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脱维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爱沙尼亚民众自发保卫苏军纪念碑什么是民意 [复制链接]

1#
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 https://news.iresearch.cn/content/2021/08/392959.shtml

8月3日,爱沙尼亚媒体报道,有民众将车辆停放到纳尔瓦附近的一条道路两侧,造成当地交通拥堵,纳尔瓦市长称其为挑衅。

但是,这些媒体在报道中都回避或淡化处理了一个事实,就是这里有一座苏*解放纪念碑。纪念碑主体为一辆T-34/85中型坦克,这座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年苏联红*解放纳尔瓦而设立的,长期以来已经成为当地居民心目中的地标性建筑。

在苏联时代,很多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围绕这种纪念碑举行的。现在驱车来到这里的许多中年人,大多生于苏联时期,他们认为苏联是爱沙尼亚的解放者,因此认为这座纪念碑相当重要。

可以看到碑座上有民众献上的鲜花,可见民众对二战时期苏*代表的反法西斯力量的认可。参与这次活动的民众表示,他们是在保卫这座纪念碑,而且他们并没有完全堵塞这条公路,只是将车辆停放在道路两侧,媒体的报道完全是污蔑。当地警方表示,至少有三名巡警已经抵达现场。警方发言人玛丽亚·戈尼亚克(MariaGonyak)表示,正在监控现场秩序,确保不会有人使用违禁符号。

在纪念碑附近聚集的民众表示,已经知道纳尔瓦市*府已经准备好拆除这座纪念碑的设备,其中就有起重机,不过,这个消息尚未得到官方确认。纳尔瓦市长卡特里·莱克(KatriRaik)说她已经知道这些情况,她称这次民众的行为是一个非常令人不安的现象,“这只是某些人的挑衅,我们需要找到挑衅者。”同时,她表示,没有理由引起更大的恐慌。

那么,纳尔瓦市*府是否打算拆除这座纪念碑?民众的行为是不是挑衅?这样的聚集行动真的是空穴来风?就在保卫纪念碑的前一天,即8月2日,位于奥维尔(纳尔瓦-约苏行*区)的一座火炮纪念碑被突然拆掉。记者赶到时,原本安放在这座纪念碑上的M-30型mm榴弹炮已经被装上了平板拖车。

据工作人员称,这是根据爱沙尼亚能源公司“EnefitPower”的命令,拆下的这门榴弹炮将送往西尼迈的瓦瓦拉博物馆。而目睹这个事件的EnefitPower员工伊戈尔用极其严厉的语言评论了正在发生的事情。他确信是这都是企业管理层暗中安排的,这样民众就不会聚集起来保护这座纪念碑。伊戈尔说:“这是爱沙尼亚当局的无礼行为,这一切都是偷偷摸摸的。如果工人们知道,我们都会出去,今天只有放假的人会来。榴弹炮在这里没有干扰到任何人,它是第二突击*部队的纪念碑,他们解放了纳尔瓦市,在这里牺牲了数十万生命。”

EestiEnergia新闻发言人雷莫·拉贾(ReimoRaja)对媒体表示,这门榴弹炮在任何登机册中都没有被列为纪念碑,并且为什么这种武器位于发电站周围,这已经引起了一些问题。雷莫·拉贾表示,位于西尼迈的*事博物馆对M-30榴弹炮很感兴趣。今年夏天,EestiEnergia将开始翻新纪念碑附近的停车场和绿地,因此是时候拆除这门榴弹炮了。他表示:“如果对榴弹炮感兴趣的人,去博物馆看榴弹炮肯定比去奥维尔要好。”同时,他还表示,企业在当天已经向发电厂员工通报了拆除榴弹炮的情况,据他所知,目前还没有引起任何争议。

与此同时,能源工会领袖安德烈·扎伊采夫(AndreyZaitsev)对此事表示强烈不满,并表示大多数工会成员非常反对拆除榴弹炮的行为。扎伊采夫说:“这是献给那些在二战中牺牲的人们的纪念碑,包括那些在爱沙尼亚步兵团的官兵。我认为没有理由将这座纪念碑与当前的俄乌武装冲突联系起来。”他还表示,这门榴弹炮由发电厂的工人照料,最近还在上漆。从现场照片确实可以看到榴弹炮的保存状态非常好。在运载榴弹炮的平板拖车离开时,因为绿地湿滑,还是依靠一台挖掘机的推动才成功返回公路。

工会负责人表示,EestiEnergia管理层行为恶劣,引发了民族仇恨。据扎伊采夫表示,爱沙尼亚边防警卫队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从奥维尔拆走了这门榴弹炮。但是,在当天他们就按照当时的纳尔瓦发电厂厂长康斯坦丁·森丘戈夫(KonstantinSenchugov)的命令将这门榴弹炮归还,并放置到原位。如果您认为扎伊采夫所说的“民族仇恨”是夸大其词,那么这张拍摄于第二天,即8月3日的照片照片可以说明一切。这台帮助平板拖车离开的挖掘机被人纵火烧毁。

EnefitPower表示已经提起刑事诉讼,正在确定损失金额。到场记者表示,这台挖掘机留在现场是为了拆除榴弹炮的基座。发电厂员工斯塔拉波波夫说:“挖掘机旁边就放着一个破碎锤,可以安装到挖掘机上面。基座是由砖石建造的,可以看出他们还打算拆掉纪念碑的基座。”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并称“波罗的海三国”,是最后加入苏联,又是最早从苏联独立的三个国家。与另外两个国家不同,爱沙尼亚除了与拉脱维亚还与俄罗斯接壤,并且距离俄罗斯重要城市圣彼得堡相当近。

爱沙尼亚民族形成于12~13世纪,先后遭普鲁士和丹麦侵占,16世纪被瑞典,丹麦和波兰瓜分,17世纪全境被瑞典占领,18世纪并入俄罗斯帝国,年宣布独立,成立爱沙尼亚共和国。同年2月德国占领爱沙尼亚。同年11月,苏俄宣布对爱沙尼亚拥有主权。年6月,苏联出兵爱沙尼亚,同年8月,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二战中,纳粹德*占领爱沙尼亚,年,苏*收复爱沙尼亚。年8月20日,爱沙尼亚宣布恢复独立,年3月29日加入北约,5月1日加入欧盟,年12月21日加入申根区,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

年,苏联出兵吞并爱沙尼亚,随后大规模逮捕、流放、处决反苏分子,这引起了爱沙尼亚人的武装反抗,他们组成“森林兄弟”游击队组织,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就控制了该国南部森林地区。纳粹德*入侵苏联后,苏联强迫大量爱沙尼亚人参加苏*,同时在撤退时进行焦土*策,破坏一切基础设施防止被德*利用,并还枪决亲德分子和动摇分子,这又引起爱沙尼亚人的强烈民族仇恨。二战期间,纳粹德*在占领爱沙尼亚之后,许诺爱沙尼亚可以独立,于是相当多的爱沙尼亚人视纳粹德国为解放者,有大批爱沙尼亚人加入武装*卫*与苏*作战。这是获得骑士铁十字勋章的爱沙尼亚官兵的合影。

二战中就出现了一个非常荒诞的现象,苏*中有5.5万爱沙尼亚士兵,德*中有7.2万爱沙尼亚士兵。要知道,按照当时的人口比例来说,几乎所有的爱沙尼亚成年男性都在为两个不同的阵营厮杀。这可能就是爱沙尼亚的悲哀,当了棋子还要当棋盘。

年9月,苏*占领爱沙尼亚,并将其再次并入苏联。此时,爱沙尼亚人组成的反苏正规*被消灭,但“森林兄弟”游击队继续与苏*战斗到年。最后一个“森林兄弟”奥古斯特·萨贝一直战斗到年,面对苏*包围时这个69岁的老人跳河自尽。年二战结束时,爱沙尼亚损失25%的人口,这样的损失率是二战各国中最高的。战后,慈父将战争时期参与反苏的爱沙尼亚人流放西伯利亚,并向爱沙尼亚移民俄罗斯族。截至年,爱沙尼亚人在该国内的比例已从年的90%下降至48%。

尽管苏联解体时,北约曾经保证过不进行东扩,以保证与俄罗斯之间有足够的战略缓冲地带。但是,苏联解体后,北约多次大规模东扩,不仅吸纳前华约国家加入北约,还进一步吸收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成为北约的成员国。年3月29日,爱沙尼亚加入北约,大批当年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前纳粹武装*卫*爱沙尼亚成员,被塑造成民族英雄。这样的纳粹余孽还活到现在,只能说斯大林真的是慈父。

爱沙尼亚还在境内竖立多个纳粹德国武装*卫*的纪念碑,这样纳粹主体纪念碑非常令其他北约成员国尴尬。曾经有驻爱沙尼亚的德**官参观其境内所谓二战博物馆时,看到大肆宣扬纳粹*卫*的展览表示无法接受。同时,德国媒体对德*的行为表示抗议,因为在德国纪念或歌颂纳粹主义是违法行为。以至于,在爱沙尼亚的德*都尽量让自己处于“透明状态”。

不仅仅是爱沙尼亚,同属“波罗的海三国”的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同样有类似情况。“波罗的海三国”一直在呼吁欧洲议会支持将8月23日设立为集权主义受害者纪念日。年9月,有超过半数的欧洲议会议员签名表示支持,并通过了一个不具备强制力的*治宣言,宣布将8月23日确立为斯大林主义和纳粹主义受害者纪念日。

爱沙尼亚司法部顾问克里斯金·卡纳里克说:“设立纪念日,是为揭露斯大林主义和纳粹主义带给爱沙尼亚人民的巨大痛苦,以及他们对人权肆无忌惮的践踏。”然而,精分的是,在爱沙尼亚举行的纪念活动中,纳粹旗帜和标志随处可见。这势必造成下一代的认知错乱,同时进一步加深民族仇恨。

这是位于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苏*烈士墓,这座墓地安葬了二战时期在塔林作战中牺牲的苏*官兵。墓地中央有一座铜像,展现了苏*士兵纪念阵亡战友的场景,许多人将其称为苏*解放塔林纪念碑。年4月26日夜,爱沙尼亚*府下令拆除这座苏*解放塔林纪念碑。当晚,上千名示威群众聚集在纪念碑周围,抗议拆除行动,并与警察发生冲突。警察使用催泪瓦斯驱散示威群众,冲突随后演变成全城骚乱,导致1人丧生,50多人受伤,近60人被逮捕。

4月29日,爱沙尼亚开始挖掘纪念碑周围的苏*烈士墓,此举遭到俄罗斯*府表示强烈不满,并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年7月3日,爱沙尼亚*府在塔林*人公墓为从苏*烈士墓中挖出的烈士遗骨举行安葬仪式,装有8名烈士遗骨的棺木在哀乐声中被缓缓放下,他们将陪伴之前安放在这里的苏*解放塔林纪念碑。尽管爱沙尼亚*府在发言中表示这还是纪念碑,但可以看到纪念碑的主体结构并没有复原,只有苏*战士铜像。俄罗斯大师并没有参加爱沙尼亚官方举办的安葬仪式,并在7月2日发表的公告中重申了对搬迁纪念碑及烈士墓等行为的严正抗议。

尽管爱沙尼亚*府在搬迁纪念碑和烈士墓等问题上大做文章,但北约其他成员国官方都没有过多表示。毕竟,依靠挖坟掘墓这种下三滥的手段博取主子欢心,如果主子哪怕说一句“好”也显得特别没面子。每逢纪念日,还是有大批爱沙尼亚民众来到这座苏*战士铜像面前敬献鲜花。从鲜花的数量就可以看出,来这里悼念的民众数量还是相当多的。要知道,爱沙尼亚国内还有大批当年慈父迁居而来的俄罗斯族。

俄乌武装冲突爆发后,4月12日,这座苏*战士铜像遭到破坏,胸前的红星勋章被打磨掉。爱沙尼亚警方发言人表示,“可以使用合法和文明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破坏纪念碑当然不是适当的做法。在这种情况下,破坏这座纪念碑是犯罪行为。”同时称,将根据《刑法》第条对故意破坏行为展开刑事调查,该条涉及侮辱死者纪念物。

爱沙尼亚内*部长劳里·莱内梅茨(LauriLnemets)称,随着俄乌武装冲突的爆发,纳尔瓦坦克纪念碑的象征意义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坦克已经不能再占据那个光荣的地方。莱内梅茨说:“坦克作为侵略的象征,不适合作为纪念碑,特别是作为对死者的纪念。*府必须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一致,坦克需要找到一个新的地方。”纳尔瓦市长卡特里·莱克说:“我们应该正视事实,并理解现在州级议会决定应该拆除坦克。所以,我真的期待国家说哪个部门来处理坦克的问题,然后这个人应该来这里与州议会的*派和民众会面。”为了以某种方式减轻坦克拆除的痛苦,医院、住宅楼并保持供暖经费的增长。

尽管这位女市长说得漂亮,但这个决定难道不是她做出的?现在面对民众的反对,又甩锅给爱沙尼亚*府,要求派出一位部长来拆除纪念碑。本人原本打算等一下后续报道,因为纳尔瓦市*府曾表示8月8日会公布结果,然而至今还没有最新的动态。

撰写本文的目的就是,看一下现在爱沙尼亚某些*客如何将个人或*派利益放到国家、民族利益之上,在一些细枝末节方面做尽文章,依靠煽动民族仇恨来捞取好处。这并非爱沙尼亚或“波罗的海三国”的特殊情况,可以看到整个欧美都是这样的情况,并有愈演愈烈的情况。另外,请大家在看一些外国报道时,不要被作者煽动,还要更深入了解事件背景,不要代入感太强,做出自己的冷静判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