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去世,想还是等等外交部发言人的表态吧,结果一如预期,非常简短。
赵立坚说,“戈尔巴乔夫先生曾经为推动中苏关系正常化作出积极贡献。我们对他病逝表示哀悼,向他的家属表示慰问”。
是戈尔巴乔夫“先生”,不是“同志”,对其病逝表示哀悼。
没有过多的评价。
关于戈尔巴乔夫,生平传记也很多了,我想现在拉开时间距离看那段历史,把人和他的活动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去观察,他的想法形成变化的过程,所谓的改革动机和真实目的动机,对比看的话,能更清晰看清他的真面目。
如果给戈尔巴乔夫贴标签的话,最大的一个应该是“背叛”。他背叛了*,背叛了祖国,背叛了祖父和父亲所信仰的事业。
他在莫斯科大学法律系的5年学习,是他后期想法的成型期。
那是斯大林去世前,社会上酝酿的转折和变动的时期,西方最想做的就是和平演变,从内部演变。
最擅长做的就是通过传媒和所谓的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渗透,培养亲西方势力。
斯大林后期,也有人对很多问题越来越不满,这些人也自然容易接受西方的观念和影响。
戈尔巴乔夫也看了很多地下出版物,很多外面的书籍。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开始露头,莫斯科大学明显,各种大胆的讨论发表意见,比比皆是。
按照戈尔巴乔夫老婆赖莱莎的说法,那是“解冻的先声”。
他在回忆录里说,对现实批判的精神已经形成,把改变现行制度作为奋斗目标,就是要破坏苏联的制度。
对他影响很大的一个人是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胆识和勇气,他都看在眼里。
但戈尔巴乔夫却是一个狐狸,尾巴藏得很深。
那些反对派,不同*见者,很多是正面硬扛,下场可想而知,他则不这样,精明得多。
他以卫道士的面目出现,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深埋在心里,想方设法掩盖,阳奉阴违,抛弃道德准则,空话、套话连篇,迎合巴结领导,取得信任得到提拔重用。
戈尔巴乔夫通过不断往上爬,占据高位,撺掇领导权,试图自上而下去改变整个制度。
他是“定时炸弹”,埋在内部的敌人。
他对制度下的生活无法忍受,当上领导后,就迫不及待搞所谓的改革,就是折腾。
一开始就提出所谓“民主化”和“公开信”的口号,宣扬两者是社会生活的准则,是改革的锐利武器。
他掌控媒体和精英,以发扬民主为名,打宣传战,妖魔化斯大林,矛头对准列宁,鼓励一些人起来否定苏联的伟大功绩。
同时他又说一些场面上应付的话,典型的举着红旗反红旗,打左灯向右拐。
不断折腾后,社会上的认识出现了变化,这个时候,他就因势利导,少提完善社会主义,更强调变革的重要性。
等这种所谓的改革全面铺开,人们已经很难阻挡了。
晚年他接受中国媒体采访的时候说,他不是要搞什么民主化,那样没有什么好处。这显然不是肺腑之言,虚的。
他把苏联比喻为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需要改变,是彻底改变。
折腾后,苏共由先锋*变成一般的议会*,苏维埃制度向议会制过渡,设立总统职位后,他是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统,他的改革,革了国家的命,也差点儿革了自己的命。
这时候,思想乱了,队伍不好带了。
更何况苏联是一个为了建设社会主义自愿联合的多民族国家,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
80年代末期,全国出现危机,生产下降,粮食不足,不满抗议此起彼伏,有人翻出历史问题,民族主义和分离主义抬头,国家风雨缥缈。
最早分离出去的就是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
叶利钦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后,对抗中央,提出所谓“主权宣言”,结果乌克兰等国有样学样。
叶利钦和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白俄罗斯的舒什克维奇,在明斯克西南的别洛韦日密林密谋,签署独联体协定。
无独有偶,克拉夫丘克也在今年俄乌冲突不久后离世。
结果,戈尔巴乔夫得知3人行为后,也没有制止,没有采取措施,只限于平和地谈话,也没有抓叶利钦。
这点连叶利钦本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也许,那个时候的叶利钦都不知道,本质上,戈尔巴乔夫跟他是同路人。
他推行的本质上是属于社会民主主义的路线,导致苏联这座大厦倒塌后,还没有就此偃旗息鼓,也没有忏悔,甚至成立基金会为他的同道们活动。
戈尔巴乔夫还参加了年的总统选举。
他在竞选的时候,经常听到听众的咒骂。
在西伯利亚的一次演讲,有人朝他的脑袋就是猛揍,这一揍代表了相当多俄罗斯人的态度。
选举结果,他只得了0.51%的选票。
这个得票率,就是民意的代表。
戈尔巴乔夫也曾经替自己辩护,说是叶利钦妨碍了他搞改革,一个人搞垮了苏联。
实际上,苏维埃大厦的倒塌,戈尔巴乔夫是那个“把地基翻松的人”,叶利钦则是顺手一推。
两人都有责任,两人虽然有个人恩怨和权力之争,但都憎恨苏维埃制度,都想搞垮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叛国的同案犯”。
91岁高龄,他活着的意义,对中国来说,就是一本活教材,一面镜子。
他的警示意义,也让中国打足了疫苗,不再允许出现翻松地基的人。
对于他的历史功绩,有人说他结束了冷战。
但是,放眼看一下今天的世界,冷战哪里是结束,分明是要升级到2.0版。
戈尔巴乔夫先生,走好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