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博文.3.27)
拉脱维亚10~13世纪建立封建公国,17世纪初形成拉脱维亚民族,年至年先后被俄罗斯帝国和德国占领,许多世纪以来,波罗的海小国拉脱维亚曾是瑞典、波兰、俄罗斯的属国。十月革命后于年独立,年被苏联合并,年被德国占领。年复归苏联,成为加盟共和国,年再次独立。
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统称波罗的海三国,对于这三个后加入欧元区国家,之前对其纸钞并不在意,尤其拉脱维亚拉特,最初的印象就是“一棵树”。但随着“一棵树”、“一条河”、“一间茅草房”等相继入手,对拉特纸钞有了新的认知。之前藏友陈兄介绍过拉特和拉特,本人介绍一下50拉特以下的小面值,也算一个补充吧。
正面:橡树
背面:壁炉上的木雕
规格:×65mm
比起西欧钞票的设计,拉特设计可谓相当简洁,只看图片更是感觉没什么内容,但到手后其票面里表现出的意境,设计中考虑的国家、民族元素,甚至历史与文化的内容并不少,特别是精良的印刷品质着实令我刮目相看。拉特再一次印证了本人之前的观点:钞票不能只看图片论优劣,上手才是关键!有些票面细节只有实钞观察才能感受它的内涵。
从5拉特橡树到道加瓦河、古老家园、帆船、民歌之父、再到拉脱维亚民族象征的女性肖像。隐含描绘了拉脱维亚从历史中走来,圣橡树林里发展、沿着道加瓦“母亲河”不断繁衍,茅草屋逐渐形成族群,乘坐古老帆船海上与海浪拼搏,进而有了自己的语言和民族象征,实现了民族的觉醒与自由,正面用一幅幅景物与人物,诉说着拉脱维亚的历史与发展。
正面:道加瓦河沿岸
背面:拉脱维亚弓形胸针
规格:×65mm
10拉特道加瓦河
由于票面图案简单,寻找原型照片反而变得非常困难,尤其是背面信息,很多图案均属于象征性内容并没有实物原型照片,于是寻找相关资料成了一件痛苦而充满乐趣的事情。
正面:拉脱维亚的古老家园
背面:拉脱维亚特色的纺织品、服饰图案
规格:×65mm
20拉特茅草屋(首都里加民族史博物馆)
拉脱维亚央行关于钞票介绍中提到:背面图案反映了拉脱维亚人的工作生活,以及节日时刻。思考了半天,背面织物、胸针、腰带等和节日时刻有什么关系?转而用外国人的思维,应该这些都是拉脱维亚人民族服饰,属于节日期间必穿服饰的原因吧。
资料显示:5拉特背面为壁炉上的木雕,搜了个遍也没找到这个“车轮式”的木雕。
10拉特背面这个弓形胸针,也没有找到原型,倒是一个建筑上有类似样子的图案。当然,钞票背面的原型肯定不是建筑上的这个图案。
20拉特背面比较明显,纺织品及传统装饰图案
拉脱维亚加特加尔地区(左)和库尔兰地区(右)服饰
正面:帆船
背面:首都里加市历史印章图案
规格:×65mm
50拉特背面为里加市的历史印章、最后在里加市*厅门前的建筑上找到了这个徽章图案。
拉特背面
拉特背面为利尓瓦德(Lielvārde)腰带饰物图案
拉特背面
拉特背面为民族服饰里的青铜头饰
拉脱维亚是世界上女性比例最高的国家,不过性格内向的拉脱维亚女孩子,依然羞于对男性直接表达爱意,通常用赠送鸡蛋的方式,委婉地向对方示爱。如果女孩收到小伙子求爱的玫瑰花,她会以优雅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态度:若送2个鸡蛋,表示不同意与其来往;送3个鸡蛋,说明她还在犹豫、未下定决心;送4个鸡蛋,表示虽不太喜欢,但愿意与他一起生活,因为他富有;而送5个鸡蛋,则表明女孩真心喜爱追求者。(此段节选自网络,作者为外交部礼宾司原参赞)
拉脱维亚钞票票面虽然简洁,但从设计、到图案的选用都颇具心思。只不过从5拉特到拉特票幅均为×65mm,票幅有些偏小,不过还好,其品质弥补了不足,钞票印刷为德国捷德公司(GieseckeDevrientGmbH,简称GD),作为顶级印钞公司之一,自然有不少亮点。篇幅所限,票面雕刻、印刷品质、防伪及各年份的识别差异等内容,下期继续!
我爱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