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北京已经入秋,疫情逐渐平稳,位于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的特色疗法科,慕名而来的病人络绎不绝,为了能够容纳更多病人同时就诊,翻倍增加科室里的病床。
医院最年轻科室——传统医学特色疗法科,也是北京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培训基地的孵化器,创建的初衷,是要通过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原京交会),发现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医疗法,孵化培育,最终实现大规模临床应用和普及推广。
自年京交会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为基地联合授牌成立以来,已举办多次面向海内外的培训交流会议,并在传统医学特色疗法科孵化出一些海外中医药项目,成为中医药引进来走出去的重要载体。作为集医疗、教学、交流、展示于一体的常设服务平台,基地在孵化国外引入的中医药项目同时,还通过线上线下授课的方式,将国内的知名中医专家推荐给海外华侨,加强中医药的全球交流,并为海外人群提供高端中医药的治疗,助力中医药“引进来走出去”。
提速“引进来走出去”
穿过一道小门,右转就是传统医学特色疗法科,艾灸的味道从门缝里飘散出来,并不大的房间里,人来人往,有时队伍会排到门外。
年9月开始酝酿,年8月正式启动,短短一年里,特色疗法科病进入到稳步发展阶段,一个经由服贸会引入到国内的技术——“陈虹樑指尖易筋疗法”、以及从国内引入的“马氏温灸法”,已让近两万患者受益。
年京交会上北京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培训基地成立,随后每年都会设置培训和研讨环节,研讨的主题每年调整,从中药抗癌、中药治疗睡眠功能性障碍和抑郁症,再到今年的中药抗疫,但“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向一直未变。
9月7日,位于北京东四环附近的北京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培训基地,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华侨中医聚集在一起,参加服贸会的线上线下会议——华侨华人中医药研修班暨北京名医“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预防治疗及康复专家研讨会,交流分享中西药在抗疫中的成效。
每年的服贸会(京交会)期间,都会举办类似的会议和研修班,比如依托及京交会(服贸会)举办的华侨华人中医药论坛暨高级研修班。今年受到疫情影响,会期大幅缩短,依然邀请了北京的十位顶级国药专家给华侨华人授课。与此同时,参加会议的华侨华人也会将一些好的技术引入到中国。
这些培训都是在成立于年服贸会期间的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培训基地完成。基地负责人郝天智告诉记者,海外华侨华人是中医在海外传播的桥梁和纽带,每年的服贸会期间,基地都会举办研修班,邀请国内的知名中医专家给海外华侨华人授课,请他们医院。今年受到疫情影响,主要通过线上授课完成,目前已经开展多次面向新加坡、美国、日本、匈牙利等地华人华侨的中医药抗疫培训。
“指尖易筋疗法“是中医药走出去引进来的一个项目,由于”指尖易筋疗法”在治疗肿瘤疼痛上的特殊作用,入选年朝阳区科委课题:“指尖易筋”推拿手法治疗恶性肿瘤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课题,年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项目青年规划项目课题:手指点穴治疗肺癌疼痛患者的临床研究。
另一个正在孵育的特色项目是“马氏温灸法”,被誉为我国三大灸法流派之一,是既有“传承故事”,又有“学术内核”的传统医学特色技法,具有临床效果好、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等特点,北京朝阳中西医急诊结合抢救中心特色疗法科正对其进行系统挖掘传承,同时应用现代科技对温灸器具进行改良创新,使之便于应用推广。
而今,“陈虹樑中医药技能传承工作室”已经在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挂牌。科室的负责人秦子舒告诉记者,未来要通过多元化、一体化、平台化、产业化的思路继续向前推进,一方面引进和输出更多的中医药特色项目,另一方面打造医教研一体化、生产服务一体化;此外,还要平台化的方便快捷高效、促进产业发展,同时孵化项目,多点辐射,形成一系列产业链条。
“从服贸会上筛选出来的中医药技术,只要符合五个原则就可以进入科室,包括技术具有独到的特色,在一定领域具有显著疗效;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具有足够奉献精神,能投入足够精力进行言传身教;技术具有可复制性,能够让初学者,短时间掌握入门水平;拥有师承弟子,能够让其推广传播,孵化成熟后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秦子舒说。
以“指尖易筋疗法”为例,目前在国内已开展多次培训,比如年“陈虹樑指尖易筋疗法”初级学习班;年北京市继续教育项目,“陈虹樑指尖易筋疗法”中级学习班;年“指尖易筋”主题沙龙4次,年“陈虹樑指尖易筋疗法”适宜技术培训班。
迎来发展机遇期
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战中医药功不可没,在中国抗击新冠疫情攻坚战中,中医药在临床筛选出的“三方三药”疗效非常显著,中国积极与世界各国交流中医药抗疫诊疗方案,对后疫情时代发展中医药奠定非常好的基础,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在服贸会上透露,疫情期间,中国积极与世界共享经验,发布英文版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举办近40场视频专家交流直播活动,与82个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救治患者的经验和做法。同时向10余个国家捐赠中医药产品,选派了近50名中医赴28个国家和地区帮助当地政府抗击疫情,为个驻外使领馆捐赠清肺排毒汤等有效方药,还建设了全球抗疫中医药服务平台,为海外华侨华人提供远程咨询服务和专业指导。
“随着中医药抗疫效果的显现,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取得了新的进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机构大力发展‘互联网+中医药’模式,积极拓展远程医疗和远程教育,将线下服务转移至线上,开辟了新的宣传与推广途径,在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带动了国内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经济战略下,中医药服务贸易将会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发挥新的重要作用。”她说。
中医只有在全面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发挥自身优势,要加速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表示,依托“一带一路”,打造中医的服务、传承、贸易、创新之路。在打造这条路的过程中,要树立“中主西随”的思想,中医药在国际上要建立中国的标准、中国的规则,使之成为世界的规则。
过去几年里,中医药成为中国与各国开展人文交流,促进东西方文明互鉴的名片,也成为中国与各国共同增进健康福祉、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仅北京市就已经开展多个政府间的合作项目,如西班牙、拉脱维亚、巴基斯坦。
年的服贸会上,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分别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和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智慧中医项目》和《企业数字化运营平台》合作项目。在此之前年京交会(服贸会)上,中国中医科学院、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等机构分别与日本、尼日利亚等国家签署协议,同时还推出了在中医药向海外推广、传承、创新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十大示范工程;年(服贸会)上,北京中医管理局与俄罗斯莫斯科市卫生局,北京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培训基地与加拿大加中大健康院签署战略伙伴合作协议等七项合作签署。
服贸会已成为中国向国际展示中医药的桥梁,中医药服务板块是历届京交会(服贸会)上参展和观展人数最多的板块之一,也是外国来宾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