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脱维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你了解立陶宛电影吗 [复制链接]

1#

国内影迷直接接触小语种电影的机会极少,除非有些作品在欧洲获得一些最高荣誉的肯定。

一是因为在当代,每年全世界的电影生产量已经达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我们被足够娱乐足够丰富的主流电影产业惯养,多数人已没动力探索世界电影的边角落。即使像一些频频亮相戛纳的导演,比如阿彼察邦、锡兰、拉巴基等,在影迷圈里还算为人熟知,但放在国内的大观影群体之中,他们仍然是陌生人。

乔纳斯·梅卡斯(JonasMekas),立陶宛导演,美国先锋电影之父

二是狭窄的渠道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我们的视野。国内院线以商业片为主,即使有一些海外的艺术电影进来,排片情况也往往不尽人意。不消说日韩的类型片在院线中表现一直不好,连大多数奥斯卡作品进来之后,都有水土不服的症状。《水形物语》应该是近年来国内最成功的奥斯卡电影,但它吸引大众的主要不是奥斯卡品质,而是其类型程度较深的娱乐化属性。

三是许多小语种国家不具备全球发行能力。世界上电影工业较为健康的,只有美国、欧洲几个老牌电影强国,以及日韩几地。而美国的好莱坞是其中全球发行能力最强的产业代表,每年有数百部片子发往世界各地,供人们消遣娱乐。许多小国家,每年电影产出量不多,又不具备完善的全球发行体系,他们的电影就很难远渡重洋与我们见面。

但是这些并不代表小语种国家就没有杰出的电影作品,立陶宛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这片位于波罗的海东岸,面积6.5万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国,浓缩了诸多欧洲人文和自然景观。首都维尔纽斯更是绝美之城,坐落40多座教堂,散落于西欧的巴洛克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和新古典主义式教堂建筑,几乎都能在此看到,蔚为壮观。

也许立陶宛一直为我们熟知的,就是篮球队了。立陶宛男篮排名世界第三位,曾三次获得欧锦赛冠*。克莱扎、马奇扬斯卡斯和桑盖拉等立陶宛球星均在NBA效力。立陶宛男篮奉行欧洲传统实用主义打法,讲究效率和整体性。如果去过立陶宛的话,我们会发现,其篮球队的特点似乎与国民性相关。但是,立陶宛电影的风格却又与之大相径庭。

从14世纪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到被沙俄吞并。从一战期间被德国占领,后于年卫国独立。从二战时在苏德中间反复易手,到年宣布彻底独立。立陶宛曲折的历史,造就了国内艺术家的独特气质。立陶宛电影既吸收了德国表现主义和欧洲新现实主义风格,又包含着前苏联的诗意美学和蒙太奇理论,同时还自主发展出了许多先锋实验性的手法。

《训虫师》

实际上,立陶宛的电影史几乎是与世界电影史同步的。立陶宛第一部电影诞生于年,内容是一段乡村生活的风光片。年立陶宛第一部新闻纪录片上映,五年后成立了第一家制片公司和第一所电影学院。

起初,立陶宛的电影大多数都是以合拍的形式公映。这种合拍的传统滥觞于苏维埃*权统治时期,并一直延续至今。我们能在许多德法西等欧洲国家的著名影片中看到立陶宛的名字。与之相对的,是立陶宛电影人独立拍摄完成的作品。这些作品与合拍片,无论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着显著差别,并表现出了惊为天人的独特质感。

《奇迹》

比较出名的立陶宛电影有《桑格莉之夏》,导演是阿兰特·卡瓦伊特。讲述了两位女孩在一个夏天所经历的故事。影片配乐迷幻动听,摄影清新自然,并通过各种景观的呈现,展示出立陶宛的民族特色。该片曾入选《电影手册》十佳,手册评价其宛如英格玛·伯格曼的《不良少女莫妮卡》一样优秀。

《桑格莉之夏》

除此之外,年立陶宛导演维陶塔斯拍摄的《没人想死》,也是在电影史中有一定地位的作品。该片反映了“森林兄弟”艰苦斗争的故事。“森林兄弟”指的是二战期间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三国以游击战的方式反对苏联统治的人民。该片是同类题材中最出名的一部,导演也因此荣获苏联国家奖和一些国际声誉。

21世纪的立陶宛电影兼容并蓄,有着更丰富的电影语法和视听美学。因此,为了让更多国内影迷方便欣赏到立陶宛电影,首艺联将于6月重磅推出立陶宛影展,为大家奉献《奇迹》、《永远在一起》、《关于严肃话题的对话》、《国王的轮岗》、《训虫师》、《梦见那条路》和《女收藏家》七部影片。这些作品题材和类型不一而足,但无论从叙事结构、戏剧手法、影像呈现来看,都是令人兴奋的。

我们将陆续推送这些影片的详细介绍和观影前瞻,以及更详细的排片和展映信息。同时,在临近上映时,我们也会适当推出一些送票等福利活动。请持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