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脱维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做兄弟,便是世仇解读波罗的海三国对俄罗 [复制链接]

1#

年8月23日,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与俄罗斯的边境线上出现了一条长达公里的人链,工厂停工,学生停学,万人手牵手,跨越三国领土,史称波罗的海之路。

或许你会问,这是在弄啥呢?苏联解体在即,闹独立而已。看着跨越高山丛林的人群,一贯“大度”的戈尔巴乔夫被深深“感动”,批准了三国的自立门户之举。

话说波罗的海三国与俄罗斯文化同源,血缘同种,几个世纪以来羁绊颇多,更是在红色旗帜下共存了近50年,按说兄弟做不成了,朋友还是可以当吧,但他们并不这么认为,先是果断拒绝了加入独联体的邀请,后又在4年联手加入欧盟和北约,成为西方围堵俄罗斯的前沿阵地。其中爱沙尼亚为了符合北约“不得与别国有领土纠纷”的条款更是主动放弃了东边与俄罗斯接壤的部分领土。

三国的举动始终透露着一股子迫不及待,堪称“分手即仇人”的典范,究竟有多大的仇怨,方能令他们轻易放下“兄弟情谊”非要对俄罗斯敬而远之呢?

往远了看,三兄弟在历史上的渊源已经模糊不清,时而被瑞典统治,时而又被俄罗斯抢了去,立陶宛则跟波兰曾是一体。彼得一世为了获得波罗的海沿岸的出海口同北欧强国瑞典进行了多次战争,最终取得了瑞典在波罗的海沿岸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领土。到18世纪中后期,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之后立陶宛领土并入俄罗斯,从此波罗的海三国被纳入俄罗斯帝国的版图。

而值得一提的是,三国都有自己的主体民族和语言,属于民族意识比较强的那一类,尤其立陶宛在历史上曾显赫一时,到年那会沙皇俄国一倒台,他们很快宣布独立。

▲俄罗斯永远是许多民族的噩梦

当时的列宁正忙着剿匪和应对西方的武装干涉,内忧外患的苏俄无暇顾及,三兄弟总算是过上了当家做主的日子,可惜好景不长,德国的复强给新生的苏联带来了借口和机会。

年,苏联强迫波罗的海三国签订双边互助条约,允许苏联在其土地上建立军事基地,到了年时索性直接军事占领。苏联人试图增加自己的战略纵深,免得德国“假途灭虢”,他们的逻辑是哪怕我不打,德国也迟早要来,与其让别人占便宜还不如我上。

▲年苏军进入爱沙尼亚首都塔林

年6月17日,苏联强占拉脱维亚,并在21日举行了只有一个党派的非法选举,以示“拉脱维亚自愿加入苏联”。8月5日,拉脱维亚正式成为苏联的一部分,所有人被成为了苏联公民。

另外两国也差不多,只是连象征性的投票都省略掉了而已......

三兄弟自然是不肯就范的,于是在最后的苏德战争他们果断地站队德国,而实际上一战后西方试图武装干涉苏俄时他们就当过一回“带路党”。

可惜风水轮流转,到年之时德国人被撵回了老家,斯大林对这群“苏奸”自然不会讲客气,虽然这个说法就如同我们将某韩国人叫做汉奸那般荒谬。

▲库页岛的某集中营

苏联当局很快开始对反苏分子的政治清算,许多被视作“敌对分子”或可疑对象遭到逮捕、流放或处决,据估计从年至年被流放人员之和约有20多万人,相对于不到万的人口总数而言,几乎可以说是家家有哭声了。他们被被塞进闷罐车并送往西伯利亚的死亡营,那是一张早已注定的单程票。其中立陶宛最为凄惨,苏联时代累计损失人口达78万之巨,妇女儿童亦未能幸免,而他们今天的总人口也不过多万。

▲美女泛滥的爱沙尼亚

人搞没了,财产收了,苏联对空出来的地方采取了“民族置换”的政策:你们去西伯利亚,俄罗斯族移民过来,时至今日还有两个国家保持了比较高比例的俄罗斯人,拉脱维亚占27%,爱沙尼亚则是24.8%,而这个比例一直在下降。

综上,波罗的海三国跟俄罗斯人的确有解不开的深仇大恨,可惜却无报仇之力,甚至连自保的能力都不具备。带着对东方邻居的恐惧,他们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主动在政治上向西方靠拢以维护其独立,经济上谋求西方援助以获得发展。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在三国的驻军从年起陆续撤回,到年,拉脱维亚的一个雷达站关闭,最后一个俄罗斯士兵也随之离开离开。2年,波罗的海三国终于如愿以偿,成功加入北约并得到西方军事上的集体防卫,终于彻底地摆脱了俄罗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