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脱维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当我们在写论文致谢的时候 [复制链接]

1#
前一阵子,中科院一位博士的毕业论文致谢被刷屏,感动了很多人。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之所以打动人心,是因为诚挚。他叙述贫穷的成长环境,亲人相继离世的打击,字里行间的克制让人心疼。父亲去世后,“我哭得稀里糊涂,因为再得重病时没有谁来管我了”。相依为命的外婆同年病逝,主观视角只有一句话:“真的无能为力。她照顾我十七年,下葬时却仅是一副薄薄的棺材。”而最后一个家庭成员老狗小花的下场,只有九个字:“命不知何时何处所终。”从寥寥几百字中可以想见他从小山坳中一路求学的艰辛,但是更会为他的隐忍、坚定和胸襟感怀。他的文字是最朴素的叙述,但是却有种力透纸背的分量。难怪很多人说第一次看到这篇致谢都会潸然泪下。生活那么难,但是面对那些风雨,他的信念从来没有改变,“这一路,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更让人动容的是,他最后说,“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我当时就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心中有光的人总是无坚不摧,无论在何其凡俗的岁月桎梏里,他都会手掘一条通道,匍匐蠕动去接近那道光。我们大部分普通人的生活是承欢膝下,是按部就班的读书升学,是偶尔会为学习恋爱烦恼,但决不至于背负上生存的压力,生活重担。即便如此,似乎行文写到致谢的部分,还是会颇多感慨。大概完成这个部分也意味着洋洋洒洒几万字的论文已经大体作结,几年的读书生涯也即将行至尾声,这并不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情。这倒像是一种很特别的仪式感,在正文之外补充些不为外人所知的花絮,写写创意研究和科学问题背后的故事。哪怕只是平铺直叙,谈不上创意和文采的记叙,它也饱含着一个个体的情感。我挺喜欢看别人写的致谢,一页纸就已经勾勒出他这几年的所感所想,所有出现在字里行间的人名和事件,都是这段时光里我们最想记住的,最难忘记的。有时候看着别人的描述,我好像能想象到很多鲜活的场景。人的记忆经过时间荡涤留下的,已经不再是很多个夜晚不眠不休的肝项目让人叫苦不迭,而是深夜可以一群人约着在拐角的杭州小笼包或者彭姐麻辣烫吃一顿热气腾腾的宵夜,可以回忆起来的也不再是某年某月某日的水逆和心情糟糕至极,而是年末的时候一起去看烟花生日的时候一起许愿,是开解陪伴和默契。忘记是在哪里看了这样一句话了,构成我们生命的计量单位,不是year,而是moment。年,这种计量单位是给财务和会计用的,而对人而言,只有这一个瞬间和那一个瞬间,拥有的那些瞬间,决定了我们快不快乐。于是,我采访了我周围的一些朋友,问他们读研过程中,你最难忘的瞬间,以及在致谢里最想说的话。

爱吃不会胖的Cica打不死我们的,终将使我们强大。最难的是她给我的,但是最难忘的也是她教会我的。曾经一度想过退学,还好我没放弃。也许毕业之后会感激她吧,挫折教育也是一种教育。

Greeny写致谢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深夜,其实那会根本没写完论文,但是模型跑不出来,烦躁之中我迫不及待把致谢先写了,哈哈哈哈,我也不是靠致谢凑字啦。硕士论文里还是先别感谢男朋友了,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他出现在博士论文里已经换了称呼~

ManM我第一反应是感谢*和国家,虽然这和我立志成为一名公务员的素养有一定关系,但是这也是我的心里话。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忘不了每一个熬大夜、起大早的自己,我在毕业季的时候又重新把考研的生活过了一遍。

NNN有那么几个瞬间会让我意识到最重要的是靠自己,只有在自己脑海里的知识将会是永恒的财富。我学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永远不要太依赖别人,因为很可能他只能陪你一程。他离开之后,逼迫我成了程序媛,我现在觉得更有底气了,也挺好的。

H。还是最想感激父母,家人会是我一辈子想要守护的。谢谢他们等我长大,想和我爸说“别太累,过几年我替你撑起一片天。”:)

Lyo重新活了一次的感觉,我打破了过去二十多年的自己,可以说这是一种破碎,但其实我觉得这才是另一种完整。虽然走了一些弯路,但是不后悔。人嘛,好不容易活一次,还是要尽兴一点。

拉脱维亚的诗人都说一路读书的人,是待在象牙塔里不愿意跳出来面对真实的世界,大部分被嘲笑懦弱和与时代脱节。可是做学术也是个自我放逐的状态,大部分的生活是枯燥的文献,理论,选择将自己从社会中放逐,逐渐脱轨,沉浸,何尝不是另一种勇气。不出意外的话,CNKI会永远记得。记得当下的我们,记得我们身边的人。毕业答辩结束了,但是我们也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和兴奋。虽然再也不用提心吊胆的活在答辩前夜焦头烂额的状态,但与此同时,也真切的意识到——我们失去了捆绑,其实意味着另一种失去。如果说读研几年到底有什么用,贾科长的这段话很喜欢。“只有在广阔中行走过,才能知道人的渺小。只有在历史中神游过,才能知道人生的短暂。行走和遐想,会帮我们清空身外之物,发现自我之小。持续的学习和思考,一直在帮助我压抑自我的膨胀,知道真理不容易在手,也就不再强词夺理。知道万物有灵,也就不再唯我独尊。”读书的这几年是一个让自己“去中心化”的过程,是一个逐渐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的过程,是一个逐渐与自己与他人与这个世界进行和解的过程。人的心智是很容易被劫持的,有很多人开始指责这个时代,社会,意见领袖和新媒体,这一切的确都是挑战,但本质上,世界是中性的。读书的过程只不过让人了解到,普遍意义上的外界真理,以及你自己内心的声音。在许许多多个岔路口,你有无数次转弯的机会,由此可能拥有了另外一种可能性,生活变成了另一番光景。但前提是你有清明的心智,能够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外界的一切便都只是供君选择而已。所谓活出最大限度的生命,或许不是取得尽可能多的成就,也不是尝尽尽可能多的人生可能,而是尽可能地“真正是由自己度过自己的一生。”苏碎

愿始终辽阔而自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