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脱维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波罗的海两国效仿立陶宛,退出161 [复制链接]

1#
北京那家医院专治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据爱沙尼亚外交部消息,该国已决定退出中国—中东欧国家“16+1”合作机制。随后,拉脱维亚方面也决定终止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这也是继立陶宛之后,再度有国家退出该机制。

爱沙尼亚外交部称,该国将在“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以及“人权”等价值观的基础下,努力与中国建立建设性和务实的关系,并积极发展中国与欧盟之间的关系。

从爱沙尼亚方面的措辞来看,所谓的“国际秩序”与“普世价值观”无非是西方惯用的说辞,几乎任何同中国相关的事情,都可以套用以上“公式”。

早些时候,捷克方面曾以中国“不遵守承诺”为由,声称将重新考虑对华立场,不排除退出“16+1”合作机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捷克尚未退出,爱沙尼亚与拉脱维亚却悄无声息地“抢先一步”。

鉴于上述国家在地理位置、政治环境方面颇为类似,大致可以放在一起分析。对于中东欧国家而言,眼前有两大体系可供融入,一个是以美国、欧洲为主导的“美欧大西洋体系”,一个是以中俄为代表的“欧亚大陆体系”。

近些年来,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国的国内保守政治势力抬头,更加倾向于融入“美欧大西洋体系”。以捷克为例,该国执政联盟便提出了一个旗帜鲜明的口号,叫做“捷克属于西方”,强调其内外政策必须建立在西方的价值观上,无条件向欧盟与北约靠拢。爱沙尼亚与拉脱维亚的态度虽然没有如此激进,但其基本逻辑想必同捷克一致。

此外,从欧洲政坛的风气来看,向美国献媚邀宠,必然也是上述各国行事的一大动机。就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宣布退出“16+1”机制后不久,美国国务院首席副发言人帕特尔便予以热切地回应,声称美方尊重并支持两国退出“16+1”机制的主权决定。美国将同两国一道为波罗的海地区的稳定和繁荣而努力。

中东欧是我国对外关系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从经贸角度来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产业高度互补,市场广阔且发展潜力巨大。从地理角度出发,中东欧位居欧、亚、非三大洲的“中枢地带”,具有鲜明的地理优势以及地缘政治特征,是“一带一路”建设中所不可或缺的角色。

合作机制成立之初,尽管也取得了积极成果,但也面临着一系列风险。西方普遍认为,中国加大对中东欧投资力度,旨在对当地进行经济渗透,进而提升其政治影响力。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欧盟大国,甚至担心中国会侵噬他们在该地区所建立的影响力。

对于中东欧国家而言,尽管从经济角度寻求同中国合作,但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文化等方面却颇为抵触。此外,中东欧国家从国家安全战略的视角出发,也更加倾向于追随美国及欧盟,这就导致中国与中东欧之间存在“政冷经热”的现象。时下的西方政坛,弥漫着一股“逢中必反”的妖风,经济利益也难以左右政治倾向,一旦西方各国在“反华”议题上达成某种匪夷所思的一致,他们宁愿切断同中国的经济联系,也要保持“政治正确”。

就已然成形的“16+1”机制,你留也好、走也好,它就在那里,不喜不悲。诚如我外交部所说,16+1”机制符合各方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的愿望,为各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国愿意在协商自愿、共商共建、开放包容的原则下,坚持同中东欧国家展开合作,至于相关国家退出与否,并不在我国的考虑范围之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