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地处欧亚大草原西缘文明的断层线上,许多个世纪以来都是通往欧洲的门户。当战争和冲突到来,关闭的欧洲之门成为阻挡东来或西来侵略者的屏障,而当欧洲之门开启,乌克兰就成为连接欧洲与亚洲、东方与西方的枢纽。
本文讲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乌克兰的变迁,讲述战后的乌克兰发展历程。
一个国家的诞生
年6月28日清晨,萨拉热窝城听到了两声枪响。19岁的学生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开枪射击了奥地利大公弗朗茨·斐迪南及其妻子,两人最终都不治身亡。普林西普在扣动那把勃朗宁手枪扳机的同时,也扣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扳机。
加夫里洛·普林西普是一个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团体的成员,痛恨哈布斯堡家族(是欧洲历史上支系繁多的德意志封建统治家族,主要分支在奥地利和匈牙利两国之间,亦称奥地利家族),梦想在巴尔干地区建立一个统一而自由的南斯拉夫国家。奥匈帝国政府却希望维持帝国的存在,决定将大公遇刺事件当作一个向塞尔维亚开战的借口,对这个在帝国境内煽动起斯拉夫民族主义浪潮的国家施以惩罚。随后,俄国站在了塞尔维亚一边,德国人支持奥匈帝国,而英国和法国则支持俄国。到了8月初,几乎整个欧洲都燃起了战火。
这场由一个激进民族主义者引发的战争对各大帝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被战争压垮的不仅有奥匈帝国,还有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前者彻底瓦解,后两者的君主制垮了台,失去了部分领土,以新的形态存活下来。而从战争中得益的则是众多民族解放运动:在从前不可战胜的庞大帝国的废墟上,他们开始建设自己的国家。乌克兰也是那些在这场战争中得到创建自己国家的机会的各民族中的一员。
俄罗斯帝国军队在战争之初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在北方突入了普鲁士境内,在南方则进入了加利西亚和布科维纳(奥属乌克兰)。占领当局升起代表泛俄罗斯民族的重新统一和解放的旗帜,将此前已被边缘化的亲俄派重新带回加利西亚政治舞台的中央,俄国政府还用俄语取代了乌克兰语作为当地学校的教学语言。
与亲俄派不同,奥匈帝国境内乌克兰民族运动的领袖们宣布忠于帝国君主。奥匈帝国的乌克兰政治家们的政治蓝图有两重目标:第一,分割加利西亚,争取实现其西乌克兰部分的自治;第二,在俄属乌克兰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独立的乌克兰人国家。
就在双方激烈交战的时候,年2月,俄罗斯帝国内部爆发革命,罗曼诺夫王朝在年3月初走向终点。
来自各乌克兰人政治和文化组织的代表们在基辅成立了一个协同机构,名为“中央拉达”,随后创建了一个乌克兰的自治政府。它在7月被彼得格勒的临时政府承认为乌克兰地区政府。然而,“中央拉达”没能建立起一套可以运作的国家机器,手握议会大权的作家、学者和学生们沉浸在民族革命和砸烂旧国家机器的浪漫梦想中。
随后的“十月革命”,对乌克兰局势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作为对政变的直接回应,“中央拉达”宣布成立了乌克兰人民共和国,这是一个自主而仍与俄罗斯保持联邦关系的国家。与此相对,12月下旬,布尔什维克在哈尔基夫宣布成立一个新的国家——乌克兰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一个月后,来自俄罗斯的布尔什维克军队进入了乌克兰,以在哈尔基夫成立的那个虚构国家的名义向基辅进发,一路夺取了许多主要的工业中心。
年2月9日,“中央拉达”无奈放弃了基辅,向西撤退。同一天夜里,“中央拉达”的代表与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及其盟友)签订了和约,为交换乌克兰的谷物,同盟国方将付出他们装备精良又训练有素的战争机器。
和约签署之后不到10天,同盟国军就进入了乌克兰。到3月2日,同盟国军已将布尔什维克逐出了基辅,“中央拉达”再次回到了这里,随后布尔什维克被完全逐出了乌克兰,并被迫承认乌克兰独立。如今,新生的乌克兰国家不仅在法理上,也在事实上独立于俄国。
在战线另一侧的加利西亚,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终结催生了另一个乌克兰国家,它很快将被称为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家的创建始于年10月。乌克兰领袖们主张加利西亚、布科维纳和外喀尔巴阡为乌克兰人的民族地区。
年12月1日,东西两个乌克兰共和国的代表决定合作,组建一个统一的国家。双方都极度需要他们所能达成的最大程度的统一。被许多人认为将终结一切战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其落幕那一刻就点燃了新的战火。独立的目标在将乌克兰人动员起来的同时,往往会激起其他少数族群的反抗,也会带来与邻国的分歧。
破灭的梦想
年1月22日,一个电影摄制组当天正在基辅拍摄一次公共活动。摄像机的镜头中心是指挥部首脑弗拉基米尔·维尼琴科。然而吸引摄像师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