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方PLUS
点睛
近年来,欧盟高度依赖从俄罗斯进口能源以满足其需求。受俄乌局势等影响,欧洲天然气、石油价格飙涨,引发电价、商品零售价格上升,这让不少欧盟成员国的民众倍感焦虑。不过,即便能源危机愈演愈烈,欧盟日前仍决定对俄能源行业发起制裁。欧洲能源市场的庞大缺口将由谁来弥补?背后的真正赢家又是谁?
当地时间4月8日,欧盟27个成员国正式通过了包括对俄罗斯煤炭实行禁运的第五轮对俄制裁方案。这将是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以来,欧盟首次针对俄罗斯能源实施制裁。
专家分析,在俄乌冲突持续的背景下,欧盟为展示与美国团结“抗俄”姿态,以制裁俄煤炭进口作为对俄强硬的信号。同时,欧盟摆脱对俄能源依赖的步伐也在加快。不过,欧盟短期内或难以彻底同俄实现“能源脱钩”。
3月11日,在德国首都柏林,一名顾客为车辆加油时查看价格显示屏。新华社发
1
对俄煤炭“动刀”释放信号
当地时间4月7日,欧盟决定对俄罗斯实施第五轮制裁,4月8日,欧盟27个成员国正式批准通过了该制裁方案。
法新社报道,新制裁方案的内容包括对俄罗斯煤炭实行禁运,对俄罗斯船只关闭欧盟港口,此外还包括一项总额达亿欧元的对俄出口禁令,其中包括高科技产品,并将冻结几家俄罗斯银行的资产。
其中,欧盟对俄罗斯的煤炭禁运令将于8月初生效,即新方案在欧盟公报上刊出天后。
俄罗斯是欧盟主要的能源供应国。欧洲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年欧盟约46%的天然气、26%的原油和53%的煤炭都由俄罗斯提供。
3月17日,车辆停在英国切希尔的一处加油站前。新华社发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一些欧盟成员国对制裁俄罗斯的呼声高涨,呼吁与俄“能源脱钩”的声音在欧盟不绝于耳。不过,此次欧盟对俄能源实施制裁,仍未涉及对欧洲能源结构影响较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而是选择对俄罗斯煤炭进口“动刀”。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朱苗苗分析,煤炭作为出口能源对于俄罗斯的重要性远小于石油和天然气,欧盟作为煤炭进口方对于俄罗斯的重要性也不算最高。
朱苗苗还注意到,欧盟在制定相关制裁方案时,德国政府曾要求将欧盟禁运煤炭前的“过渡期”由90天延长至天。而据路透社报道,大多数欧盟国家在现货市场购买俄罗斯煤炭,90天的过渡期足以让现有合同执行完成,不必冒违约风险。
“不少德国经济学者和产业界人士近期表示,过快停止进口俄煤炭将对德国经济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从德国政府阻拦欧盟制裁方案的举动看,该国也显然没有准备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停止进口。”朱苗苗说。
德国林根的天然气发电站。新华社发
与制裁俄煤炭相比,欧盟成员国就制裁俄天然气和石油的议题上分歧更大。其中,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三国4月1日宣布不再进口俄天然气,而德国、奥地利、匈牙利、斯洛伐克对立刻实施制裁表示拒绝。
“欧盟禁运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是一把‘双刃剑’,对欧盟和俄罗斯的负面影响都很大。欧盟还没有做好准备。”朱苗苗认为,欧盟此次宣布禁运俄煤炭更类似一种象征性行为,旨在释放对俄强硬立场的信号。
02
对俄能源制裁展现欧美团结姿态
去年年末以来,欧洲天然气价格持续高企。由于天然气发电在欧洲发电结构中占比较高,欧盟成员国的电价也应声上涨。今年2月,希腊创下欧洲地区最高月均电价水平,较去年9月价格上涨57.1%。
3月2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俄罗斯向欧盟成员国等“不友好”国家和地区供应天然气时将改用卢布结算。消息一出,欧洲天然气价格再度飙升,英国和荷兰等欧洲国家的天然气批发价格最高涨幅一度达到30%。
俄罗斯总统普京3月23日宣布,俄方向欧盟成员国、美国等“不友好国家”供应天然气时将改用卢布结算。新华社发
同时,受国际能源市场波动、欧洲柴油库存快速下降等因素影响,欧洲多国燃油价格上涨。今年3月,西班牙卡车司机罢工游行,意大利货车运输行业宣布停止服务。物流中断引发了商品零售价格上涨,意大利等国均出现市民争相囤积食品现象。
油气价格上涨和供应短缺,在不少欧盟成员国国内引发民众焦虑。欧盟委员会团结和改革委员费雷拉日前指出,欧盟成员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
3月17日,英国沃灵顿一处加油站的价格牌上显示上涨后的油价。新华社发
在此背景下,欧盟为何宣布对俄能源发起制裁?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杜卫华认为,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盟领导人需要作出加速与俄进行“切割”的姿态以回应民意,是近期欧洲频繁讨论制裁俄能源的原因之一。其中,美国对欧洲决策的影响尤为明显。
4月7日,在欧盟宣布对俄煤炭实施制裁的同一天,美国参议院以票赞成、0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禁止从俄进口能源的法案。此前在3月25日,欧盟和美国公布了一项能源合作计划,双方将扩大美对欧液化天然气出口,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确保欧盟的能源安全。
“欧盟讨论摆脱对俄能源依赖由来已久,但一直没有具体方案出来。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和欧盟对俄发起多轮制裁。欧盟跟进美国制裁俄能源,也是展现与美国团结‘抗俄’的态度。”杜卫华说。
03
美国成“欧洲能源供应危机”最大赢家
3月8日,欧盟委员会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