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过去,中国与世界、社会与国家、经济与我们的生活都为大问题所左右,于愕然之中,知识分子声音的消失或者湮没于嘈杂,更增添困惑与茫然。或者,此时可能是拐点将现。而在任何时代,睿智思考都是稀缺品,有见识者更是指引我们看清前路的保障。
因此,我们“年度图书推荐”希望尽可能多元化地介绍一些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书。
依照旧例,我们视野所及的书,采编人员都已经读过,并以真诚态度介绍给读者。
我们也借助特约作者之力来一起完成。他们总是得风气之先,而且见解更加深刻。在此一并感谢。
这是非虚构图书推荐系列的第七篇,探讨人之恶。作者洪涛是复旦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复旦大学政治哲学研究中心主任,著有《格列佛游记与古今政治》《心术与治道》《本原与事变》等,译有《政治家》《论语言的起源》《立法者与阐释者》等。
一
但凡对当代美国政治科学有所了解的人,读到施克莱(JudithN.Shklar)的《平常的恶》(OrdinaryVices,钱一栋中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版,以下该书引文只注页码),多少会有一点吃惊。施克莱在美国政治学界应该不能说太边缘,她年生于拉脱维亚,和许多美国犹太裔学者一样,为躲避政治迫害,流亡美国。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长期在哈佛大学任政治学教授,也曾出任过美国政治科学协会的主席。但是,她的这部出版于年的著作却迥异于主流的美国政治科学著作,风格独特。作为一种思想史的研究,没有常见的政治概念的分类、比较、演绎;作为一种对实践或现实的分析,却不以概念作为中介。施克莱自己解释说,她想用一种更贴近人和事件的“更具实质色彩的方式思考政治”。(第页)那么,什么是她所谓的更具实质性的思考政治的方式呢?简单地说,就是:讲故事。
这是这本书引起我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20世纪政治科学的一个引人瞩目的“成就”,是通篇政治概念和政治术语,却毫不触及政治现实。专家们还往往以此技法傲视“民科”。政治研究在不断“学术化”、“科学化”的同时,也在“无思化”,不再从事实质性的政治思考。一个人可以谈论政治、教授政治、研究政治、写作政治,只要无关乎政治。
施克莱在《平常的恶》一书中没有直接非议这种政治科学,她只是声明同时代人不是她想要追随的,她要追随的是:蒙田。蒙田是16世纪法国随笔作家,所生活的年代略早于亨利四世,那是一个绝对主义王权诞生的时代。与晚于他的笛卡尔不同,蒙田不建构理性化的理论体系,只是写作长短不一的随笔,跟读者随意地、亲切地讲故事,聊他们生活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今天主流的政治思想史很少提到蒙田,一个重要原因是蒙田不属于近代以来的政治思想传统,而属于一种古代的哲学传统,这一传统源于希腊化时期的伊壁鸠鲁派和斯多亚派,它把哲学或学术,看作是对人的真实生活的救助。这就是施克莱所认为的使政治理论“更具实质性”(第页)的方式。在她看来,这种方式具备理性化的理论体系所不具备的优点:避免对现实经验和历史的非理性作理性化处理。
施克莱谨慎地表示,讲故事无法取代理性化的抽象分析,而只能是对后者的一种补充,但是,她也指出,对理解政治现象,讲故事或许能提供一种更为恰切的分析,因为,政治活动毋庸加工,就是一出戏。
我以为,施克莱试图延续为当代社会科学所忽视的一种古老传统:讲故事。古代史家——不论中国的司马迁,还是古希腊的修昔底德——,以及,政治哲学家——从柏拉图到孟德斯鸠——,大多是讲故事的好手。在这一传统中,关于政治现象的实录、关于政治理念的探讨,与生动、形象的文学性描绘,是水乳交融的。这一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古代政治的表演性——政治就是一台戏:统治者不仅不回避“展示”,甚至把这看作是他们的特权。古代社会就像一座剧场:政治人(统治者)在敞亮的舞台上行动,民众在漆黑的环型看台上围观。
只是到了现代,一切都颠倒了。与古代模式相反:光不是聚焦于舞台,而是打向看台,民众,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也只能是旁观者,却什么也看不到,而他们的一言一行,却巨细靡遗地落在统治者的眼里。这就是边沁用“全景监狱”一词来描述的情景。或许由于这一差别,到了现代,统治者的真实故事(历史),变得难以讲述了。于是,历史不再是对当下的实录,而是对既有历史的研究:古代史家可以写“今上本纪”,今天的历史研究者只能研究“历史”。统治者的当下言行,成了“新闻”:“新闻”不是历史,而是宣传。当政治不再是一台可以被公众旁观的戏时,政治的性质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统治者在敞亮的舞台中央,故事追随着历史;统治者隐身化之后,故事则追随于想像——后者既然不是对统治者言行的实录,是否还有可能成为触及真实的一种可能的方式呢?
施克莱的书没有涉及讲故事的古今之变,或许是因为她囿于自己的政治经验的缘故。不管如何,只要讲故事,就是以具体人物——尤其是人物品格——为核心,就与以抽象概念为核心的主流政治理论不同。后者的目的在于认知客体,前者的目的在于救助自我。认知是知识性的活动,救助是道德性的活动。因此,讲故事的“政治理论”,更适宜于对道德问题的探讨。但是,道德,还依然是现代政治科学的一个“合法”论题吗?
这本书入选了《好奇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