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脱维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铁血二战钢铁大绞杀,库尔斯克铁血对决 [复制链接]

1#
如果一个巨大的野战战场构成的对决气势,双方投入的不仅是上百万士兵,还有成千辆坦克,再加上成千架飞机,这确实是人类*事史上极为罕见的宏大的作战景观。这就是纳粹德国在苏德战场上最后一次向苏联红*发动的战略攻势——被称为坦克大决战的“库尔斯克会战”。在这个突出部上,双方一共投入万士兵、辆坦克、架战机,将二战的厮杀导入最高峰。

在年7月到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损失惨重。为夺回战略主动,扭转不利战局,德*统帅部决定以库尔斯克突击部队为主,发动一次代号为“堡垒”的夏季攻势,力图通过库尔斯克会战,进而占领顿河、伏尔加河流域,攻占莫斯科。于是,一场二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坦克大战在库尔斯克展开。

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苏德战场暂时沉寂下来,但双方都在紧锣密鼓为新的对决加紧战备。7月,双方完成战役集结,多万大*形成对垒,装甲部队将成为决战的主力。

年月,德国宣布实行全国总动员,借以再次大规模征招士兵,补充前线部队,并重新分配原料、燃料和电力以加强*事工业。为了库尔斯克战役,德国共集结90万*队,门火炮,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多架飞机。

苏联最高统帅部觉察到德*意图,迅速采取相应战略措施。苏联投入总兵力为33万6千人,配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0门大炮,架飞机。苏*集结了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兵力和武器,严阵以待。

像苏*统帅部战前分析一样,德*摆出钳型攻势,进攻目标放在库尔斯克弧形防线的底部,企图分别由南面和北面,沿铁路线相向进攻,合围库尔斯克。7月4日早上,德国第四装甲集团*的辆坦克,已在库尔斯克北面准备就绪。苏*先是以猛烈炮火对德*实施压制,进行“火力反准备”,迫使德*将进攻推迟了3个小时。中午过后,德*开始向苏*防线开火,德国轰炸机群也在空中为地面进攻助战。下午3点,最后一轮炮火轰炸之后,德*冲向苏*防线。

第二天清晨,德国第九*在00辆坦克配合下,从南面向库尔斯克发起进攻,各路坦克排成楔型,以每平方公里00辆的密度实施冲击;同时,20架轰炸机也对苏*阵地展开疯狂轰炸。到这一天结束时,总纵深35公里的苏*防线,被德*渗透7公里。到7月6日傍晚,南北两面的德*都突破了苏*的第一道防线。

德国似乎将迎来一场完胜。然而,苏联红*深受斯大林格勒和其他战役胜利的鼓舞,士气高昂,战斗英勇。在库尔斯克北边防线,苏联部队抵抗得尤其顽强,使德*的推进举步维艰,苏*炮火不分昼夜地迎头痛击来犯之敌。

德*从南面的推进速度也被迫放慢,苏*战略要点让他们感到十分棘手。德国装甲部队损兵折将,很多坦克被地雷炸毁。德*坦克发动机在车后部,为易于散热,上面覆盖着栅栏状的盖子,留有很大空档。苏*士兵发现了德*坦克的这个致命缺陷,想出巧妙的应对方法,使用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反坦克武器——燃烧瓶,二战时期的坦克由于密封性不佳导致液体容易流进驾驶舱内,所以一旦坦克炮塔被燃烧瓶攻击的话很可能会导致驾驶舱内起火杀伤坦克成员,严重了还会导致坦克副油箱爆炸,这样就能够让敌方坦克丧失战斗力甚至被摧毁。

在库尔斯克战场的上空,苏德双方都出动空*来支持地面部队。苏联伊尔-2强击机被德*称作“黑死神”,是苏*在二战中使用最频繁、生产数量最多的一种作战飞机,生产总数达到3多架。它把速度、强度、机动、火力和装甲防护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是拥有两门23毫米航炮、3挺机枪、公斤炸弹、4枚火箭弹的“空中武器平台”,双方为争夺制空权展开激烈空战,被击落的战机数目迅速上升。

德国的地面部队继续向前推进,苏*的抵抗也越来越顽强。7月7日,德国南方集团*群的曼施坦因元帅,将新的坦克集团投入战斗,矛头直指库尔斯克南边的门户奥博扬。他把兵力集中在一个狭窄地段,试图穿插或绕过奥博扬,直逼库尔斯克。苏联方面洞察到德*意图,第五坦克*立即出动多辆T-34型坦克,在7月2日突然袭击德国第九*的侧翼。

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坦克战开始了,共有多辆坦克参加这次战斗。在5平方公里的战场上,德国装甲*的3个师齐头并进,“虎”式重型坦克在前,“豹”式坦克紧随其后,以每平方公里50辆的密度向苏*展开冲锋。尽管虎式坦克攻击力极强,但行驶速度低于每小时20公里,更由于德*战线狭长,经常是到辆坦克拥挤在一起推进,自身优势难以发挥。苏*决定以快制慢,利用T-34坦克的灵活性,以近距离作战消灭德国的虎式坦克。苏*的这一战术,令德*始料未及,顿时阵脚大乱,德国士兵阵亡、受伤、被俘多达5万人。

相比而言,苏联红*的伤亡更加惨重。但苏*比德*更承受得起这样的损失,苏联可以快速动员比德国数量更多的兵员,况且苏联的坦克生产能力已经达到每月辆,是德国的两倍。

库尔斯克战役,苏*声称一共击毁辆德*坦克,几乎彻底摧毁了德国装甲*的战斗力,完全扭转了库尔斯克南线战局,使德*南线进攻计划以失败告终。苏联的科涅夫元帅后来描述说,库尔斯克战役是德国坦克兵这只天鹅临终时的美妙歌声。

事实上,苏联取得这样的战果,也许应该归功于在战斗打响前,英国剑桥情报小组一名苏格兰特工提供的准确情报。这名特工叫凯恩·克奥斯。他提供了详细的德*情报,其中包括豹式坦克、虎式坦克的改进型,68吨追猎者坦克歼击车的相关资料,还有德*在库尔斯克战役发起前整个的战役部署、作战序列、库尔斯克地区德*空*基地设施等。

苏联红*在获悉这些坦克的性能、数量和拟行战术后,制订了相应的反制措施,打赢了二战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斯大林在评价这一来之不易的胜利时说:“苏*在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标志着德国法西斯已经处于覆灭的边缘。”

就在库尔斯克战役打到白热化的前夕,7月0日,由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国第八集团*和巴顿指挥的美国第七集团*,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大举登陆。这样,腹背受敌的希特勒决定暂停对库尔斯克的全面进攻。7月3日,他决定紧急召回曼施坦因元帅,停止“堡垒”计划,抽调兵力到意大利增援。

此时苏*统帅部正策划在库尔斯克北面展开新的反攻。苏*计划的第一步是集中火力粉碎德*的防御系统。苏联“卡秋莎”火箭炮尖利的呼啸声和密集的杀伤力,令德*感到十分恐惧:卡秋莎是一种火箭炮,可在短时间内发射多发炮弹——火箭炮有8根轨,射击反应快,突袭性能强,通常用于对面状目标实施射击,整个射弹散布比较大。炮弹类型有榴弹、杀伤弹、反坦克布雷弹等。直至今天人们仍然沿袭着这种称谓。而倍受“卡秋莎”火箭炮打击之苦的德*称其为“斯大林的器官”。

在战场上空,苏联空*部队也发挥了极大作用。以善于夜间作战、多功能著称的2S轻型轰炸机,迅速、准确打击德*防线上的目标,而成群的伊尔2地面攻击机同样显示出巨大威力。同时,苏联敌后游击队也遵照游击运动中央司令部的命令,展开大规模的铁道战。他们在长达公里、纵深公里的广阔地带,对德*的交通线给予了极大打击。仅8月3日这一夜,就破坏了4根铁轨,迫使使德*的精锐部队被迫抽调兵力保护交通线。

前线的苏*仍然在乘胜反攻。斯大林命令不让敌*有片刻喘息机会,因此,苏*一波攻击刚刚结束,随即又会在其它地方发起第二波攻击。7月2日和5日,苏*先后在库尔斯克北部和南部转入反攻,德*一路败退。德*在南高加索地区的阵地失守,被迫向乌克兰后撤。

从8月5日起,苏*陆续收复了奥廖尔、顿巴斯等重要城市。8月22日下午,德*被迫由哈尔科夫地区撤退,哈尔科夫是二战最后几年交火最多的地方,是被苏*夺回的第一批城市之一。

尽管德国在8月份仓促组成东方新防线,却被苏*迅速打破。到8月23日,历时50余天的库尔斯克会战,以苏*最后胜利宣告结束。至此,德*的“堡垒”计划完全失败,被迫转入了全面战略防御,苏*则转入战略进攻阶段。莫斯科第一次鸣放礼炮祝贺大捷,并从此形成惯例。然而,苏联根本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庆祝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列宁格勒从94年9月起就一直被德*重重包围,苏*的下一个目标便是解放列宁格勒。

希特勒试图用饥饿扼杀列宁格勒,长达天之久的列宁格勒保卫战,创造了二战期间历时最长的围困作战记录。列宁格勒原名圣彼得堡,彼得大帝于年建立,是俄国的“欧洲之窗”。此后多年里一直是俄罗斯帝国的首都,也是十月革命发源地,年更名为列宁格勒,被称为苏联第二首都。

列宁格勒是苏联最大的工业中心和第二大交通枢纽,共有0条铁路线贯穿其间,其中“十月铁路线”把列宁格勒、莫斯科以及苏联其他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连结在一起。列宁格勒还是波罗的海的重要港口,是苏联红旗波罗的海舰队的重要基地。

在德国的对苏战略中,最初以夺取列宁格勒为主要目标,这样可以取得整个波罗的海的控制权,并与芬兰*队会合。希特勒曾说过:“占领和毁灭列宁格勒,不仅可以取得巨大的战略利益,让德国牢牢钉死彼得大帝打开的欧洲之窗,把波罗的海变成德国的内海,瓦解苏联的反抗意志,摧毁他们的士气。”希特勒甚至扬言,攻下列宁格勒之后,他将前往冬宫广场检阅部队,并在列宁格勒阿斯托里亚饭店举行盛大的祝捷宴会。

94年6月22日,德国北方集团*群从东普鲁士开始进攻,矛头直指列宁格勒。4天之后,德*第8装甲师,最先抵达东普鲁士的陶格夫匹尔斯城外,这个师的德*,乘坐缴获的4辆苏联汽车,装扮成后撤的苏*伤兵,骗过苏联守桥部队,夺取了西德维纳河上的两座大桥,使北方集团*群主力顺利渡过西德维纳河,攻占了陶格夫匹尔斯城。

这个城市的失守,使普斯科夫至列宁格勒一线失去了天然屏障,完全暴露在德*面前。斯大林按捺不住愤怒,下令撤消了西北方面*司令员库兹涅佐夫的职务。然而,苏*新指挥机构仍然无法扭转战局,事态更为严重——列宁格勒已经处于德国和芬兰部队南北夹击之中。

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组建列宁格勒方面*,由朱可夫出任司令员。朱可夫随后对列宁格勒方面*进行改组,连夜制定了城防计划。

94年9月9日,德*在列宁格勒南面突破苏*防线,进抵距市区只有5公里的苏芬界河拉多加湖一带,重重包围了列宁格勒,切断了这里与苏联内地的联系,试图迫使苏*不战而降。

朱可夫意识到防御已经到了最紧要关头,决定将方面*最后一个预备队——步兵第0师投入战斗。4日,在炮兵和航空兵支援下,第0师对德*实施迅猛突击。尽管如此,列宁格勒面临的局面仍然十分严峻,双方之间的围困和反围困还远远没有结束。

在多次进攻未能成功情况下,希特勒决定改变战术。在进攻列宁格勒受阻之后,德*无法组织力量迅速攻下列宁格勒,就采取封锁的办法。德*要求芬*占领和突破苏联防御之后,要迅速地切断摩尔曼斯克铁路。苏联大部分后勤支援要通过白海,再通过摩尔曼斯克铁路输送到列宁格勒,如果芬*把铁路切断,列宁格勒的供应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希特勒宣称:“应当用饥饿来扼杀列宁格勒,切断一切运输走廊,让老鼠都爬不进城里去,应该对列宁格勒狂轰滥炸,不要吝惜弹药。这样,列宁格勒就会像烂熟的果子,完全溃败。”按照这个战术,德*开始频繁轰炸列宁格勒,城中的粮食消耗殆尽。随着冬季来临,列宁格勒陷入最艰难的日子。据统计,围困期间,列宁格勒城内共有64万2千人死于饥饿与严寒,2万多人死于德*的空袭与炮击。

令人惊奇的是,围困中的列宁格勒,音乐并没有在生活中消失,贝多芬交响曲仍然通过电台传向四方,以至于德*在炮兵地图上将音乐厅与电台一起标为必须摧毁的目标。德国人认为列宁格勒唾手可得,甚至“德*司令部已经为他们的*官,分送了前往列宁格勒阿斯托里亚大酒店参加庆功宴的请柬”。

然而,年8月9日,德国人的庆功宴并没能在大酒店如期举行,取而代之的是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列宁格勒交响曲》首演——为了鼓舞苏联人的士气,担任消防队员的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创作了这部不屈的乐章,为了保障演出正常进行,列宁格勒广播乐团在全市征集临时乐手,空*穿越德*防线运来总谱,陆*更是以密集火力将敌炮打哑。

随后,《列宁格勒交响曲》这支深刻表现苏联人民对法西斯侵略者愤怒与反抗的正义之声,响彻这座城市的上空,鼓舞着人们战斗到最后一刻。肖斯塔科维奇在接受电台采访时说:“希望聆听我讲话的列宁格勒人树立这样的信念:我们的城市一切如常,我们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不屈的列宁格勒人反抗德*围困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虽然德*空中火力经常对拉多加湖一带不断袭扰,苏联从这里通往列宁格勒的运输线却未完全中断,列宁格勒人在拉多加湖冰面上奇迹般地开辟了一条冰上公路,通过这条惟一与外界相联的“生命之路”运进粮食和*火,运出伤员。战胜了严寒与饥饿,挫败了德*困死列宁格勒的企图。

年月2日,苏*开始反攻,门大炮和迫击炮,向德*集结地域进行了2个小时的猛烈炮火打击。经过7天激战,突破德*阵地,向纵深推进4公里,列宁格勒和沃伦涅日两个方面*会师,初步突破了德*对列宁格勒长达7个月的围困。

第二年月,苏*最高统帅部决定对仍在围困列宁格勒的德*实施一次歼灭性打击,彻底将这一地区的德*驱逐出去。苏联的3个方面*发起大规模进攻,迅速向西以及西南方向挺进了50至公里,歼灭德*2个师,击溃23个师,收复了普希金等城市,打通了列宁格勒通往莫斯科的十月铁路线,使列宁格勒从德*的长期围困中彻底解放出来。这次战役的胜利,使列宁格勒州几乎全境解放,德国北方集团*群遭到重创。

年2月,苏联红*攻入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继续向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以及列宁格勒以北地域挺进,他们眼中已有了最终目标,那就是纳粹德国的首都柏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