(一辈子)”成员们异口同声地这样回答,看似一句玩笑话,记者才发现56岁的丹尼·凯特16岁时就自己制作了一架可以飞起来的飞机。
或许每个人看到港剧《冲上云霄》里的年轻帅气的飞行员都有一个飞行梦,但真正将其付诸于实践并坚持下来的人寥寥无几。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狂热的爱上飞行?飞行员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常年翱翔在天际、与白云星辰为伴的他们是否浪漫又神秘?记者走近本次航展的飞行员,带您揭秘这场成为飞行员的逐梦之旅。#SplitPageHere#
波罗地海蜜蜂(受访者供图)
飞上天空是什么感觉?自由
本次航展中,拉脱维亚波罗的海蜜蜂特级飞行表演队首次亮相中国,六架黄色和蓝色相间的飞机排成箭头形状在空中飞行,团队的招牌动作是“疯狂蜜蜂”——飞机时而跃升盘旋,摇摆着副翼和升降舵直冲云霄,时而忽左忽右顺机鼻俯冲直下。它们与西班牙阿隆索、美国空中动力、美国杰出飞行者等世界级飞行表演队共同为观众上演了精彩的空中“舞蹈”,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当记者问到飞行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时,“自由”这个词至少从7位来自中国、拉脱维亚、美国等飞行员口中不约而同地说出。“一眼望去视线毫无遮挡,是一片巨大的城市群和绿色植被。”波罗的海蜜蜂飞行表演队成员瓦雷里·索伯列夫回忆,他对飞机才开到四川领土上空仍旧记忆犹新。“哈哈,天空不堵车啊。”全国民航系统定向培训的首批女子直升机飞行员谢曦垚也来到这次航展,她笑着补充道。
正如美国空中动力飞行表演队飞行员约翰﹒霍恩贝克说,他们享受在空中自由地飞行,也享受观众的欢呼声。蔚蓝的天空中,五架的范斯飞机像精灵一样在空中上下翻飞,机尾拉出的烟雾划破长空,在机场上空画出了一个心的形状,仿佛在给观众“比心”。美国空中动力飞行表演队为中国观众准备了一个特别表演——一箭穿心,两架飞机先飞出一个心型的形状,另外一架飞机从中间穿过,把这份“空中的浪漫”送给中国观众。
但自如姿态的背后,特技飞行员也常常会因为高难度动作和飞机颠簸,脸部要忍受在头盔中几乎要挤到变形的“保护”,或者适应快速空间变换带来的血压和心脏的不适感。此外,“飞行表演更是一场‘脑力运动’。”空中动力特技飞行表演队成员约翰﹒霍恩贝克解释,完成上一个飞行动作的时候要思考下一步的飞行动作,后面的飞行员必须要准确判断前面两架飞机的航迹,如果判断不准很有可能会穿越航迹,从而让表演没这么好看,所以这个动作的难度非常大。#SplitPageHere#
美国空中动力创始成员丹尼﹒凯特接受记者采访(受访者供图)
与飞机的不解之缘:高中自己组装飞机
空中飞行英姿飒爽的他们,当初是如何与飞机结缘?美国空中动力特技飞行队创始人丹尼﹒凯特是一名机械工程师。他16岁还在读高中时就自己组装了一架“流浪者”电动滑翔轻型机。“我喜欢飞机,但是那时候又买不起,所有就只有自己动手组装。”丹尼·凯特说,他买了很多零件,分别放在车库甚至卧室里。然后加入了很多飞机爱好者社团,遇到不会的地方就向前辈请教。他们教丹尼怎样做蒙皮、怎样组装航电系统、怎样将引擎放在一起。组装好整架飞机用了一年时间。当时,丹尼的父母给了他很大的支持,组装这架飞机一共花去了多美元,全部都是父母提供的。
在大众心中,特技飞行表演队的成员应该是正值壮年的专业飞行员。但是,空中动力特技飞行队6名成员中,5名年龄都在50岁以上,平均年龄已经53岁。而且还只有一位曾经是专业飞行员,其它成员中,有的是退休通信工程师、有的就职于华尔街的投资银行,还有的是软件工程师,因为对飞机的热爱集结在了一起。
除了“大叔飞行爱好者”,女孩子喜欢起飞行来也是巾帼不让须眉。作为广汉人,“川妹子”谢曦垚小时候总是看到飞机在天上飞,很向往那种在天空中飞行的感觉,当同龄的女孩子家里堆满洋娃娃的时候,谢曦垚捣鼓的却是飞机模型和玩具,“当时想法很单纯,就是想上天。”高考后,谢曦垚选择了空乘专业。大二下学期,有公司来学校招飞行员,谢曦垚感觉这是一个机会,应该去试一下,没想到居然成功了,就这样成了一名真正的女飞行员。
谢曦垚在驾驶直升机(受访者供图)
目前,谢曦垚同事里有一百多个飞行员,其中女飞行员只有8个,这是一个像熊猫一样稀少的群体。她认为,女生和男生相比,在直升机操作中会更耐心细心一些,操作直升机的时候会更加稳定。#SplitPageHere#
李江华(受访者供图)
练习飞行:胆大心细+大量训练
学习飞行的过程并不轻松,谢曦垚一开始就遇到了拦路虎。学习驾驶直升机,首先就要学“悬停”。所谓“悬停”,指直升飞机等在半空中停留的飞行状态,由于飞机对微弱气流都十分敏感,因此保持这种看似“相对静止”姿势需要不断调试和预判气流信息。新手练习悬停,操作杆一到手里直升机就失去了稳定性。谢曦垚开始也一样,操作中直升机一直摇摇晃晃,不能保持稳定。“练习也没有什么窍门,就是要胆大心细,对操纵杆的操作量一定要小。”谢曦垚说,练习悬停,从开始到能够停稳一共花去了4个多小时。
而“90后”飞行员李江华,已从一位飞行爱好者成长为驼峰通航都江堰直升机组机长。年7月,由于都江堰河水突涨,他驾驶直升机悬停3次,营救出被困河滩中心的8位游客。直升机的水面救援不同于地面救援,水流带动气流变换极不稳定,飞机敏感必须提前做出预判,再加上直升机悬空营救需要把游客拉至机舱内,飞行中控制不好单边增重的重心还可能导致飞机侧翻,因此,李江华平稳的营救被业内称为“教科书式悬停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