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应到北京那家治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01:18
这是阎勇回乡种蓝莓的第11个年头。他也从一个26岁的年轻小伙儿,变成了一个成熟稳重的“蓝莓庄主”。
1月15日,记者来到位于乳山市夏村镇的胶东伯瑞蓝莓基地,见到这位“80后海归”时,他正在侍弄窗台上的蓝莓。“这是我们去年刚申请的蓝莓基质种植专利,连苗带盆光成本就78块钱,能用8年时间,解决病虫害的同时,能把传统48个月的结果周期压缩到15个月。”阎勇说。
年,毕业于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的他,没有选择国外待遇优厚的就业条件,而是回乡投身农业。“留学时参加过国外的农业展销会,在那里认识了蓝莓。而在国内,蓝莓主要依靠进口,种植规模和范围较小。”阎勇说,这让他认识到,国内有机蓝莓种植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虽然所学专业与农业不沾边儿,却丝毫没有影响阎勇投身农业的决心。年,阎勇成立了乳山顺泰果蔬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铺种蓝莓,而是将土壤样本送去检测。
检验结果却给了阎勇一个“下马威”。当时的土壤化肥超标,为了坚持有机种植的初衷,他只能不惜成本地换土、养土。整整一年半的时间,用挖掘机给土地换上了来自东北的草炭土,然后用花生壳、苹果渣、牛羊粪进行土壤改良,才将地表以下至1.2米深的土壤酸碱度,全部改造成适合蓝莓生长的环境。
“记得当时光从东北运草炭灰就运了50多车,还从烟台引进苹果渣,从周边购入成吨的花生壳和牛羊粪。”阎勇说,别人都以为种植蓝莓是件只赚不赔的买卖,可是真正开始后,才发现那是个无底洞。
在土地“休整”期间,阎勇也开始了对园区基础设施的改造,铺设水利管道和智能灌溉系统,建起新品种研发中心和冷库,后来又陆续建成现代化钢结构大棚多亩,蓝莓栽植面积达到0多亩。
“我们采用微滴灌设备,使蓝莓主要根区的土壤经常保持最优含水状况,水的利用率可达95%;基质是从拉脱维亚的,还加了透气用的珍珠岩,盆体周围还有透气孔;研发中心每年引进培育三到四个新品种,确保与国外蓝莓主要种植区的品种更新时差不超过2年。”说起蓝莓基地内的科技元素,阎勇如数家珍。
“如今以‘80后’‘90后’为主力军的消费者群体,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和消费品品质,所以不能继续一味地追求产量、压低价格而忽略了品质,那样就无法把品牌做大做强。”阎勇说,凭借品质的严格要求,产品销往12个省、27个城市的大型商超,还成为国内蓝莓权威机构的重点技术合作基地之一,与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进行线上合作。
蓝莓产业的发展也为周边的群众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目前,来自周边黄村、二甲、石头圈等村庄的劳动力在公司打工。阎勇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一个农户流转4亩土地到合作社,每年有元的固定收入;在蓝莓生产管理期间的3个月到基地打工,可收入约1.5万元,这两项合计,流转户年就可增加近2万元的收入。
近年来,随着休闲采摘业的迅速崛起,阎勇还在夏村镇黄村新建了一处蓝莓示范园区,以现代化农业和旅游观光为一体,配有游客中心、农场餐厅、足球场、停车场等设施,把农业与服务业进行了一次三产融合。
在这个地处胶东的普通小城,很多年轻人追求外面的繁华,纷纷离开故土,但阎勇看到的,是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和家乡政府对农业项目的支持。脑海里展望的,是蓝莓产业在家乡发展壮大的美好明天。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戎宁通讯员王嘉姜俏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