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脱维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在新中式园林中的应用 [复制链接]

1#

古典

园林历史悠久,派别众多。从现存的园林数量来说,江南园林占比最大,保留的最完整,在园林技艺以及园林理论著作的发展方面造诣也最高。新中式园林作为现代园林设计的一种类型,继承发扬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华,提取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和符号,并在现代语境下进行再组合再设计。

造园手法

江南园林

江南园林中对于造园手法的运用非常丰富,关于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论述的古籍也很多,计成的《园冶》、李渔的《闲情偶寄》以及文震亨的《长物志》都记述了关于造园的心得要领。通过对这些著作的研究,从叠山、理水、植物配置、园林空间营造入手,可以总结出江南园林造园手法有以下四方面:

叠山理水手法

江南地区的叠山手法技艺也就最为高超。李渔在他的《闲情偶寄》中对“山石”有很多精辟的立论。

他主张叠山要“贵自然”,不可矫揉造作,以质胜文,以少胜多,同时推崇土石山,“以土代石之法,既减人工,又省物力,且有天然委曲之妙”。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叠山“最忌居中,更宜散漫”,园内庭院中堆叠小山又要讲究“或依嘉树卉木,聚散而理,或悬岩峻壁,各有别致”。

▲海棠春坞

江南园林中水体形态变化多样,有聚有散,收放开合自如,水口水尾前后呼应是园林中水“活”的核心。水体驳岸岸高低起伏,曲折有致,结合植物掩映,江南园林腼腆、秀气的气质展露无遗。也有驳岸突出水面,打破水体的局部平衡来实现水面层次的丰富。石桥随水面宽窄架设,分隔水面,增加水面层次景深,在江南园林水面的运用中非常广泛。

▲拙*园中小飞虹分隔水体

植物配置手法

江南地区园林中植物的应用非常丰富,同时园林中植物又有各自代表的意境。江南园林中植物种植手法结合园林布局,有孤植、丛植、群植等。在不同的园林中,相同的手法又能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

网师园“看松读书轩”前枝干斜出的黑松,为全园渲染了一种苍劲古朴的历史韵味;狮子林古五松园西院孤植的花石榴,网师园五峰书屋前的梧桐则作为庭院内的主景栽植。拙*园远香堂前丛植的广玉兰、怡园拜石轩前的竹丛等,利用丛植更充分的表现植物自然特性,形成强烈的局部区域视觉的效果。

▲网师园“看松读书轩”前的黑松

园林空间营造手法

江南园林空间的多样营造也是江南园林与其他园林的不同之处。园林空间的营造手法有空间的对比、分隔、延伸。空间的对比指的是江南园林中小中见大,壶中天地的空间手法。小与大是相对的概念,通过园林入口的狭小来反衬出园内的豁然开朗。

空间的分隔依照视线是否穿透又分为了实隔和虚隔。

实隔,将园内外隔开,辟出“城市山林”,在园内不同景点间隔断也能增加园林内部空间多样,无形中放大了园林。

虚隔,利用了园中门窗等进行分隔,相邻空间相互渗透,隔而不断,延伸空间,增加景观层次。

空间的延伸主要采用“借景”和“框景”两种手法。

计成在《园冶》中提到好的园林标准应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借景又应“精而合宜,巧而得体”。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江南园林由于自身体量有限,远借成为了园林空间延伸的重要手段。

例如:拙*园之借景北寺塔、寄畅园之远借锡山龙光塔等。园林周边若无佳景,在园内借邻近景物的声、形,将人对空间的感受无形中通过声形蔓延,也是增加空间层次的手法,如:拙*园之留听阁、听雨轩等。

框景其实也是借景的一种方式,“四面皆实,独虚其中,而为便面之形”这就是李渔所说“尺幅窗”、“无心画”的框景手法。

江南的传统园林往往会特意利用门窗、走廊等,收纳另一空间的园景,空间的延伸以及空间之间的渗透,让景色虽隔着一个空间亦可观赏。

▲拙*园之借景北寺塔

新中式里的江南味道。

手法应用

新中式中

苏州博物馆

叠山理水手法的创新

苏州传统的园林中十分重视叠山手法的运用,狮子林中变幻莫测的假山,戈裕良设计的环秀山庄假山构筑手法都是江南园林叠山的经典。

但是在新中式园林中如果直接仿照苏州园林中的假山置于苏州博物馆中却并不合适,如同一个现代仿制品,没有了其新的特点与内涵。

设计师巧妙的将假山更换了一种表达方式,不是用传统太湖石来堆叠,置于立体的空间中,而是用粉墙为底,假山为图,在博物馆水边一侧白墙上用片石假山构成一幅中国传统山水画卷,山脉延绵,呈现出清析的轮廓,体现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剪影效果,假山前一方静池,曲桥蜿蜒置于其上,以江南园林小中见大之法,营造出如画般的山水景观。

片石假山还与周边的植物形成呼应,游人在桥上远望,步移景异,假山与植物搭配形成的画面随着视角的不同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苏州博物馆中的片石假山

植物配置手法

园林植物的应用上苏州博物馆采用了江南园林典型的孤植和丛植的手法,在多处空间中通过孤植或丛植“松、柏、竹”类象征性植物来营造全园高雅的意境,意味悠长。

在中央水池的周边以植物的孤植为主,不加任何其他的修饰,只那一株就能体现出园林中的深远意境内涵和设计者想要传递的江南园林思想的深邃。

在建筑内部的空间的小庭院中,植物多与单块假山石搭配,植物多选用枝干弯曲,造型多变的树种如龙爪槐、樱花等,植物与山石一大一小、一高一低,上下呼应,形成山石与植物融合的和谐景观。

植物的配置不仅仅要讲究植物单体的美,更重要的是如何融入到整个园林之中,在园林中不显得突兀,数量适宜,这就要求设计者在植物的搭配上与周边的建筑相协调。

例如在廊道一侧露天空间的植物布置选用江南园林中常见的芭蕉点缀一些八角金盘为底,圆形的洞门将其框景,把植物很好的融入建筑中,成为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中式园林中植物配置多会引用江南园林中的植物孤植与丛植的手法,区别于现代园林设计中植物种类或品种的大量引用和植物的大面积栽植,新中式园林着重于表达植物的内涵与意境,用孤植或丛植能较好体现植物的意味悠深和园林的深度与历史底蕴。

▲苏州博物馆水体边的孤植树

▲廊道一侧的芭蕉与八角金盘

▲丛植的竹林表达的高雅情操

框景手法的运用

传统的江南园林中的框景手法多借用花窗、门洞等古建筑形式来表现。在新中式园林中也继承了江南园林的这一借景与框景手法,采用几何外形的门窗,用一些传统形式的花纹融合现代的建筑材料。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门窗形式就多为简单的几何造型,有六边形、三角形、方形,还有极具古典园林韵味的海棠形和月洞形。

苏州博物馆,通过玻璃与钢结构的现代材料组合,形成了具有现代感的大圆造型的方形大门,但是从视觉效果上就如传统的月洞门一般,使此处的大门更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也唤起人们记忆深处的中式传统情节。

特别是对海棠窗作了进一步的尝试,窗内配以文人最为喜爱的冰裂纹的窗格,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冰裂纹和具有浓郁古典园林气息的海棠形的花窗,亦框亦景,丰富了墙面的线条层次,美化了墙面,营造了古典园林的氛围。

这些门窗洞口经过深灰色的石材线条的装饰,与同种材质的屋面形成呼应,与“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融为一体。又与大面积的白墙相配,对比十分强烈,突出了景框的存在感。

框景手法将外景收摄其中,不仅仅可以在江南园林的营造中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无形中扩大园林的范围,在新中式园林中,运用框景的元素能够让来访者带入一种传统的基调之中,为整个园林的古典特色奠定了基础。

新中式园林中的框景同样能借景园外,而且园内院外不同景物的时代差异通过门窗这一媒介相连,固定在白墙之上,好似将不同时代的产物融于一幅画中,让游人体会到虽然时代变迁但是园林思想仍未改变。

▲苏州博物馆中的框景

乌镇互联网会展中心

乌镇互联网会展中心坐落在典型的江南水乡小镇——乌镇,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庞大的建筑整体巧妙的“藏“进了桨声灯影的水乡小镇中。

乌镇互联网会展中心打破了现代建筑风格中以建筑单体为主,强调单体的形状出奇,而较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