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脱维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普鲁士王国第一期
TUhjnbcbe - 2024/7/14 0:43:00

普鲁士王国历程

(一)普鲁士王国(年—年)是一个主要位于现今德国和波兰境内的王国,年演变为领导全德国统一的中心力量,直至一战战败前它都是德意志帝国中的实际统治政权。普鲁士成立之初是波兰立陶宛的封臣,年勃兰登堡-普鲁士公爵腓特烈三世支持领导神圣罗马帝国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国波旁王朝宣战,借以换取普鲁士国王称号,1月18日勃兰登堡-普鲁士公爵腓特烈三世在哥尼斯堡加冕成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德意志统一前普鲁士和奥地利为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最强大的两个邦国,是当时欧洲列强之一。19世纪中期普鲁士王国取得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的胜利,统一除奥地利帝国外的德意志各邦国,年建立德意志帝国。普鲁士王国原来的核心区域是由勃兰登堡侯国和普鲁士公国所组成的勃兰登堡-普鲁士地区,普鲁士于年的西里西亚战争取得西里西亚省。经过年的第一次瓜分波兰后新增加的皇家普鲁士和瓦米亚城便成为西普鲁士省。年东西普鲁士两省合并成普鲁士省,年东西普鲁士两省合并成普鲁士省。普鲁士王室及贵族全部兼任德国的皇室和大臣,其地位凌驾于其它德意志邦国之上,其领土面积囊括整个德国的三分之二。西普鲁士省是-年及-年间普鲁士的一个省份,年后该省的中部成为波兰走廊和但泽自由市,而其余是魏玛共和国的领土则成为波森-西普鲁士和位于东普鲁士的西普鲁士地区。除了这两段时间西普鲁士作为一个省分存在之外,“西普鲁士”一词在1世纪开始,至年亦是中欧历史地区的名称。历史上这地区是普鲁士人居住的地方,之后的多个世纪德国人、斯洛温人、卡舒比人、雨格诺派教徒、波兰人、门诺派教徒、苏格兰人等相继迁入。

(二)在十三年战争(-年)中波美拉尼亚和普鲁士地区的城镇反抗条顿骑士团,并寻求波兰国王卡齐米日四世的协助。在年签订的托伦条约之中波美拉尼亚和西普鲁士地区成为波兰的省分王室普鲁士,获得数个特权(特别是在但泽市)。年王室普鲁士成为波兰立陶宛联邦的一部分,保留普鲁士人的自治政府。在托伦条约中降为波兰附庸的条顿骑士团仍然拥有东普鲁士,东普鲁士年成为普鲁士公国的领土。年波兰丧失对此地的宗主权,年大部分的王室普鲁士地区在第一次瓜分波兰之中合并到普鲁士之内,次年成为普鲁士的西普鲁士省,例外的是并入东普鲁士省的威米亚地区。年第二次瓜分波兰之中但泽这个汉萨城市已经不能靠本身的财富而存活,所以但泽与另一个汉萨城市托伦一同加入普鲁士的西普鲁士,大波兰的一些地区年合并到普鲁士,力斯地区年亦合并到西普鲁士。年拿破仑战争时期西普鲁士的南部地区被划分到华沙公国之内,年至年间西普鲁士和东普鲁士合并到普鲁士省,之后重新分开。西普鲁士在年成为德意志帝国的一部分,年凡尔赛条约签订后大部分的西普鲁士地区被割让予波兰第二共和国,该省西部和东部小量地区仍属魏玛共和国。剩余的西部地区年组成波森-西普鲁士,东部地区则成为东普鲁士的西普鲁士地区。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波茨坦会议中决定将所有前西普鲁士的领土都划分波兰管治,这些地区的德国人口都被驱逐到西面,然后让波兰人迁入。

(三)东普鲁士在条顿骑士团时期为普鲁士公国,后为普鲁士王国的一个省,年被并入德意志帝国。今天东普鲁士的北部分别属于立陶宛的梅梅尔地区以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南部是波兰的瓦尔米亚-马祖里省。东普鲁士包含古普鲁士人在波罗的海的领地,东普鲁士位于波罗的海的东南海岸,首府是柯尼斯堡,年苏联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首府改名为加里宁格勒。15世纪条顿骑士团借教宗名义统治普鲁士,骑士团与波兰王国的纷争导致双方卷进战争(包括十三年战争)。年条顿骑士团再度战败,在第二次托伦和约中被迫割让包括但泽和马林堡在内的西普鲁士,这些地区被称为王室普鲁士。条顿骑士团保留普鲁士的残余领土,但被迫效忠波兰国王,成为波兰的附庸国,称普鲁士公国。年骑士团失去剩下的领土,它被团长艾伯特·霍亨索伦世俗化。艾伯特自任第一任普鲁士公爵并向波兰称臣,他的家族在年绝嗣,普鲁士公国由勃兰登堡的选帝侯统治下变为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根据年的《韦劳条约》取消对波兰国王的臣属关系。普鲁士王国虽然在勃兰登堡名义上隶属神圣罗马帝国,但普鲁士的领土不受其皇帝管辖,因此选帝侯腓特烈三世在年自任为普鲁士王腓特烈一世(普鲁士),成立由霍亨索伦王朝统治的普鲁士王国。年第一次瓜分波兰后波兰的王室普鲁士的瓦尔米亚与普鲁士公国合并,年1月1日腓特烈大帝把瓜分得来的土地称为西普鲁士,普鲁士公国成为东普鲁士。

(四)东普鲁士在年并入德意志帝国,年德皇威廉二世退位,德国变成共和国。由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为止,东普鲁士与部分西普鲁士是德国的外飞地。基于凡尔赛条约的德国割让大部分的西普鲁士以及波森省予波兰,即波兰走廊及但泽自由市。年西普鲁士西面和东普鲁士南部都有举行公投,让居民决定是否把土地归于波兰还是德国,96.7%的投票者支持土地归于德国,年在没有举行公投之下立陶宛强占梅梅尔地区(即克莱佩达地区)。纳粹党将三分之一的地名改掉,又在年扫除一切有波兰或立陶宛色彩的名字,不合作的少数族裔活跃分子被送到集中营。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容许德国占领波兰西部以及克莱佩达,战争期间德军征服波兰西部,令东普鲁士扩大。虽然纳粹党强烈宣传民族主义,宣称他们征服的地区都住着大量德国居民都想回归德国。但事实恰恰相反,年时德军占领区的名居民当中只有人是德国人,很多居民在战争中死亡,其中大部分青年被征召到军队、战死沙场。年初有部分德国人在战后企图返回东普鲁士,但全部都被苏联军队驱逐,也有很多人被发配到苏联当苦工,当地所有德式地方名字都改成俄式或波兰式。年4月东普鲁士的北部被并入苏联,7月原首府柯尼斯堡被改名为加里宁格勒。年苏军驱逐所有德国人,让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及乌克兰人迁到此地。波兰被迫割让东部大片领土给苏联,该地的波兰人被驱逐到波兰占领的东普鲁士南部,亦即瓦尔米亚-马祖里省。年无论作为领土或邦国,普鲁士被完全废除。

(五)从法理上说普鲁士并不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疆界范围,只是因为后来勃兰登堡藩侯合并普鲁士公国,勃兰登堡-普鲁士作为整体才成为德意志第一帝国的一部分。在中世纪早期普鲁士是蛮荒之地,古代的居民为古普鲁士人,所使用的普鲁士语属于波罗的语族,与拉脱维亚人和立陶宛人属于同一种族。年勃兰登堡就已经由萨克森公爵狮子亨利建城,此后在不同的家族之间继承和易手。古普鲁士人属于波罗的语族,是居住在普鲁士地区的原住民,而普鲁士位于波罗的海东南,在维斯瓦潟湖与库洛尼亚潟湖周围。1世纪普鲁士人被条顿骑士团征服,并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被同化。前德意志国家普鲁士从波罗的普鲁士人得到“普鲁士”之名,但这个国家其实主要是同化古普鲁士人的德意志人。到17世纪或18世纪初古普鲁士语已经灭绝,古普鲁士人居住的区域大体在东普鲁士(现波兰的瓦尔米亚-马祖里省、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和立陶宛的克莱佩达地区南部)的中部和南部。9世纪“伊斯替夷人”被巴伐利亚称为“布鲁斯人”,古普鲁士人因与布拉格的阿德尔伯特有联系,而被历史文献更广泛地提到。阿德尔伯特是被波列斯瓦夫一世派来传教的,他在年一次使普鲁士人皈依基督教的传教活动中殉道。第一批波兰公爵一与梅什科二世一同得到确立,他们就发起一波又一波的征服和十字军,这些行动不只针对普鲁士人和与普鲁士人关系密切的索多维亚人,还针对波美拉尼亚人和温德人。一位与波列斯瓦夫一世不和的前领袖马索斯向普鲁士寻求庇护,因为他阻止马佐夫舍自治公国,而后者在最后一位公爵被杀时被波兰占领。

(六)年在波列斯瓦夫三世的请求下主教巴姆堡的奥托承担到波美拉尼亚并使当地普鲁士人皈依基督教的使命,这给普鲁士人带来一个新威胁。自年开始波兰公爵波列斯瓦夫四世(得到鲁塞尼亚军队的帮助)试图征服普鲁士,据称这是对普鲁士人的惩罚,因为他们与流亡的瓦迪斯瓦夫二世关系紧密。关于此事的唯一文献对其并不清楚,只是含糊地提到普鲁士人败北。但无论结果如何,年一些普鲁士军队支持波军对抗神罗皇帝腓特烈一世。年波兰公爵波列斯瓦夫四世和其弟亨利克再次渡过奥萨河来到普鲁士,预先准备好的普鲁士人将亨利克麾下的波军带到一片沼泽地中,没有移动的波兰士兵就被箭或投掷来的棍棒击毙。年至年卡齐米日二世沿德雷文河(德尔文察)入侵普鲁士,他迫使部分普鲁士部落纳贡,随后撤军。1世纪初马佐夫舍公爵康拉德一世所发动的几次入侵被普鲁士人成功击退,年英诺森三世派熙笃会修士奥利瓦的克里斯蒂安向信奉异教的普鲁士人传教,年克里斯蒂安就任普鲁士的第一位主教,马佐夫舍公国(尤其是库尔姆兰)成为普鲁士人所发动的持续不断的反击的目标。作为回应的康拉德一世多次请求教皇援助,并成立多布林骑士团,最后将条顿骑士团请到普鲁士。结果教皇发出敕令发动北方十字军,与“掠夺成性且不信上帝”的普鲁士人作战。

(七)年神罗皇帝腓特烈二世宣称自己和神圣罗马帝国将普鲁士和临近省份的人民受其直接保护,并宣布此地居民由“帝国直辖”,也就是直接并只由教廷和帝国统治,免除其他贵族对他们的司法权,此地居民也不必为这些公爵效劳。条顿骑士团名义上由教皇直接领导,但也受神罗的掌控,他们占据波罗的海地区的大部分,并在普鲁士建立自己的修士国。年根据里米尼黄金诏书条顿骑士团大团长赫尔曼·冯·萨尔扎和马佐夫舍公爵康拉德一世发动普鲁士十字军,这是一次以使波罗的语族的古普鲁士人皈依基督教为目的的联合入侵。骑士团在其所征服的地区建立独立的条顿骑士团国,随后由征服库尔兰、利沃尼亚和爱沙尼亚。波兰公爵控告骑士团,因为骑士团夺取在法律上应该属于公爵们的土地。在12年一次对普鲁士的进攻中十字军方拥有2.1万名战士,其中马格德堡城主带来名战士,西里西亚公爵亨利带来名战士,马佐夫舍公爵康拉德一世带来4名战士,库亚维亚公爵卡齐米日带来2名战士,大波兰公爵瓦迪斯瓦夫带来名战士,波美拉尼亚公爵带来名战士。主要战役发生在杰日贡河岸,双方都遭受重大伤亡。普鲁士人俘虏主教克里斯蒂安并囚禁他很多年,来自天主教欧洲四面八方的很多骑士都加入到普鲁士十字军中,这一次十字军持续60年。很多幸存下来的来自索多维亚的普鲁士原住民在萨姆兰重新定居下来,苏达尔·温克尔就是以他们命名的。普鲁士人所发起的多次起义都被条顿骑士团镇压下去,其中年的起义规模最大。

(八)年教廷使节摩德纳的威廉将普鲁士划为四个主教区——库尔姆、波美萨尼亚、厄尔姆兰、和萨姆兰,四个教区由里加主教区统辖。普鲁士人在马格德堡大主教区受洗,而德意志移民和荷兰移民来到普鲁士原住民的土地殖民,波兰人和立陶宛人也分别在普鲁士的南部和东部定居。在波罗的历史之初古普鲁士人居住在以维斯瓦河和梅梅尔河为界,其中后者在普鲁士以外被称为尼曼河,向南延伸至大约是维斯瓦河上托伦的位置(此地也属于普鲁士),而此族群的另一条边界是纳雷夫河。卡舒比人和波美拉尼亚人在普鲁士人定居点以西,波兰人在其以南,索多维亚人(有时被视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其他时候被视为一个普鲁士部落)在其东和更南边,斯卡洛维亚人在其北,立陶宛人在其东北。索多维亚人发源于今苏瓦乌基的位置,1世纪末普鲁士定居点可能被划为几个部落,彼此以森林、沼泽和湿地这类无人定居的地方为界。普鲁士土地的基本划分单位为laūks,这个词在古普鲁士语中意为“田地”。这个词多次作为波罗的人的定居点的名称的一部分而出现,在库洛尼亚人的定居点中尤为盛行,它也在古普鲁士语的地名中出现。譬如Stablack就由两个词——stabs(石头)和laūks(田地)组成,因此此地在中文的字面意思为“石田”。古普鲁士语中并没出现其复数形式,但在立陶宛语中laukas(“田地”)的复数形式为laukai。一个laūks是一些农田为了共享经济利益并确保安全而组成的,最高权力规全体成年男子召开的大型集会所有,这些人商讨关于这个laūks的事宜并选举首领和酋长。首领负责管理日常事务,而酋长(rikīs)则负责道路和水利建设,边防则由手下负责。

(九)laūks中一定包括防御工事,如果存在也包括社会的上层建筑。但村庄本身却用另一个词表示kāims,一家之主是buttataws(字面意为“家父”,由一下两个词构成:buttan意为“家”,taws意为“父亲”)。在竞争与继承的自然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酋长变得颇有权势,得到相当多的laūks和kāims作为额外的领地。波罗的人在前2年进入历史当中并被组织成这些更大的社会实体中,其中一个被非波罗的作家称为“公国”。因为居住在普鲁士的波罗的人从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政治体制,也没有统一整个地区,他们也没有理由采用一个共同的种群或民族的名字,相反他们使用他们的籍贯的名字——加林迪亚人、萨姆比亚人、巴尔蒂亚人、纳德鲁维亚人、纳坦吉亚人、斯卡洛维亚人、和索多维亚人等。历史学家并不知道第一批共同名称是何时是怎样产生的,这种四分五裂的局面极大地削弱他们的实力,这类似于中世纪时德意志的情况。条顿骑士团牧师杜斯堡的彼得的《普鲁士编年史》并未完全体现普鲁士部落的结构,此编年史是年的著作,他列出11个地区和10个部落,并以地理为基础为其命名。彼得指出第11个地区库尔姆位于波美萨尼亚以南,几乎无人居住。在德意志征服普鲁士后普鲁士地区几乎就是按照这些准确的边界划分的,但是德意志人又增加第11个地区,他们称之为“萨森”,这一地区以坦能堡为中心。在整个普鲁士以及在现在被称为加里宁格勒州的地方中,古普鲁士人的重要定居点离散地分布在德意志人定居区的夹缝中,他们的语言最终随着这个孤立的族群一并灭亡。

(十)条顿骑士团的修士和学者对普鲁士人所讲的语言感兴趣并试图记录它,传教士为了让普鲁士人皈依基督教也需要与他们交流,所以古普鲁士语的记录以及鲜为人知的加林迪亚语和较有人知的索多维亚语一并保留至今,这些记录就是西波罗的语支残存至今的遗物。1世纪古普鲁士人抵抗条顿骑士团,并从立陶宛大公国得到帮助,以使他们自己能从骑士团中解放出来。年条顿骑士团大团长勃兰登堡-安斯巴赫的阿尔布雷希特将骑士团的普鲁士领地还俗为波兰王国的藩国普鲁士公国,在宗教改革期间路德宗在骑士团旧领传播开来,其中在普鲁士公国正式传播,在波兰的王室普鲁士非正式传播,而天主教在瓦尔米亚主教区保留。因为新教在宗教仪式中使用地方话而非拉丁语,阿尔布雷希特将教义问答译为古普鲁士语。因为古普鲁士人被德意志人所征服,古普鲁士语也许在18世纪初灭绝,这是瘟疫肆虐、农村人口剧减、贵族的同化以及德意志人与立陶宛人人口比普鲁士人多的缘故。但是圣经的古普鲁士语译本、古普鲁士语诗和其他的一些文字资料留存至今,使学者现在已经能够将古普鲁士语复原。普鲁士人除了建军武备和完成德国统一大业外在文化教育上的贡献也被后人所称道,为了贯彻民族主义教育在年普鲁士王国开始实施义务国民教育,是全世界第一个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也为往后普鲁士高素质的军队奠定扎实的基础。年洪堡出任普鲁士最高教育长官后开始改革普鲁士的教育制度,更成为德国后来二百年的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基石。而年成立的柏林大学则是第一所新制大学,更影响世界各国十九世纪的高等教育发展。

(十一)12世纪德意志人的殖民运动开始进入波罗的海东岸地区,年波美拉尼亚的索比斯劳公爵在普鲁士地区建立第一个殖民地,即但泽附近的奥利瓦修道院,年该修道院被古普鲁士人焚毁。年波兰王国国王之子、马佐维亚公国首领康拉德公爵(条顿骑士团成员)的领地也遭到古普鲁士人袭击,以此为契机的条顿骑士团在普鲁士地区发动为时近年的东征运动,先后建立托伦、马林堡、库尔姆、埃尔平等要塞,征服普鲁士人居住的地区,普鲁士成了条顿骑士团的地盘,德意志人、波兰人、立陶宛人和欧洲其他种族纷纷前来移民。条顿骑士团迫使其皈依基督教使用德语,条顿骑士团统治下的普鲁士地区在名义上属于教皇领地,但教皇只享有名义上的宗主权。为了吸引定居者的条顿骑士团依据汉萨同盟法律,在其领土上兴建一系列自由市,年条顿骑士团加入汉萨同盟。年波兰王室绝嗣,年波兰国王的女儿海德维希嫁给立陶宛大公后波兰与立陶宛联合,此后对扼守其出海口的条顿骑士团发动一连串的进攻。在年7月15日的坦能堡战役中条顿骑士团败于波兰和立陶宛联军,被迫签订第一次托伦和约,除赔款万格罗申外还将但泽城置于波兰主权之下。年条顿骑士团再度战败于十三年战争,在第二次托伦和约中被迫割让包括但泽和马林堡在内的西普鲁士,这些地区被称为“王室普鲁士”。条顿骑士团保留普鲁士的残余领土,但被迫效忠波兰国王,成为波兰的附庸国。16世纪后普鲁士人同化于德意志人,所使用的普鲁士语也逐渐消失。

(十二)年来自勃兰登堡的阿尔伯特当选为条顿骑士团总团长,年他宣布改信路德宗教,从而切断与骑士团名义宗主罗马梵蒂冈的联系。随后宣布将条顿骑士团世俗化改为普鲁士公国,阿尔伯特自任普鲁士公爵,成为臣服于波兰最高权力之下的世俗君主。阿尔伯特之子阿尔伯特·腓特烈死后无子,普鲁士公国遂由其长女之夫、勃兰登堡公国的约翰·西吉斯蒙德(属霍亨索伦家族)继承,建立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此举为霍亨索伦王朝日后发展奠定基础。年的瑞典-波兰战争中勃兰登堡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通过《奥利瓦条约》取消波兰对普鲁士的宗主权,获得瑞典、波兰等国对普鲁士公国主权的承认,并且压制国内的等级会议,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年勃兰登堡大选帝侯腓特烈三世支持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国波旁王朝宣战,借以换取国王称号。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加冕成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从此展开普鲁士王国多年的显赫历史。由于继承条顿骑士团的军事专制传统,普鲁士的军队向来以纪律严明、教育素质高着称,尤其是腓特烈二世(即腓特烈大帝)以骁勇善战著称。他在年继承王位,即位7个月之后即进攻西里西亚,从而引发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通过战争的腓特烈二世树立“军事天才”的个人荣誉,并将普鲁士变为一个军事国家。腓特烈二世同时还从伏尔泰那里接受启蒙主义思想,改进司法和教育制度,鼓励宗教信仰自由,并扶植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到年腓特烈二世去世时普鲁士已经成为欧洲强国之一,其行政机构的高效率和廉洁为欧洲之首。

(十三)法国大革命后,普鲁士参加反法同盟,但败于法军,被迫在5年同意法国兼并莱茵河以西的普鲁士领土。其子腓特烈·威廉三世(7年即位)于年10月参加反法战争,随即在耶拿败于拿破仑,被迫逃往柯尼斯堡。年普鲁士和法国在涅曼河的提尔西特缔结和约,普鲁士割让16万平方公里土地,包括普属波兰的绝大部分领土(第二次、第三次瓜分波兰所得,以及第一次瓜分波兰所得领土的南半部),以及易北河以西的全部领土,并赔款1.亿法郎。年惨败后,普鲁士首相卡尔·施泰因开始推行改革,其措施包括让公民参与政治以唤醒其民族主义情感;释放农奴;实行地方自治;改组中央政府机构等。年在柏林创办了腓特烈·威廉大学(柏林大学),同时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开始对普鲁士军队进行改革。此后普鲁士的爱国主义情绪高涨。年冬,拿破仑军队自俄国败退,普鲁士遂于次年再度参加反法同盟,于年月17日对法国宣战,10月24日,普、奥、俄三国联军在布吕歇尔和格奈森瑙指挥下在莱比锡大败法军。5年普军在滑铁卢再度击败法军。根据维也纳会议的领土调整,普鲁士疆域自默麦尔河延至莱茵河,成为德意志邦联内德语居民占优势的强国,以及欧洲列强之一。年普鲁士在德意志地区建立了德意志关税同盟,除奥地利和汉堡外,全部德意志邦国都加入该同盟。8年欧洲革命期间,普王腓特烈·威廉四世(FriedrichWilhelmIV)宣布成立“自由派政府”。召开制宪会议,并拒绝接受德意志邦联议会奉上的“德意志皇帝”称号。但8年欧洲革命结束后,腓特烈·威廉四世即回归专制统治。

(十四)年腓特烈·威廉四世患上精神病,以其弟威廉担任摄政王。1年腓特烈·威廉四世逝世,摄政王即位,称威廉一世。2年9月22日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担任首相,奥托·冯·俾斯麦上台后着手策划德意志统一大业。俾斯麦主张建立将奥地利排除在外的“小德意志”,普鲁士在4年和6年先后击败丹麦和奥地利,并在年领导北德意志邦联及南方的德意志诸邦打败法国。威廉一世于年1月18日在法国凡尔赛宫镜厅登基,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宣布建立以普鲁士王国为首的德意志帝国,即所谓的德意志第二帝国。由于普鲁士拥有德意志帝国2/的人口和/5的领土,并且在军事、经济、工业等方面远远超过帝国内其他王国、公国,因此德意志帝国成为普鲁士王国的扩大版。各邦国享有内政和财政的自治,但将外交、军事(巴伐利亚除外)、海关等权力交给德意志帝国中央政府,普鲁士历史从此并入德意志帝国历史。年威廉一世去世后其子腓特烈三世继位99天后去世,其孙威廉二世登基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第三代皇帝。早在年德国与意大利和奥地利签订“三国同盟”,年发生萨拉热窝事件,奥地利在德国的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宣战。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失败告终,年11月7日巴伐利亚发生革命,其国王退位。柏林旋即爆发革命,要求德皇退位。

(十五)其时威廉二世在比利时斯巴的德军大本营亲自指挥作战,得知发生革命后试图仅放弃德意志皇帝头衔,而保留普鲁士国王称号,但陆军统帅兴登堡劝其彻底退位。为避免发生更大变乱,德国总理马克斯·冯·巴登亲王于11月9日午前宣布德皇已经退位,并于同日将首相职务移交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威廉二世流亡荷兰,德意志帝国及普鲁士王国灭亡,11月11日德国向协约国军队投降。由于柏林发生斯巴达克团与社会民主党临时政府之间的内战,年艾伯特在魏玛召开国民议会,于2月10日通过《德意志共和国临时约法》,即魏玛宪法。根据魏玛宪法普鲁士成为德国的一个邦,即“普鲁士自由邦”,实行地方自治,其领土即原普鲁士王国的疆域。年代普鲁士自由邦政府多由德国社会民主党和天主教中央党领导,年纳粹党在德国国会和普鲁士邦选举中取得优势,赫尔曼·戈林成为德国国会议长以及普鲁士邦议长并掌握普鲁士内政部和警察。19年1月0日纳粹党上台执政,随后废除德国的地方自治制度,普鲁士宪法被废除,邦议会和立法机构被解散,仅保留行政单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和苏联的领导人经过多次会议达成共识,即普鲁士是德国军国主义的发源地、德国军官团和容克贵族的大本营,是德国专制思想及侵略思想的策源地,必须予以消灭。

(十六)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德黑兰会议上曾表示“普鲁士要让其尽可能地缩小和削弱”,丘吉尔则认为“普鲁士这个德国军国主义的罪恶核心必须同德国的其余部分分离开来”。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确立将东普鲁士并入波兰和苏联,以及在战后的德国废除普鲁士建制的原则性意见。年2月25日同盟国对德军事管制最高委员会正式下令废除普鲁士建制,原普鲁士邦领土分别被并入波兰和苏联以及英、法、美、苏四国占领区,原普鲁士邦政府的财产由盟国和苏联共同瓜分。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在其境内的原普鲁士领土上建立勃兰登堡、萨克森-安哈特两个州以及梅克伦堡-西波美拉尼亚州的东半部(年民主德国废除州级建制,改设专区),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原普鲁士领土上成立的州包括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此外下萨克森州、莱茵兰-普法尔茨州、黑森州、巴登-符滕堡州和萨尔州内都有原普鲁士王国和普鲁士邦领土。在被并入波兰和苏联的普鲁士领土上,德意志族居民已经基本被全部迁出。古代普鲁士地区仅包括立陶宛以南、波兰东北部维斯瓦河河口以西、以但泽为中心的西普鲁士地区以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原东普鲁士地区的领土,年占据普鲁士的条顿骑士团购买波美拉尼亚和但泽地区,年自勃兰登堡选帝侯手中购买纽马克地区后普鲁士同神圣罗马帝国本土接壤,15世纪时将但泽和西普鲁士割让给波兰。

(十七)年普鲁士公国并入勃兰登堡选侯国,至年普鲁士王国成立的时候,其领土以普鲁士王国的首都柏林为中心,包括勃兰登堡、波美拉尼亚、纽马克和阿尔特马克以及德意志南部的霍亨索伦-西格马林根地区。18世纪时普鲁士先后从瑞典、波兰和奥地利获得前波美拉尼亚、波森、西里西亚等地区,三次瓜分波兰后普鲁士获得新东普鲁士、南普鲁士、但泽、托伦、以及波兰王国的西部和中部(包括华沙地区)。年普鲁士败于拿破仑后被迫割让波兰地区,法国在此成立华沙大公国。拿破仑战败后在5年维也纳会议上普鲁士失去拜罗伊特、安斯巴赫、纳沙泰尔(加入瑞士)、东弗里斯兰、希尔德斯海姆等领地,华沙大公国除西部以波森为中心的一小块领土外都被俄国吞并,作为补偿时普鲁士获得萨克森王国五分之二的领土以及德意志西部的汉诺威、明斯特主教区、莱茵河东西两岸的威斯特伐利亚和莱茵兰、以及萨尔路易、萨尔布吕肯等领土。19世纪普鲁士经过战争又先后兼并黑森-莱茵、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法兰克福等王国、公国和自由市,到年成立德意志帝国时普鲁士王国已经拥有22个省,包含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以外的大部分现今德国领土与西波兰及北波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原属普鲁士王国的波森省、西普鲁士和但泽割让给波兰,默麦尔地区割让给立陶宛,石勒苏益格的北部归还丹麦,莱茵兰地区南端被并入萨尔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盟军定下的奥德河-尼斯河线,界线以东的东普鲁士、西里西亚及波美拉尼亚被并入苏联及波兰,普鲁士的西部地区并入西德,中部并入东德,地理意义上成建制的普鲁士已不复存在。

德意志关税同盟

(一)德意志关税同盟是在年由8个德意志邦联的邦国组成,德意志关税同盟是德国统一前以普鲁士为首的各邦国为扫除相互之间的贸易障碍而结成的同盟,于年正式开始。德意志关税同盟把德国境内大部分邦国结成一个紧密的贸易和经济区域,关税同盟的建立是德国走向经济和政治统一的重要步骤,它也促进19世纪德国工业革命的发展。19世纪初德国仍处于分裂和割据状态,在5年新建立的德意志邦联内部存在着各自为政的8个邦国,其中有10个是帝国城市。直到年德国境内依然关卡林立,并存着多种商业法规、度量衡制度和几百种地方性货币,这严重地影响国内市场的形成,阻碍工商业的发展。关税统一问题被提上日程,拥有万人口的最强大邦国普鲁士在当时积极促进关税的统一,在新兴资产阶级的推动下普鲁士政府于8年首先实行改革,在境内废除关卡,取消消费税和国内关税的征收,宣布商品流转自由。对进口工业品仅课征10%的从价税,同时允许原料免税输入。前者符合容克地主的要求,但却违反资产阶级的利益,后者受到工业资本家欢迎,但引起地主阶级的不满,双方围绕着税率问题进行着尖锐的斗争。普鲁士废除内地关税对其他邦国有很大影响,在普鲁士带动下北德6个邦国于年成立关税同盟,参加同盟的各邦国之间的关税取消了。年南德两个大邦国巴伐利亚和符腾堡组成南德关税同盟,后来其他一些南德邦国也参加进来。年汉诺威、萨克森、图林根各邦国和汉萨联盟城市组成对抗普鲁士的中德关税同盟,但在普鲁士的压力下它在年瓦解。

(二)18年由普鲁士领导的德意志关税同盟组成,参加的各邦国订立了为期8年的关税协定,协定自年1月1日起生效,以后每逢协定到期即再行延长。开始时这一同盟联合北德18个邦国,年巴登公国、拿骚公国和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加入后领土共计8.2万平方英里(超过当时德国领土2/)、人口万人,只有汉诺威等一部分邦国未加入同盟。主要内容有:废除内地关税;同盟各邦国之间的贸易免税;对国外贸易统一关税制度和税率。关税同盟以普鲁士8年的税法为蓝本制订关税政策,参加同盟的各邦国之间从年起废除全部关税。在对外贸易方面倾向自由贸易,但对从英国进口的棉织品和呢绒等则课征保护性关税。关税同盟还致力于统一货币、度量衡制度和商业法规,各邦国于年和年签订一些专门协定,开始统一货币和度量衡,8年又法令规定自年1月1日起在德国采用米突制,在7年协定基础上统一票据章程,~1年间又制定在9年付诸实施的共同商业章程。~4年间关税同盟先后与荷兰、希腊、土耳其、英国和比利时签订商业协定,同盟的国际地位很快得到巩固。在当时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同盟的成立有助贸易往来、减少内部竞争,而让同盟成立的主要功臣是经济学家弗里得里希·李斯特。基于同盟充满保护主义的色彩,它不容许奥地利加入,最后这令奥地利与普鲁士的竞争更为激烈。6年由于南德邦国在普奥战争中支持奥地利导致同盟解散,但在7年这些邦国愿意重返同盟后它又重新成立,新同盟更具凝聚力,因为任何成员国都没有否决权。

(三)同盟由普鲁士建立,最初成员国只包括普鲁士与她的邻国。由于普鲁士当时的领土东西分隔,同盟能帮助货物的运送。后来经过普鲁士政府多年的游说,成员国陆续增加。奥地利也积极组成她的关税同盟,但较为审慎,成员国也寥寥可数。有些如HelmutBhme的经济历史学家就根据这个同盟的成功,质疑一般认为俾斯麦统一德国的主调。他们认为由于普鲁士主导同盟的发展,以至能支配德国经济,更达成政治、军事联盟,最后邦国都愿意接受小德意志的统一方案,故此德国统一是必然的结果。同盟成立三十多年后普鲁士人已经建立一贯的反奥立场,俾斯麦绝对不能在上任后短短几年内做到这种效果。关税同盟是德国历史上经济融合以及经济和政治相互作用的最好范例,对它的探讨不仅可以拓展对德国民族统一研究的范围,而且也可以对正在加速的欧洲一体化进程提供某种有益的启示。19世纪初德国处于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时期,新旧思想的冲突十分剧烈。一方面由于受到启蒙思想的熏陶、法国大革命的激荡和德意志解放战争的鼓舞,自由进步思想和民族独立意识开始在德国形成并通过各种形式广泛传播,并进而由理论而转入各种规模和层次的争取民族统一的运动。但另一方面政治保守力量和分立主义势力仍然十分强大,为了维护传统的社会秩序的保守派借助国家力量抵制新社会集团的壮大和民族运动的发展。德国历史上沿袭下来的政治体制(即邦国分立主义),在神圣罗马帝国被摧毁后也继续保留它传统的特征,决不肯轻易放弃“领土”和“主权”独立。关税同盟的产生正是这样一个复杂时期的产物,因而也必然在经济和政治方面混合传统和现代的目标,建立关税统一政策是5年后德国社会的共识。

(五)长期的国家分裂割据、货币和度量衡制度的五花八门、重重关卡的限制让德国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受到极大阻碍,特别是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取消后原先受到保护而得到发展的德国工业,面对外国工业品尤其是英国工业品的强大竞争时纷纷陷入困境。与此同时德国的农产品如牲畜、谷物等在国外市场却又遭到猜忌和抵制,唯有取消境内关卡、建立国内统一市场、征收联邦边境关税、确立统一关税体制才是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社会舆论对德国经济政策的改革投入极大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普鲁士王国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