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脱维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二战版特别军事行动,苏军寒冬猛攻芬兰
TUhjnbcbe - 2024/7/7 0:44:00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计篇》

对每一个国家来说,战争都是非常严肃而慎重的事情,俗话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按照多年前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的深邃洞察力,我们看到当前俄罗斯以北约东扩威胁自身安全为由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然而经过近三个月的苦战,不仅没有在乌克兰战场上达成任何战略目标,战事日趋持久化,引发国际局势和经济形势的剧烈动荡,加剧了俄罗斯与西方的严重对立,颇为讽刺的是,本意力阻北约东扩的俄罗斯万万没想到,乌克兰尚未解决,地处北欧的两个传统中立国瑞典和芬兰在5月正式宣布放弃中立,申请加入北约,这对于俄罗斯而言可谓始料未及、事与愿违。

■年10月,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左)和芬兰总理桑娜·马林(右)会晤。

历史充满了重复和轮回,眼前的一幕幕场景总是让人感觉似曾相识。

回想八十多年前,二战初期的苏联出于与今日俄罗斯类似的目的,挑起了与芬兰的战争,试图通过武力更改两国边界,获取未来抵御外敌进攻的战略缓冲区。

然而,以实力上占有绝对优势的苏联却一度在战场上被顽强的芬军打得灰头土脸,险些翻船,与今日受困于乌克兰战场的俄军颇为相似。

虽然苏联最终艰难获胜,却在世界面前严重暴露了自身缺陷,刺激了德意轴心国的野心,同时也把芬兰推到敌对阵营一侧。这次战争的后果仅仅15个月后就显露无遗,苏联遭到纳粹德国的大举入侵,蒙受了一场空前的灾祸。

轻启战端

“不要错误地越过边境进入瑞典!”——苏军战前士兵指导手册

年末的欧洲,二战烽火已被点燃,波兰沦亡,英法对德宣战,然而战争却呈现出奇怪的平静,纳粹德国与苏联携手瓜分波兰之后似乎心满意足,英法士兵也只是呆坐在马奇诺防线的钢筋混凝土堡垒中无所事事。

这种短暂的平静被欧洲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传来的枪炮声猝然打碎,年11月30日,苏芬战争爆发!苏联和芬兰这两个在一战之后诞生的国家为何会兵戎相见?还需要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年9月,苏德两军官兵在波兰的布列斯特会师,双方亲切交谈,气氛融洽。

在19世纪以前,芬兰作为政治实体并不存在,至多算是地理名词,当时的芬兰只是瑞典王国东部疆域的一部分。

在近代早期,瑞典是波罗的海地区的强国,包括圣彼得堡所在的涅瓦河口地区、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当时都是瑞典王国的版图。随着俄罗斯帝国在彼得大帝领导下崛起,两国在18世纪展开激烈对抗,瑞典最终落败,从此退出欧洲列强行列。

■年7月8日,由沙皇彼得一世指挥的俄罗斯军队在现今乌克兰的波尔塔瓦击败了由卡尔十二世率领的瑞典军队。这场战役的失败标志着瑞典失去了大国地位以及俄国霸权的开始。

年2月21日至年9月17日,俄国再次对瑞典发动了芬兰战争,最终征服并吞并了芬兰,建立了芬兰大公国,作为两国之间的缓冲区,在俄罗斯帝国内部享有广泛的自治权。由沙皇兼任芬兰大公,并任命芬兰总督加以统治。芬兰作为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存在了一个世纪。年,罗曼诺夫王朝在一战和国内革命的双重打击下寿终正寝,俄国各地陷入内战和分裂,芬兰趁机于年12月6日宣布独立,苏维埃俄国在三周后予以承认。

■年12月31日苏维埃俄国承认芬兰独立的官方文件。

年初,芬兰爆发了一场短暂而激烈的内战,亲西方的白卫队在德国支持下击败了亲苏俄的赤卫队,掌握了国家权力,而芬兰对苏俄的敌对立场也由此确立。年10月14日,芬兰和苏俄签署了《塔尔图条约》,确认了两国边界,由于当时苏俄正与波兰交战,因此芬兰取得了非常有利的结果,其疆域超过了大公国时期,东南边界距离列宁格勒(圣彼得堡)仅32千米!不过,芬兰国内的民族主义者并不满足,认为芬兰人占多数的卡累利阿地区应全部并入芬兰。

■年10月14日签订《塔尔图条约》的文本,苏芬两国的边界得到确认。

随着国内局势的逐步稳定,苏联改变了对芬兰的外交政策,开始追求重新征服沙俄在王朝覆灭之际失去的土地,莫斯科尤其希望改善列宁格勒(圣彼得堡)的安全环境,这里是苏联的第二大城市,也是面向西欧的唯一不冻港。在20世纪30年代,随着纳粹德国的崛起,苏联对自身安全的关切越发急迫,认为德国有可能入侵瑞典和芬兰,进而以此为跳板进攻苏联。年苏联通过隐秘渠道向芬兰提议,苏德之间可能发生战争,苏军必须前出保护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建议芬兰割让或租赁芬兰湾内与列宁格勒相关的部分岛屿,被芬兰断然拒绝。

■年8月23日,苏德两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附有划分势力范围的秘密议定书。

年8月23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和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代表各自政府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其中包括一项秘密议定书,划分了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而芬兰被划入苏联的范围内。年10月,苏芬再次在莫斯科举行谈判,苏联要求将卡累利阿地峡的边界向芬兰一侧推移,拆除芬军设在卡累利阿地峡的所有防御工事以及割让芬兰湾的岛屿和雷巴赫半岛,芬兰还要将汉科半岛租借给苏联30年,并允许苏联在那里建立军事基地。作为交换,苏联将割让东卡累利阿的雷波拉市和波拉耶尔维市,其面积相当于芬兰割让领土的两倍。芬兰政府内部就是否接受苏联的条件发生了分歧,最终强硬派的意见占了上风,拒绝了苏联的提议,谈判归于破裂,两国间的紧张氛围陡然加剧,双方均开始战争动员。

■年11月北欧的地缘政治状态。绿色:中立国家;灰色:德国和被吞并的国家;红色:苏联和被吞并的国家;橙色:年10月苏联建立军事基地的中立国。

不论国土面积、经济体量,还是军队规模和装备水平,苏联和芬兰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经过十余年的经济建设,苏联建立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具备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其火炮、坦克、飞机的装备数量都居于世界前列,经过一系列扩军,军队规模也已超过万人。相比之下,芬兰完全不具备支持现代战争的工业体系,不能自行制造重炮、坦克、飞机等重武器,平时芬军仅3万人,战时动员也不过30余万人,坦克、重炮和飞机数量都少得可怜,而且多数十分陈旧。

■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军队已经是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军队之一。

正是出于巨大的实力差距,苏联根本不把芬兰放在眼里,就在此前不久,苏军仅用了三周时间,以不足人的伤亡代价吞并了波兰东部,因此苏军高层普遍认为对芬兰的进攻将是另一场武装巡游,负责指挥的列宁格勒军区司令员梅列茨科夫公开表示,最多只需要两周时间就能拿下芬兰,甚至苏联士兵被警告不要错误地越过边界进入瑞典。

画虎不成

“苏联空军不是在轰炸芬兰城市,而是向饥饿的芬兰人民投放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苏联外长莫洛托夫

年11月26日,苏联宣称边境村庄曼尼拉“遭芬军炮击”,要求芬兰道歉并从边界撤军,芬兰表示否认,并提出两国共同调查此事,但得到的回应却是苏军在11月30日以21个师约45万人、门火炮、辆坦克和架飞机的庞大兵力越过边界发起进攻!第一次苏芬战争爆发,因为正值隆冬时节,也被称为冬季战争。

■年11月29日,外国记者在苏芬边界曼尼拉地区访问,调查所谓边界炮击事件,次日苏芬战争爆发。

此前,纳粹德国在波兰战役中运用的“闪电战”战术给苏军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并打算在芬兰战场上来一个照猫画虎,但低估了芬兰恶劣地形的影响——这里几乎没有铺装公路,甚至连碎石路或土路都很少,大部分地形都是无路可走的森林和沼泽,根本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兵团的快速开进,而为数不多的道路也被芬军严密设防。

■荒凉的雷巴赫半岛,在这里碎石路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道路了。

战争开始时芬兰人的主要防御依托是修建在卡累利阿地峡北部的曼纳海姆防线,距离边境约30到75千米,在这里驻守的13万芬军面对着25万苏军的攻击。芬兰总指挥部在曼纳海姆防线前方的警戒地域部署了约2人,形成纵深防御态势,以便在苏军到达主防线之前对其进行迟滞和消耗。

■坚守在战壕内的芬兰机枪组,操纵一挺马克沁重机枪。

由于战术能力的差距和地形条件的限制,企图照搬德军“闪电战”模式的苏军坦克部队在实战中常常只能发动简单粗暴的坦克正面冲锋。由于芬军严重缺乏反坦克武器和反坦克战术训练,苏军坦克的集群冲锋起初还是引起了芬军不小的恐慌,但是芬兰人很快就学会了如何对付这些钢铁猛兽,他们利用木头和撬棍卡住坦克的车轮,令其动弹不得。另一种应急武器也在芬兰的密林成为苏军坦克的噩梦,这就是“莫洛托夫鸡尾酒”,即装满易燃液体的玻璃瓶,配有简单的手动点火装置,在被投掷到坦克车体时瓶体碎裂,燃料被点燃,最终将坦克变成一具燃烧的铁棺材。这种武器最终由芬兰的阿尔科酒精饮料公司大规模生产,并捆绑了用于点火的火柴,在交战初期就有80辆苏军坦克被击毁。

■一名芬军战士身上携带的莫洛托夫鸡尾酒。

到12月6日,所有的芬兰掩护部队都撤到了曼纳海姆防线。在苏军发起进攻之前,芬兰炮兵已经对前线进行了周密侦察,标定了射击诸元,提前制定了火力计划,因此当苏军步兵在开阔地上展开进攻时遭到芬军炮兵的精准压制,伤亡惨重。从12月6日到12月22日,实力上占尽优势的苏军居然停滞不前。部分苏军坦克突破了防线上的薄弱环节,但缺乏步兵协同跟进,芬军将坦克放过,随后以火力封闭了防线缺口,割裂了坦克和步兵的联系,然后再回过头将孤立无援的苏军坦克逐一消灭。

■年12月7日,苏军主力在卡累利阿地峡的攻势被芬兰方面的曼纳海姆防线所阻。

除了卡累利阿地峡方向,苏军还在拉多加湖以北、芬兰中部以及摩尔曼斯克方向都集结了兵力,向芬兰纵深展开突击。在拉多加湖以北的战线上,苏军的兵力出乎芬兰总指挥部的意料——苏军在兵力上有3:1的优势,在火炮上有5:1的优势,并且还拥有空中优势。12月7日,芬军退至科拉小河附近,这里有一道高约10米的山脊,却成为苏军难以逾越的天堑,芬军一个师在此挡住了苏军四个师和一个坦克旅的进攻,以人伤亡的代价给苏军造成人的伤亡,直到战争结束苏军也未能翻过这道死亡山脊。值得一提的是,被苏联人称为“白色死神”的著名狙击手西摩·海耶就是在科拉战场上用一支不带瞄准镜的普通步枪,取得了超过次击杀记录。

■科拉地区的茂密森林为芬军防御提供了有利条件,远处道路上可见开进的苏军坦克。

在苏芬边界中段的苏奥穆斯萨尔米方向,苏军遭遇了整场战争中最惨痛的损失。苏军三个师兵分三路,企图向西突击,将芬兰国土从腰部切断,然而担任中路突击的第师在攻占苏奥穆斯萨尔米后反而被芬军切断了补给线,在冰天雪地中陷入冻饿交加的困境,在尝试突围时被芬军歼灭。祸不单行,奉命救援第师的第44师也在拉特路地区遭到芬军的伏击,行军纵队被切成数段,苏军官兵在凛冽的风雪中被来自四面八方的火力击倒,大量坦克和车辆被遗弃,第44师随即也步了友军的后尘。芬军在中部战线的战斗被视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苏军2个精锐师被消灭,仅在拉特路战役中,苏军就损失了~人,芬军伤亡仅余人,还缴获了数十辆坦克、火炮、反坦克炮、数百辆卡车、近0匹马、数千支步枪,以及急需的弹药和医疗用品。

■在拉特路战役中阵亡的苏军士兵及其装备散落在道路和旁边的沟渠里。

战至年12月底,苏军除了在最北端的摩尔曼斯克方向夺取了重要据点佩察莫外,其余方向几乎全部受挫,远远未能达成预定目前,而付出的伤亡代价更是远超预期,有资料显示,仅一个月时间苏军就因各种原因减员接近0人,其中阵亡、受伤、失踪者多达余人,其余多为冻伤或患病。面对进展缓慢的战况和长篇累牍的损失清单,苏联国防委员会于12月28日下令暂停进攻,转入防御,以便重新部署,整军再战。

(未完待续)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战版特别军事行动,苏军寒冬猛攻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