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六七月之间,随着G20等国际会议相次召开,西方大国开始直面下半年的能源、经济等问题。虽然美国、欧盟在乌克兰战事的大方向上,仍然要坚持“制裁俄罗斯”,但在天然气和石油等问题上,终究很难嘴硬到底。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莫过于拉脱维亚。该国总理曾称“将不再购买俄罗斯天然气”,结果第二天就恢复了对俄罗斯天然气的全面进口,平均每天进口万方天然气,可谓是闹了个大笑话。这种戏剧性的表现证明了一件事,即欧洲国家也许真的很难对俄罗斯能源说“不”。
必须承认,相对于仔细考量经济因素的德国、法国等大国,前苏东国家立场先于经济,意识形态高于实际利益,总会在反俄的大方向上做出令人吃惊的事情。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三国。
相对于行事夸张的立陶宛,以及面对中国闷声发大财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的表现虽然不那么激烈,但他还是在拒绝俄罗斯能源问题上呈现了一点代表性,譬如拒绝与重新购买俄罗斯能源的过程就是如此。
资料显示,拉脱维亚拒绝俄罗斯能源的缘起始于3月。当时该国首脑曾以“目前拉脱维亚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是季节性的,主要用于冬季取暖和发电”为由,准备停止购买用于取暖和发电的俄罗斯天然气。该国计划从加拿大购入液化天然气等能源。
但是,拉脱维亚的计划终究难以成立。以特鲁多为首的加拿大领导人虽然支持协助欧洲“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但身为世界第5大天然气生产国的加拿大,不仅没有将液化天然气运往沿海水域的管道,也缺少将天然气转换成液体型态的化工设施。
虽然该国目前有一处天然气出口设施在建,但那是荷兰壳牌公司在加拿大沿太平洋一侧领导开发的项目,此前连接美国与加拿大的“拱心石”项目,早已被美国拜登当局否决。事已至此,当拉脱维亚在4月开始停止购买俄罗斯能源时,马上就会感受到物资短缺的最直接威胁。
不可否认,拉脱维亚是波罗的海三个铁杆反俄国家中,唯一修建了大型储气罐的国家。到年6月,该国还储存了约9亿方天然气,约占其储量的44%,该设施可以每天向芬兰输送万方。但是,拉脱维亚的天然气储备缺少补给,更不用说在年,该国的储量比年时又少了1亿方。在拉脱维亚缺少天然气补给源头,又要向外输出之际,这点存量是难以持久的。
而就目前波罗的海地区能源供应的渠道来说,拉脱维亚可能也很尴尬。在立陶宛,该国与波兰修建了立陶宛-波兰天然气管道,它可以让立陶宛把从克莱佩达港液化天然气枢纽处取得的天然气输往波兰,也可以从波兰处取得相应的资源。在爱沙尼亚,该国利用帕尔迪斯基天然气枢纽从芬兰取得天然气。
相比之下,拉脱维亚缺少管道,也缺少枢纽,虽然计划中的帕尔迪斯基枢纽的改建工程有助于该国取得天然气,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在此之前,拉脱维亚为解决取暖问题,甚至从本月开始重新启动烧木柴的锅炉房,并采伐森林。
此外,该国还需要为房屋取暖问题,重新拨款45亿欧元用以解决保暖等问题。在现实的危机之下,重新购买俄罗斯天然气就显得合理了很多。
事实上,对于欧洲国家来说,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并不容易。自乌克兰战事激化以来,欧洲多国在能源等领域受到冲击,美国和欧盟对俄全方位制裁的反噬效应,正在持续显现。
欧盟国家进口的石油和天然气,分别约三成和四成来自俄罗斯。从年开始,欧盟地区天然气价格就逐步攀升,石油价格同时飙升。欧洲多国居民电费、取暖费、交通费上涨,粮食和部分日用品也在涨价。
事已至此,或许欧洲各国也会在“制裁俄罗斯”与危机之间,选择一个更理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