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立陶宛人均生产总值快速增长,达到3.7%,在该地区(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分别为3.2%和2.8%)表现最佳。此后,年的初步预测显示,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将下降至2%。但该地区领先的零售银行瑞典银行(Swedbank)发布的最新经济前景报告显示,人们对立陶宛的经济潜力持更加乐观的态度。瑞典银行已将年GDP增长预测从2.0%上调至2.6%,对这一修正的解释是与外部需求和国内需求弹性相关的风险较小。除此之外,瑞典银行还将通货膨胀预测修正为2.7%,主要出于对以下国内因素的考虑:收入增长加速,多数消费税提升和电费上涨15%。分析人士称,根据欧元区标准,此种情形的通货膨胀已超出了平均水平。但报告提到,工资总额的快速增长和更高的非应税收入门槛将使平均实际净工资比年高出4.8%。因此,即使信心稍弱、储蓄率较高,预计家庭消费增速仍与去年相似,成为整体GDP增长的主要因素。立陶宛既不是一个内陆国家(可进入波罗的海东海岸最北端的不冻港),也不是一个拥有自然资源和初级商品的国家,对这些资源和商品的依赖可能会导致经济脆弱。相反,立陶宛对初级商品进口(立陶宛进口了绝大多数初级商品,包括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的依赖和对外部需求的依赖使立陶宛在供需两侧都有所依托。对于内陆和初级商品依赖国来说十分关键的经济差异,在第二产业占主导、第三产业发展程度较低的经济体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立陶宛。在这种情况下,经济行为体内部和之间的经济资源流动,在提升生产水平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尽管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紧张局势持续升级,导致全球贸易放缓,但立陶宛的出口继续增长(去年前10个月增长了7.3%),预计年将实现健康增长。制造业顺应这个趋势,表明次级产品的生产,特别是低附加值行业(如家具)和中低端行业(如为二级市场生产汽车零部件)的生产是立陶宛出口增长的关键来源。然而,分析人士警告说,如果商业周期朝着相反方向发展,高度集中的低附加值行业可能会成为立陶宛经济最大的弱点。但直到现在,这种结构性弱点尚未成为现实。在欧盟的支持下,通过生产设备现代化和生产、管理流程数字化,立陶宛的生产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银行分析人士称,去年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增加了近10%。年前10个月,立陶宛制造商对主要出口市场德国的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8.4%。立陶宛的商品和服务对波兰和其他欧盟国家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9.5%。出口和制造业增长的可部分归因于“绿地投资”,特别是在家具、机械和电气设备行业的投资。年底以来,立陶宛出口增长加速。在过去几年中,立陶宛的出口增长在波罗的海地区中最快,这一趋势一直持续至今。年,立陶宛商品和服务名义出口增长9.3%,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分别增长5.2%和6.8%。年,立陶宛的出口增长达到创纪录的18.6%。制造业产品(14.8%)、食品和饮料(11.6%)、化学及相关工业产品(10.4%)、塑料和制品(10%)、机械和机械设备(10.38%)的国产货物出口显著增加。服务出口也迅速增长;去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23%。与此同时,贸易流量不断增加,占出口服务总量60%的运输服务增长达到22.3%,扩大到位于东部的俄罗斯、北部的瑞典和作为西部主要贸易目的地的法国。年以来,主要基于信息通信技术(ICT)的高附加值服务出口增长了近6倍,这要归因于国际共享服务中心(大部分来自北欧国家)的涌入——它们发现立陶宛首都可以方便、经济、高效地开展外包后台办公运营。此外,对制造业的直接投资对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立陶宛约有21.7万人从事制造业(约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16%)。重要的是,制造业劳动力总数的四分之一受雇于外国制造公司,这些公司在几年前将其生产和装配设施迁往立陶宛。德国大陆集团(Continental)、海拉(Hella)和霍利斯特(Hollister)等著名国际制造商在此设立各种设施,表明这种趋势将持续下去。值得注意的是,制造业一直在沿价值链向上攀爬,转向汽车零部件、工业机械的高附加值生产。—年在立陶宛设立的外国公司中,工业制造企业占半数以上。10%的外国投资进入生命科学领域,纺织和食品制造业投资项目的百分比也与此类似。这些数据佐证了立陶宛经济日趋多元化,这一点反映在出口多样化上。经济学家研究了出口多样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各个方面,尝试估计其对产出波动性和增长率的潜在影响。其中一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