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脱维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二战时期的加里宁格勒波兰,消灭北方十
TUhjnbcbe - 2024/3/10 18:21:00
吡美莫司治白癜风效果如何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4321518.html

今天的加里宁格勒是俄罗斯联邦的一个州,是夹在波兰和立陶宛之间的一块“飞地”。

在距离加里宁格勒不到公里的地方,有一个二战时期著名的“狼穴”,位于现在的波兰。阿道夫·希特勒在这个司令部住了天,直到战争结束才撤到柏林的地堡里。

无论是今天的“加里宁格勒”还是“狼窝”,在年之前都属于“东普鲁士”。“普鲁士”是加里宁格勒最早的主人。古普鲁士人可能早在年前就在维斯瓦河和尼曼河之间的沿海土地上世代生活繁衍。

立陶宛人和拉脱维亚人是幸存至今的普鲁士人的“亲戚”。他们的语言也被认为是最古老的印欧语言之一。法国语言学家安托万·梅莱(-)曾说,“如果你想知道我们(印欧)的祖先是如何说话的,来听听立陶宛语”——这是因为当时古普鲁士人已经灭绝了。

到公元12世纪,西欧的“基督徒”打破了波罗的海国家的“平静岁月”。在宗教的幌子下,入侵者觊觎波罗的海沿岸的富饶土地。这里地势平坦,易攻难守。年4月13日,教皇尤金三世发布神谕,号召欧洲北部的天主教国家向身边的“异教徒”进*,发起了“北十字*运动”。

当时的普鲁士社会几乎没有类似封建制度的机构,所以普鲁士人无法团结起来保卫自己的土地。

12世纪末,波兰封建贵族在维斯瓦河河口修建了但泽城堡(今格但斯克),并开始以此为据点与立陶宛人争夺普鲁士的控制权。这种*队扈从组织有点类似日本武士。

在他们面前,波兰人是捡不到便宜的。年,对此感到尴尬的波兰封建领主向当时还在“圣城”的耶路撒冷条顿骑士团发出邀请,请他们前来“帮助”征服普鲁士。

条顿骑士是“心甘情愿”来的,但他们无意为波兰人做嫁衣:他们获得了神圣罗马帝国和教皇的诏书,被允许以宗教领地的名义将普鲁士据为己有。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残酷战争,到年,大部分普鲁士已经被条顿骑士征服。其中,年,条顿骑士团在Ple-Gaulias河河口修建了一座城堡,并以随骑士团参加“十字*东征”的波希米亚(今捷克)国王PügerMieslOtokaII的名字命名为“柯尼斯堡”。

通过大量的移民和强迫劳动,普鲁士以非常暴力的方式逐渐“德国化”。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一幕:征服者采用了被征服者的名字。不仅条顿骑士团建立的国家后来被称为“普鲁士”,随骑士团前来耕种的日耳曼移民也逐渐与残存的普鲁士土著融合,从而自称为“普鲁士人”。

最终,生活在波罗的海南岸的古普鲁士人连同他们的语言一起消亡了,只给后来者留下了地理名词“普鲁士”。条顿骑士在普鲁士的扩张对波罗的海地区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年,考虑到自身的安全和利益,立陶宛决定与天主教国家波兰结盟。“异教徒”立陶宛最终信奉基督教,成为最后一个皈依上帝的欧洲国家。

这对普鲁士的征服者来说不是好消息。立陶宛改信天主教,消灭了北方十字*“圣战”的基础,甚至动摇了骑士团在普鲁士存在的理由。不用说,条顿骑士团曾经挑拨波兰和立陶宛对立,现在却要面对这两个敌人的联盟。年,立陶宛-波兰联*和条顿骑士团在坦能堡开战。这是中世纪欧洲最血腥的战斗之一。条顿骑士的首领和所有的指挥官(除了一个)都被杀了。

在第二年的协议中,条顿骑士被迫割地求和,之后便走下坡路。由于与波兰“十三年战争(-)”的失败,在年签订的托伦和约中,条顿骑士团被迫将包括但泽在内的“西普鲁士”割让给波兰,只保留东普鲁士作为波兰国王的“封地”。今天的波兰,有时会出现“觊觎”加里宁格勒的“不和谐”,源于这段历史。

另一方面,条顿骑士团与波兰国王之间的这种诸侯-君主关系,与现代意义上的“主权”毕竟不是一回事。在中世纪的欧洲,一个人可以同时是君主和封臣,同时有几个封臣和更多封臣。

比如诺曼征服(年)后,英国王室以诺曼底公爵的名义成为法王的附庸,但谁都知道伦敦不受法王摆布。普鲁士与波兰的关系也是如此。无论是条顿骑士团还是世俗化的普鲁士公国(成立于年),波兰和立陶宛之间都只是名义上的附庸关系。

中世纪欧洲*治的另一个特点是领土可以通过婚姻易手。

当然,这方面最著名的格言是哈布斯堡家族格言:“让别人去发动战争,与快乐的奥地利人去结婚吧!”其实其他家族也不会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放弃通过联姻来扩张地盘的机会。年,公国进一步升级为普鲁士王国(从而摆脱了与波兰的隶属关系)。

从此,“普鲁士”从一个地区和部落的名称变成了国家的名称。有趣的是,与此同时,原有的地域名称继续并行存在。从波兰手中夺回“失地”后,东普鲁士和西普鲁士成为王国东北两个省的名称。它们共同构成了狭义的“普鲁士”。

也是在哲学家康德诞生于此的同一年(年),东普鲁士首都哥尼斯堡建立,规模和人口一度超过普鲁士首都柏林。这个普鲁士国家在建立后的年里,一次又一次地成功扩张。普鲁士起家的“容克”*事贵族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正是俾斯麦用“铁与血”先后打败了丹麦、奥地利和法国,从而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这个帝国是建立在巴黎郊外凡尔赛的镜厅(年1月18日),但普鲁士是它的“繁荣之地”。正如*治家和作家温斯顿·丘吉尔所说,“普鲁士是德国的核心”。德国以普鲁士为核心,先后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

正如丘吉尔所说,“那是瘟疫复发的根源”。因此,有必要将普鲁士从欧洲的*治版图上消除。年2月25日,二战结束后,柏林盟*占领当局代表签署法律,正式宣布“普鲁士国家、中央*府及其一切附属机构,即日起废止”。从此,普鲁士彻底从地图上消失了。事实上,在此之前,东普鲁士的首都哥尼斯堡已经不复存在。

“终结”始于年夏天,英国皇家空*的轰炸机飞过半个欧洲,将哥尼斯堡炸成一片废墟。

英国人模仿战时首相的话总结道,“以前从未有过如此少的飞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对如此长的距离造成如此大的破坏。”第二年,苏联红*从东面逼近这座城市。为了攻克密布堡垒和地下掩体的哥尼斯堡,苏*于年3月开始制定作战计划。

据说苏*司令部专门做了一个1:的沙盘模型。利用占领区的德*工事进行特殊的渗透演练。4月6日,白俄罗斯第3集团*在炮击两个小时后发起总攻,从八个不同方向向哥尼斯堡德*防线发起攻击。

此时,曾经强大的德*被彻底击溃,在勉强抵抗到4月10日之后,宣布投降。在哥尼斯堡战场,共有名德*士兵死亡(是苏*损失的十倍以上),另有人被俘。哥尼斯堡四分之一的市民,也就是两万五千人,也死于战争。哥尼斯堡陷落一个月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

盟国领导人面临的真正问题是如何划定战后欧洲的边界。早在年的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就宣布,如果苏联在战后获得包括哥尼斯堡在内的东普鲁士部分土地,他将准备接受“寇松线(年英国外交大臣库松侯爵就博须埃战争提出的停火线)”作为苏联和波兰的边界。他得到了他想要的(无论如何,苏联人已经占领了斯大林要求的土地)。

最终东普鲁士一分为二,南部三分之二的土地划给波兰,北部包括哥尼斯堡在内的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入苏联。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扩张,使得苏联的西部边界延伸到了一个以前从未到达过的地方。事实上,从历史上看,哥尼斯堡与苏联的联系很少。

尽管苏联历史学家后来辩称,哥尼斯堡原本是“古斯拉夫人的土地”,但只是在“七年战争(-)”期间,俄罗斯*队才短暂占领东普鲁士,并向哥尼斯堡派驻了一名总督。真正吸引约瑟夫·斯大林的是哥尼斯堡的战略地位。”俄罗斯需要的是水”是彼得大帝的一句名言。

而苏联,整体地理位置偏北,非常缺不冻港。虽然哥尼斯堡的纬度高于中国的漠河(北纬54°),但冬季的气候却像黑海之滨的敖德萨一样温和,因此它是苏联领土上唯一一个终年“不冻”的波罗的海港口。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苏联(俄罗斯)的波罗的海舰队基地就设在这里。在冷战时期,这支舰队的任务是在波兰和东德盟国海*的配合下,对丹麦和西德海岸实施两栖攻击。

同时,位于“欧洲中心”的哥尼斯堡也给了苏联一个难得的进攻基地。如果以离莫斯科的距离(约1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圆,柏林(德国)、奥斯陆(挪威)、斯德哥尔摩(瑞典)、阿姆斯特丹(荷兰)等十多个欧洲国家的首都都会被包含在内。可以说,用哥尼斯堡的导弹很容易打到这些地方。

现在,面对北约东扩的压力,俄罗斯几次威胁要在这里部署导弹/核武器,正是因为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所以苏联很重视哥尼斯堡,没有将其并入立陶宛,而是将其纳入俄罗斯联邦(年4月7日)。伴随着土地所有权的变化,又有一次人口更替。

二战后仍生活在这里的近10万德国人被“重新安置”到德国的苏联(后来的民主德国)。与此同时,来自苏联各地,主要是俄罗斯的移民成为了这里的新主人。因此,哥尼斯堡成为俄语地理分布的“西极”。最后是城市名的问题。

如前所述,“哥尼斯堡”是用来纪念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的。他也是斯拉夫人,所以起初有人打算将德国地名“哥尼斯堡”改为“俄罗斯”。但是,毕竟奥托卡二世对立陶宛进行了掠夺,最后这个提议流产了。

当人们开始谈论将哥尼斯堡更名为“巴尔蒂斯克”是因为它的沿海位置时,苏联名义上的国家元首米哈伊尔·加里宁于年6月3日去世。

作为对他的纪念,哥尼斯堡最终被命名为“加里宁格勒”。这个新地名躲过了苏联解体时的改名狂潮,一直保留到现在。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战时期的加里宁格勒波兰,消灭北方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