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脱维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前苏联在制定民族政策时,以什么标准去重新 [复制链接]

1#

引言

到了18世纪后期,也就是在法国出现资产阶级大革命和西欧各国开始进入一个“民族国家”形态的历史时代时,俄罗斯的沙皇们已经通过自己的武力征伐手段而将其沙俄帝国版图扩张到了一千多万平方公里。

到了十九世纪后期,沙皇俄罗斯帝国的国土面积就已经超过了万平方公里了;20世纪初期的年,当沙皇俄罗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俄罗斯帝国的国土已经达到了万平方公里,占据了半个欧洲和三分之一的亚洲土地,甚至占据了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短短的四百来年的立国扩张时间之中,俄罗斯帝国就从原本43万平方公里的小国发展成为了万平方公里的“超级大国”。但是,要在这样大的国土上去统治在短暂历史时期之中逐步被各个沙皇们强行征利,而让全部政权仍旧掌握在统治民族手中。

结果就使民族自决的思想有从反对兼并政策的工具变成替兼并政策辩护的工具的危险。现在,这种糊涂的观念已经被克服了。列宁主义扩大了民族自决的概念,把它解释为附属国和殖民地被压迫民族有完全分离的权利,各民族有成立独立国家的权利。于是就被排除了把自决权解释为自治权来替代兼并政策辩护的可能。

于是民族自决原则就由欺骗群众的工具变成了揭露一切帝国主义野心和沙文主义阴谋的工具,变成了用国际主义精神对群众进行政治教育的工具······列宁主义已经证明,帝国主义战争和俄国革命也已经证实,即认为被压迫国家民族解放运动含有革命能力,认为可以把这种革命能力用于推翻共同的敌人,用于推翻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发展的内幕、帝国主义战争和俄国革命完全证实了列宁主义关于这一点的结论。

由此可见,“统治”民族的无产阶级必须援助,必须坚决地积极地援助各被压迫民族和附属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世界已经分成两个阵营:一个是拥有金融资本并剥削地球上绝大多数居民的为数极少的文明民族的阵营,另一个是组成这个绝大多数的殖民地和附属国被压迫被剥削民族的阵营······如果不建立并巩固共同的革命战线,那么发达的国家中的工人阶级就不能够胜利,被压迫民族就不能从帝国主义的桎梏下解放出来;

如果压迫民族的无产阶级不直接而坚决地支援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来反对“本国的”帝国主义,那么就不可能建立共同的革命战线,因为“压迫其他民族的民族是不能获得解放的”(恩格斯)·······如果俄国无产阶级没有得到前俄罗斯帝国内各被压迫民族的同情和援助,那么俄国革命就不会胜利,而高尔察克和邓尼金也不会被击溃。但是要取得这些民族的同情和援助,俄国无产阶级当时首先必须打断俄国帝国主义的锁链,使这些民族摆脱民族压迫。

不这样做,就不能巩固苏维埃政权,就不能树立真正的国际主义,就不能建立各民族合作的卓越组织,这个组织叫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它是各民族将来统一的世界经济中联合的实际榜样。因此,必须反对各被压迫国家社会党人的民族闭关自守、狭隘观点和隔离的状态,这些社会党人不愿意超出自己的民族狭隘眼界,不了解本国解放运动和统治国无产阶级运动之间的联系。不进行这样的斗争,就不能保持被压迫民族无产阶级的独立政策,就不能保持它和统治国无产阶级在推翻共同的敌人、推翻帝国主义的斗争中的阶级团结。不进行这样的斗争,就不能实现国际主义。”

通过以上斯大林发表于年4月5月的《真理报》上的《论列宁主义基础》一文可知,作为“苏联”领导人的斯大林在维护“苏联”的国家统一与团结上,在推行“第三共产国际”的民族政策上,可谓是用心良苦!斯大林等前苏联政治家在制定苏联的“民族”政策时,他们针对西欧的“民族、民族国家”概念而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一系列以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与被压迫民族和统治压迫民族的标准去重新区分“民族”的新理念。

而且,斯大林且以这种阶级斗争模式的民族理念去诠释了世界和苏联国内过去以往的民族情况,他且严厉批判了西欧历史上曾经出现“民族国家”时的“民族自决”,而倡导以阶级斗争模式的“民族自治”新理念去看待所有民族问题。由于苏共自诩苏联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斯大林模式的“民族自治”的内涵,就是苏共按照不同经济基础去事先划分了民族,且制造出了一个““统治”民族的无产阶级”的奇特理念,且将这个““统治”的无产阶级民族”理念抬高到了过去以往民族的历史、法律、制度、习惯、语言、宗教内涵之上!

这就是说,如果谁要反对代表了世界上一切被压迫阶级利益和总代表了国际、国内的““统治”无产阶级民族”的苏联当局,谁要是再以历史、文化习俗等标准去区分民族,那么,谁就是压迫阶级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这样的民族划分理论,非常有意思!为什么“苏联”初期,斯大林等前苏联政治家会如此设定他们的国际、国内的阶级斗争模式的民族政策呢?这,当然与当时的苏联国情直接相关!

因为,年俄共建立“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时,这个“苏俄”的国土还仅仅只包括了昔日的沙皇俄罗斯帝国原本国土的万平方公里国土,也就是比前沙皇帝国时强行征服所来的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少了六百万平方公里,当时,有不少被前沙皇俄国征服进来的国家已经独立出去了。

但伴随种种原因,特别是伴随“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意识形态原因,随后,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也“被”加入到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之中,由于这些国家在历史上都有自己的主权和自身的历史文明文化传统,因此,年12月30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与时俱进”地修改了年的宪法。年发生在沙俄帝国中的“十月革命”,俄共最初建立的是“苏俄”;而“苏联”,则是年才建立的。

而“苏联”从一成立肇始起,就是个事实上的松散联盟,其不仅是由各加盟共和国按照共同的共产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组合而成,国内甚至还存在着许多被前沙皇俄罗斯帝国强行灭国而征服进俄罗斯帝国的历史和民族纠纷问题。说白了吧,“苏联”从一建立起,其就是建立在一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政治意识形态基础上的、并非像西欧那样是建立在自身历史孕育的“民族国家”基础之上的“联盟国”。苏联立国的这个情况,如能被中国人所了解,是很重要的。

年以降,伴随“苏联”的不断增大,也就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政治意识形态之作用下,这个“苏联”迅速发展成了包括了“俄罗斯、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白俄罗斯、爱沙尼亚、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多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克兰和乌兹别克斯坦”等15个加盟共和国在内的庞大联盟国家形态。

“苏联”的国土面积也陡然膨胀到了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二亿六千万,接近了前沙皇俄罗斯帝国末期时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成为了人类历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联盟国家形态。年以降才形成的“苏联”,从一肇始,就不可克服地存在着自身内部的一系列民族问题,这些问题有多么的复杂和严重,恐怕是任何人都能够想像得出来的。

结语

前“苏俄”内部的这些“自治共和国,自治州”,都有其自身相对悠久的历史文明文化传统,再加之以上所说的俄罗斯帝国建立的短暂历史时空原因,因此,当时的“苏联”内部必然客观存在着各加盟共和国、各自治共和国及其各自治州中的语言、宗教信仰、生产生活习惯,甚至包括种族的巨大差异情况。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