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脱维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全世界饮食文化,你有哪些迷思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费用多少钱 http://m.39.net/pf/bdfyy/

相信大家多多少少对于各国的文化或饮食都有一定的既定印象。像是韩国人应该天天吃泡菜,日本人三餐少不了纳豆配饭。而爱吃咖喱的人可能会误认为这是印度的传统美食,前两者还算是有所依据,不过你知道吗?追溯五回15世纪正值蒙乌尔帝国时期的印度,事实上并没有咖喱这种事物。这个词汇最早出现在英国殖民地印度时,Curry瑞应该是源自于印度南部泰米尔语中的Kari,不过Karii指的是配菜或是食物的酱料,意思十分广泛,在印度各区都不同。这是印国人为了方便才将各种新香料混合烹煮而成的当地特色料理,统称为咖理。

印度料理通常都带有浓厚又独特的南洋风味,这是由于印度料理都会添加各式各样的辛香料粉,包括孜然、胡椒、小茴香、月桂叶、姜*等,这些在印度通常被称呼为玛萨拉。在印度家庭中随处可见,就像台湾的盐巴、砂糖一样,都是家庭日常必备的调味料。但印度的玛莎拉并没有特定配方,印度家庭主妇通常在做菜时会随意调配比例,而使用这些香料做出来的菜色也不被称为咖喱。不过,由于英国人一直将印度大多的食物称为咖喱,随着这个词被广泛流传,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后来,英国商人为了行销需求,甚至创造出咖喱粉,并陆续将咖喱粉带回欧洲以及美洲与大洋洲等殖民地,并逐渐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加上东南亚、中东、东非等地区的贸易、移民、文化频繁的交流,大约在20世纪初,好吃的咖喱料理已经遍布世界五大洲,并在各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不同的饮食文化与各具特色的料理,一直到现在,除了印度咖喱,就连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日本也都发展出带有各国饮食特色的风味咖喱。

就像泰国咖喱,还可以细分为红咖喱、绿咖喱。及*咖喱,而马来西亚跟印尼的咖喱则大多会添加椰浆调味。日本的咖喱因为加入苹果和蜂蜜,因此与其他国家比起来口味不辣,甚至带有甜味。而咖喱一词早被西方国家广泛使用,以至于后来全世界也跟着把这种印度特有的香料粉称为咖喱粉,至于使用咖喱粉烹调而成的食物就叫做咖喱。渐渐地全世界都认为咖喱等于印度料理。如今就连印度人跟外国人用英文介绍自己国家的特色料理时,即便他们认为咖喱并不代表印度所有食物,但为了方便还是会使用Kari这个词。准确来说,咖喱或许是源自于白人文化,而非印度文化,也不属于南亚的语言。下次有机会到印度旅游观光时,不妨到香料店逛逛,在当地想买咖喱粉,可是买不到的,不过如果在观光区的香料店,或许就另当别论了。

除了印度,让我们来聊聊非洲饮食的刻板印象吧。说到非洲,大家会想到什?什么呢?非洲是仅次于亚洲,世界面积第二大洲,拥有丰富多样的气候与天然之源,同时也是世界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不过比起这些,提及非洲,大家不免可能会联想到饥荒或是粮食危机。但事实上,比起生活较富裕的欧美国家,非洲拥有更多的高品质饮食。所谓的高品质饮食又是什么呢?日本营养流行病学专家今村文昭简单列举几例,包括水果、蔬菜、鱼类、坚果、全麦食物、牛奶,或是含有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及膳食纤维的食物,都可以归类在高品质饮食。至于不健康的食品清单,则是含糖饮料与零食,牛、猪等红肉加工过的精致淀粉、饱和与反式脂肪、胆固醇及高钠食物。另外,根据今春的研究调查,饮食习惯最健康的前十名国家依健康程度排名为,查德、玛丽、喀麦隆、盖亚娜、图尼西亚狮子山共和国、寮国、奈吉利亚、瓜地马拉。巴熟、圭亚那等,而饮食最不健康的国家则是亚美尼亚、匈牙利、比利时、美国、俄罗斯、冰岛、拉脱维亚、巴西、哥伦比亚、澳洲。

从数据来看,可以发现,国家是否拥有健康的食物与富裕程度并非成正比。尤其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的饮食习惯含有低比例的不健康食物与高比例的健康食物,当地人更经常以高粱米、玉米、小米等营养价值高的谷物作为主食,几乎等同于北欧国家健康的全谷物饮食习惯。除此之外,非洲的粮食作物种类也十分多元,除了小麦、稻草、玉米、马铃薯、木薯等,棉花、健麻、花生、油中腰果、芝麻、咖啡、可可、甘蔗、烟叶、天然橡胶、丁香等经济作物的产量也相当高。至于山药、糯梨、番茄和洋葱更是非洲很常见的蔬菜作物。水果的部分则包括葡萄柚、梨子、芒果、桃子、苹果、梨子、芭乐以及香蕉等等。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部分非洲国家目前的确有食物资源匮乏的问题,不过仅是一部分国家,而非全部。非洲的饥荒问题容易使人以偏概全,误以为非洲人会因此营养不均衡。但自古以来,非洲的传统饮食三具多样性,而且非常健康。今春的这份报告也证实了健康的食物绝非富裕国家独有。虽然非洲因为极端气候、*据动荡等外在因素导致可获取的粮食资源有限,但非洲人对健康食物的摄取量仍超越不少先进国家,这是不是也打破了大家对非洲的刻板印象呢?

再来说说欧洲大国德国吧,每年的慕尼黑啤酒节,除了连日畅饮狂欢,餐桌上当然少不了香肠、猪脚以及大鱼大肉来助兴。在传统的德国菜色当中,肉类可以说是相当普遍。然而由于今年德国畜牧业者不断爆出虐待劳工的争议,还有肉品腐败的私安危机与禽流感的爆发等负面消息,加上德国人对健康以及环保意识抬头,素食人口比例多年来持续攀升,许多德国人开始改吃素食,并以大量豆浆、豆腐等食品作为主食,希望能够借此达到环保爱地球的目的。

根据统计,年到年间,纯素食者由万翻倍至万,约占全国人口的3.2%,还有万素食者,约占总人口的4.4%,另外还有29.1%是弹性素食者,比例相当高。除此之外,首都柏林还入围世界十大素食者热门城市,年美国美食杂志《美味》还将柏林评选为世界素食主义之都,更称它为蔬菜和豆腐的天堂之旅。显然,素食已经在德国掀起一股饮食主流,当地,也出现越来越多的素食餐厅、服食店,以及专门为素食者开设的杂货店,甚至还有世界第一条素食大道,这条路上有着最大的素食连锁杂货店维根兹、素食者鞋店Avesu与素食者服装店DearGoods等。从食的到用的素食消费者都可以购买到无动物成分的食物。再者日常用品或服装也可以避免购买到羊毛或真皮质的衣服。除了减少吃肉对环境造成的沉重负担,更能在生活中充分体现素食者爱护动物、环境友善的精神。

此外,由于不少消费者是所谓的半素食主义者,这些人基于健康、气候或保护动物等原因决定减少摄取肉类制品。但或许有些人正在要开始学习吃素,或者仍难以舍弃肉类制品独有的口感与味道。因此,德国有香肠制造,大肠看准商机,跟上数食浪潮,开始使用植物性肉类代替原本的猪肉。就连知名的德国下午茶香肠现在也有推出素食版本。德国的麦当劳与汉堡王也有素食者可以享用的纯素汉堡,必胜客更舍弃肉类洋葱,起司,改以纯素肉无奶奶酪作为原料制作纯素食的披萨,这些都受到当地素食消费者的喜爱。除了响应环保更大大提升了销售额。值得注意的还有,德国素食者最多的年龄其实落在12到19岁区间,高达13%,显示年轻时代使用素食的比例多于其他年龄层。这是因为德国年轻人相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