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238381.html年12月25日,克里姆林宫中记者云集,戈尔巴乔夫表情凝重的发表了辞职演讲,正式将“核按钮”交由俄罗斯第一任总统-叶利钦这个克里姆林宫的新主人。一个曾经轰动世界、左右世界命运的超级大国就这样画上了句号。今天,在苏联解体整整三十年后,我们重新回顾苏联从诞生到解体的过程,对于理解全球发展的历史格局、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的复杂环境、坚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乌云倾覆
一、苏俄的建立
沙俄又称俄罗斯帝国(俄语为Российскаяимперия),自称“第三罗马”,于十八世纪不断扩张势力,国土面积超过二千多万平方公里,长期充当“欧洲宪兵”的角色。但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其农奴制改革缓慢,同时遭受了克里米亚战略和日俄战争的失败,导致民生凋敝,怨声载道。
年3月,俄罗斯帝国爆发二月革命。在布尔什维克*(后改称俄国共产*)领导下,首都各大工厂举行30万人参加的联合总罢工,遭到沙皇尼古拉二世疯狂镇压,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和其他一百多名革命积极分子被逮捕,因此领导罢工的维堡区*委决定将总罢工转变为武装起义,推翻沙皇*府。工人们立即行动起来,攻占*火库,夺取枪支弹药,筑起街垒,与反动*警展开战斗。同时在工人们的宣传、感召下,有数万名士兵公开站到革命一边,同起义工人一起占领了沙皇的巢穴冬宫和*府各部,逮捕了沙皇的大臣和将*,起义获得胜利,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但之后出现了两个*权并立的局面,即由资产阶级投机者组成的俄国临时*府(俄罗斯共和国)和苏维埃*权。
二月革命形成既有苏维埃又有临时*府两个*权并存局面,其主要原因在于俄国是中小资产阶级最多的国家,大批小资产阶级卷入革命浪潮中,但表现出极大的动摇性和不稳定性。二月革命期间,革命领袖列宁及其他一些著名的布尔什维克尚在国外,许多国内布尔什维克尚被关在监狱或在远离革命中心的流放地,革命的领导力量相对薄弱。而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占有重要地位,拥有地方自治机关、国民教育机关、各种全国性代表大会、杜马、*事工业委员会等合法阵地,并利用报纸、刊物等舆论工具进行宣传。这些优势使资产阶级能够随着沙皇倾覆便接着上台。
二月革命为俄国人民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在圣彼得堡发动起义,俄历年10月从临时*府手中夺取*权,建立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权(第一个是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权)和由马克思主义**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为年—年的苏俄内战和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奠定开端。
二、苏联的成立
经历十月革命之后,迎接苏维埃*府的并不是成功的喜悦,而是铺天盖地的各类敌人,新生苏俄实时面临着夭亡的威胁,这就是苏俄内战。内战爆发时,各种各样的叛乱白*和外国干涉*相互勾结、遍及全国,数量多、范围广,不仅占据了全俄大部分领土,而且从各个方向包围了苏维埃*权控制的核心地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旧贵族都是工人阶级的死敌。彼时,所有的商人、投机分子、投资者、地主、*官、*客、教师、学生(那时能上得起学的都是富人家庭)、职业人士、店主、职员和掮客(中间人、投机者)们都反对布尔什维克。大部分*官和尚有组织和战斗力的部队投向了新*权的对立面,由于缺少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官指挥和组织,红*部队无力镇压由*官、*校士官生、哥萨克*人这样的职业*人为骨干组成的白*。英、法、日、美等协约国为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权,乘机进行武装干涉,扶植俄国反革命势力发动武装叛乱。年3月6日起,英、法、美干涉*先后在摩尔曼斯克登陆。4月5日起,日、英、美干涉*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登陆。此外,协约国*队还侵入俄属中亚和南高加索。4~5月,德国和处于瓦解前夕的奥斯曼帝国违背《布列斯特和约》,侵占克里木和南高加索。
苏维埃*权在以往的革命中破坏和废除了*队中旧有的制度,但是却没有建立起一套新的制度来替代,因此在红*内部建立起正规有效的组织、指挥和*工制度,这为战胜国内外反革命势力奠定了基础。年是苏维埃历史上必须铭记的一年,人民委员会于年初颁布组建工农红*和工农红海*的法令;3月4日成立最高*事委员会,统一指挥全国武装力量;4月成立地方*事机构,全国实行普及*训制;5月29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关于实行普遍兵役制的法令。俄共(布)中央和苏维埃*府还决定动员全国的人力、物力,将全部工作转入战时轨道。为统一领导在东线作战的部队,6月13日成立东方面*;9月2日宣布国家为统一*营,并成立由列夫·托洛茨基任主席的共和国革命*事委员会。9月11日,共和国革命*事委员会下令扩充部队编制,除东方面*外,组建南方面*、北方面*及西部防区(次年2月改编为西方面*),同年12月又组建里海-高加索方面*。11月30日成立以列宁为主席的工农国防委员会,协调和领导*事机关和民*机关的活动,确保前线和后方的统一。所有这些措施,保证了苏维埃红*的建设及其在各条战线的初步胜利。
白*的*治信仰和目标千差万别,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决定了他们在*事行动上无法协调一致,最终被内线作战的红*各个击破;实际上外国干涉*也各怀*胎:德意志第二帝国是为了彻底解除俄国继续与其作战的能力,消除两线作战的威胁,同时以俄国的资源补充本国原材料和农产品的不足与损失;英国是为了恢复和维护一个对本国和协约国集团既依赖又合作的俄国*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为了防止德意志第二帝国利用俄国的资源和协约国援助俄国的武器物资继续战斗,并企图在由沙俄统治下恢复独立的民族国家中扩展自己的影响;大日本帝国是为了攫取俄国在远东地区的领土和权益;美国纯粹是为了和其他协约国成员在行动上保持一致。苏俄红*善于选择主要战线并在主突方向上集中使用兵力兵器,利用骑兵集团*实施快速机动作战,正规*和游击队密切配合,因此红*经顽强拼搏浴血奋战下,至年冬季基本取得了全面胜利。
年12月30日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首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斯大林在会上作关于成立苏联的报告。列宁因病未出席大会,被推为大会的名誉主席。大会通过了苏联成立宣言。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南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4个加盟共和国。大会通过的联盟条约规定,联盟苏维埃代表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联盟人民委员会为执行机关。条约还特别规定,每个加盟共和国都保留有自由退出联盟的权利。
三、苏联的发展
苏联成立后开启了社会化大生产,在短短二十年时间里实现了高速发展,到二战前跃居全球第二工业大国,仅次于美国。然而苏联实现高速发展的背后付出了沉重代价。
事实上在19世纪末,沙俄已落后于欧洲列强,第一次世界大战又严重消耗了国力,苏联诞生之时基本上面临着一穷二白的面貌,尽快发展工业成为苏共当时压倒一切的选择。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刚刚成熟,苏联面临着发展工业的绝佳机遇,然而工业化的启动十分艰难,此时苏联极度缺乏资金、技术和设备。年席卷全球的资本主义大危机,又恰恰为苏联在全球获取廉价工业资源提供了机会。年至年,斯大林推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将市场经济变成计划经济,强行通过工业化*策与农业集体化,几乎所有农民失去了自由支配土地的权力。苏联*府通过集中全国粮食资源且向国外出口获取了大量外汇,从而购买了大量工业发达国家的工业资源。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占全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年达到了50%,这一年美国出口机器的50%、英国出口机器的90%被苏联买走。苏联通过抄底资本主义国家工业资源,不仅弥补了之前的差距,而且对大部分工业国实现了反超。但在这个过程中苏联*权未能充分顾及民生,再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一度造成大范围的饥荒,特别是乌克兰地区尤为严重,事后根据披露的星星点点数据推测,-年的苏联大饥荒造成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的死亡。
年苏联卷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苏*从莫斯科城郊反攻德*,尔后获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后掌握了战场主导权,成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坚力量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加深了苏联人民的苦难,但同时令这个国家的人们在抵抗法西斯的过程中变得空前团结。二战结束后,苏联对战后安排保持非常强硬的态度,这导致苏联与西方列强之间迅速出现对抗。年3月5日,丘吉尔在演说中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丘吉尔号召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之后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的演说是英美的“冷战”宣言。为了遏制苏联,实现称霸世界的目标,美国从年开始推行“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是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治意识形态和对外*策的指导思想)、“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RecoveryProgram),从年7月开始持续了4年,西欧各国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5亿美元,其中90%是赠予,10%为贷款)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从*治、经济、*事上对苏联实行*治上的孤立打击、经济上的封锁和*事上的包围。年苏联成立了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相对而立的华沙条约组织,冷战局面正式形成。
四、冷战与美国对苏联的和平演变
虽然美苏在反对法西斯的战争中有过合作,但在争夺新的全球霸权斗争中都毫不客气,不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留下的战争创伤实在很严重,没有一个*客愿意重新发起全球性的“热战”,冷战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冷战的最佳方式,就是从国力上拖垮对手,从意志上瓦解对手,美国在这两个方面都做得很出色。
冷战早期苏联是明显落后的,但是苏联奋起直追。年3月,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这个时期苏联注重科技发展,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在航天领域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实际上给美国带来了一定压力。不过与美国利用金融和石油霸权在世界各地薅羊毛不同,苏联靠一己之力对抗北约,在国防*事上的投入超过了一定限度,而实际上很大规模的常规武器从未在战场上得以应用。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以美国总统肯尼迪下令*事封锁古巴并进行战争威胁,从而苏联被迫撤走导弹而告终。这使得苏联加快了从*事领域超越美国的步伐。
年代,赫鲁晓夫的继任者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在海*、陆*、空*方面对美国取得碾压式领先,当时苏联拥有俩坦克和俩装甲车;弹道导弹核潜艇79艘,巡航导弹核潜艇44艘,攻击核潜艇65艘,其余各型潜艇艘,大型水面作战船只艘,小型水面作战船只艘;中程以上的轰炸机架,歼击机战斗轰炸机等余架;战略火箭*编制14.6万人,陆基核力量拥有洲际弹道导弹枚,携带超过枚核弹头,足以对美国形成切实的核威慑。但是冷战时期大秀肌肉消耗的国力触目惊心,美苏两国*费占GDP比重完全不一样。美国10%左右,苏联虽然官方宣布10%,实际上经常性高达30%,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的*品产品占机器制造业的80%以上。对*事的过度投入导致苏联民生进步较为缓慢,以至于叶利钦访美参观休斯顿一个超市,亲眼看到美国与苏联的生活水平的差距之大后感慨“我们这几十年的社会主义白搞了!”,加上苏联执*者内部*治斗争不断,都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伏笔。
事实上,冷战也同时消耗着美国的国力,在太空与*事领域的竞赛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沉重的负担。-80年代,受第一次石油危机和越南战争的影响,美国的经济增长几乎陷于停滞,里根上台的年,美国GDP增长率0.1%,而失业率却高达7.1%。在这种背景下,美国一方面以“星球大战”计划引诱苏联进一步提高投入,另一方面将对苏联的“和平演变”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和平演变”的思想最早来自于年美国驻苏联大使凯南写给美国*府的报告,这个报告里首次提出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的构想(凯南是一个苏联通,曾任凯南上级的哈里曼评价说,凯南对俄罗斯和前苏联问题的精通超过了其对美国的了解)。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正式提出“和平演变”策略,杜勒斯的弟弟——时任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小杜勒斯提出通过一切手段把苏联社会上卑劣的东西“神圣化”,让那些忠于苏联体制的人成为少数,最后把他们置于孤立的地步。后来美国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和平演变”正是按照这一步骤实施的。
年,美国*府向苏联建议交换大学生,美国帮助苏联培养1万名学生,苏联也可以为美国培养1万名学生。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给苏联领导人写信,希望先邀请数千个苏联学生到美国来,所有费用都由美国负责。对于苏联是否邀请美国学生来,由苏联定。艾森豪威尔在回忆录中写道“这批新人有朝一日会掌权,因此要努力争取这一代人”。艾森豪威尔所说的这一代人,正是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这一代人,虽然戈叶没有去美国留学,但二人受美国“和平演变”影响是深刻的。在苏联送到美国的留学生中,有一人在苏联解体中起到重要作用,此人就是戈尔巴乔夫的“谋士”雅科夫列夫。苏联克格勃早就掌握了雅科夫列夫在美国留学时被美国收买的情况,后来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克格勃建议戈尔巴乔夫应调查雅科夫列夫,但被戈尔巴乔夫拒绝了。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和平演变在戈尔巴乔夫任期发挥了显著作用。年,时年54岁的戈尔巴乔夫作为最年轻*治局委员当选苏共总书记。对西式民主高度认可的戈尔巴乔夫进行了效仿西方国家的民主化改革——制定新选举法,削减苏共席位,开启“多*执*”,削弱苏共作为执**的权威。但他的领导权力并不稳固,被*府内大量反对派冲击得七零八落。戈尔巴乔夫非常在意西方世界对苏联民族*策的评价和指责,在西方压力下,轻率地赋予了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等边疆加盟国更多的自治权和更大的自由,但这些加盟国独立分子利用自由权迅速成立所谓的“人民阵线”,大张旗鼓地搞起各种各样的独立运动,严重削弱了苏联作为一个国家的凝聚力。事实上,同期的美国还援助阿富汗反*府武装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反对派,要钱给钱,要物给物,其目的不言而喻。
年9月,作为前莫斯科市委书记的叶利钦访问了美国。美国给了叶利钦很高级别的待遇,几乎所有领导人都会见了叶利钦。叶利钦访美期间赞扬西方制度,公开批评苏联制度。叶利钦与美国的关系之密切,也可以在他当选俄罗斯总统之后略见一斑,美国克林顿博物馆解密的部分资料显示,克林顿与叶利钦经常通过总统专线对欧洲乃至世界局势进行讨论,总统专线成为“热线电话”甚至朋友之间的“电话粥”。其实戈尔巴乔夫也对西方*治制度赞赏有加,他的“新思维”里到处宣扬西方价值观念;反之,西方社会对戈尔巴乔夫也给予了很高的荣誉,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就是唯一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撤回了苏联国防部派出的50万*队,这些*队的任务是前去镇压闹独立的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三个波罗的海联盟国,戈尔巴乔夫用实际行动支持了三国的独立,开启了苏联解体的多米诺骨牌。可以看出,美国人在培养一个国家的反对派方面的确有一手,总结一下就是先利益输出,用金钱、荣誉甚至投资、贷款等方式,拉拢一批既得利益者,然后分化控制。美国对新中国的和平演变也从未中断过,只不过从来没有真正动摇过新中国的根基。
五、大国的解体
年,作为一个能与美国争夺全球霸权的大国,出现快速解体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就连美国人也完全没有预料到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事实上,“明之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苏联的解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件所致,而是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开始的过程。
苏联建国后采取了计划经济体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苏联抓住工业化机遇提供了条件,但是计划经济的弊端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显现。回过头来反观在工业化尚未成熟的时代搞计划经济,除了国家可以集中资源之外,生产与流通领域出现混乱、腐败是必然的,久而久之特权与寻租逐渐严重从而导致社会不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和*备竞赛消耗了苏联大量资源,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普遍的实质性提升。赫鲁晓夫之后勃列日涅夫上台,他是一个技术型官僚,也是一个很复杂的*治人物。勃列日涅夫“外表平庸但城府极深,精于权谋却拙于治国,性格奔放又因循守旧”,在稳固权力后大量提拔亲信,使得苏联*坛形成了以勃列日涅夫为核心的特权阶层(这个阶层连同其亲属共万人之多,约占全国人口的1.5%),贪污、盗窃和将国家财产据为己有的现象非常普遍,以权谋私在各行各业及各个领域泛滥,社会生产效率低下,一个为了不让人民遭受压迫而崛起的**彼时却让人民再次感受到不公和压迫。事实上,美国及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和平演变之所以奏效,与苏联在*备竞赛重压之下忽视民生疾苦有密切关系。
面对*事独大的局面,苏联*府内部进行改革的呼声也日渐高涨,只是如何改革存在很大分歧。勃列日涅夫于年去世,接替他的安德罗波夫在位一年多也死在任上,后续接班人契尔年科执*不到两年也突然病逝,四年时间内接连进行权力交接使得苏联*局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于是时年54岁的戈尔巴乔夫幸运的当选总书记,从此苏联的全方位改革拉开了序幕。彼时,卢布严重贬值、老百姓购买力严重下降,囤积物资高价售卖越来越猖獗,*府已经无力管控,全球油气价格下跌使苏联极度依赖的油气出口也遭受重创。戈尔巴乔夫上台,试图扭转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首先进行经济改革以缓解经济困难。戈尔巴乔夫是怀着美好的愿望着手进行改革的,但是改革行动却走了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未能及时从重工业优先的思路中解放出来,导致涉及民生的轻工业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二是改革触动了特权阶层的利益,引发了他们的强烈不满,成为改革的阻力,这也使得戈尔巴乔夫认为体制比经济更为重要。
美苏经济特别是民生领域的差距让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逐渐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取消公有制经济主体,加快私有化和推行市场经济,他认为一旦实现私有制之后所有的腐败问题都会自动消失。但事与愿违,私有化不仅没有让民众得益,反而催生了寡头经济,贫富差距逐渐扩大并达到惊人的程度。同时,*治体制的改革分化了苏共高层,形成了以叶利钦为首的激进派、以利加乔夫为代表的传统派和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主流派三个派别,社会上也出现了多个**,在激进派和主流派的联手下,传统派逐渐被排挤出最高权力中心,影响力骤降。在戈尔巴乔夫的推动下,年苏联建立了新的国家最高机构,取消了苏共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总统制度,实行三权分立,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唯一一任总统。苏联社会局面进一步动荡,年初,苏共传统派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进行了警告,但戈尔巴乔夫不为所动,以副总统亚纳耶夫和国防部长亚佐夫元帅为首的强硬派决定发动*事*变,试图推翻戈尔巴乔夫,挽救岌岌可危的苏联,从而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八一九*变。
年8月19日,苏联各大电视台突然宣布,戈尔巴乔夫因病不能继续履行总统职务,根据宪法,由副总统亚纳耶夫代行总统职务,国家权力移交给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这一事件立即震惊了世界。事实上,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是在争取戈尔巴乔夫中止西式改革未果的情况下,强行软禁戈尔巴乔夫并仓促采取上述行动的。当天凌晨,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布了《告苏联人民书》,直指改革进入了死胡同,呼吁公民支持紧急状态委员会,使国家和社会摆脱危机。上午九点,支持紧急状态委员会的*队开进莫斯科市中心,装甲车和坦克占据国家重要机关附近的阵地、广场和交通要道。作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第一任总统的叶利钦此时显示了他高超的*治智慧,不过他是作为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反方出现的,他本来就是激进派的代表。上午11点半,叶利钦在俄罗斯联邦*府大厦举行记者招待会,宣读了《告俄罗斯公民书》,指出无论用什么理由来解除合法选举的国家总统都是一次反宪法的*变,是不能接受的,因而不得不宣布所谓委员会是非法的。叶利钦的讲话击中了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硬伤,也一下子提升了叶利钦的威望和声誉,虽然紧急状态委员会于当天下午也举行了记者招待会,但是代理总统亚纳耶夫的表现既紧张,又不自信,回答记者问题语无伦次,说明此次事件准备并不充分,也展示了亚纳耶夫的个人魅力远逊于叶利钦。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未能第一时间限制叶利钦的活动,任由叶利钦与各加盟共和国、与*队甚至与西方国家首脑进行联络,从而失去了对付叶利钦的最佳时机;接下来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内部出现了矛盾,*队也开始不听指挥转而表示支持叶利钦。叶利钦发布*令,宣布从8月20日下午5时起接管俄境内的武装部队,直到宪*机构和国家权力机构的活动完全恢复正常为止,并同时命令部署在俄境内的所有苏*和克格勃部队必须原地待命。这意味着*变实际上失败了,只差形式上的确认。
8月21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特别会议支持叶利钦总统的所有总统令,明确提出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及其一切决议的非法性。当天晚上,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宣布他已恢复对国家的控制。8月22日凌晨,戈尔巴乔夫返回莫斯科,颁布《关于废除*变组织者反宪法文件的命令》,解除紧急状态委员会所有成员的职务,并对当事人提出刑事诉讼。同时,叶利钦签署法令,宣布苏*中的共产*基层*组织为非法。事件结束后,俄罗斯联邦对苏联国防部等重要部门进行大清洗,叶利钦要求戈尔巴乔夫领导的苏共停止一切活动。12月8日,叶利钦会同白俄罗斯及乌克兰总统宣布成立独联体,此时叶利钦的威望和权力已经如日中天。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将权力移交给叶利钦,苏联正式解体。苏联解体后,叶利钦开始实施“休克疗法”,但是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承诺给叶利钦的援助无一兑现,俄罗斯经济出现断崖式下跌,工业体系逐个被击穿,农业更是不堪重负,俄罗斯人平均寿命比苏联时期减少了十年。在*事上,苏联解体30年来,北约组织一次次违反之前的诺言,不断东扩,强力挤压俄罗斯的安全和发展空间。年4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国情咨文中表示,苏联在年的解体是20世纪发生的最大的地缘*治灾难,苏联的消亡是一出真正的悲剧。
六、历史的反思
苏联解体已经过去三十年,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获得了搞垮社会主义的“经验”,而社会主义国家则应进行深刻反思,且这种反思应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深入。
文明的斗争从未消失,历史如此,今天仍然如此。文化不同注定了不同文明殊途不同归,合作也限于维护利益的合作。无论西方发达国家曾经取得过怎样的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文化与信仰决定了他们从来不是文明的灯塔,他们批评你、指责你或者赞赏你,拟或送给你荣誉乃至金钱,终极目的只有一个:遏制一个跟他们文化信仰不同的国家或民族长期发展,以维持他们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高等人”的生活。已经占领了科技、经济、*事、学术、金融等话语权的美国精英阶层,最不希望其他国家挑战其话语权,他们在维护自身霸权的同时,更是倾力输出文化洗脑后发国家的公民乃至统治者,意图让所有人认同乃至维护其话语权。
精神斗争的威力胜过热战。美国及西方社会把苏联社会卑劣的东西“神圣化”,这一幕重复在世界各地上演,包括我们的香港。事实一再证明,青少年的思想,如果我们不用正确的观念去占领,就会被敌人用卑劣去占领。至于这些青少年将来成长为精英还是废柴,西方*客根本不会关心。因此意识形态教育极其重要,戈尔巴乔夫改革原有体制之际,西方国家组织大规模有目的地抹黑、歪曲社会主义制度的和平演变活动,摧毁了苏联人民原有的信念,击碎了这个大国的凝聚力。如何以科学的方式方法,以符合时代特征的内容来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思*教育实践。
社会发展虽有曲折,但归宿不变,规律不变。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描述具有超前性,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资本主义的局限性正在不断被社会发展的实践所证实,而且可以预见,未来将一步步深入证实。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不是苏联解体或东欧剧变能够反证的。事实上,不是社会主义导致了苏联解体,恰恰是苏联的执*者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宗旨,腐败堕落成风,或者动摇了信念意志,成为站在人民对立面的官僚,让苏联人民开始怀疑社会主义的正确性才导致这样的结局。其实,无论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的执*者,只要站在人民的对立面,可能最终都要走向覆灭。
苏联解体的教训总结成一句话,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执**必须牢记“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只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苏联近一百年的历史,反复证明的就是这样一个简单道理。
说明: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大量资料,在此对所有作者表示诚挚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