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题材中,《集结号》是最让厂长难忘的一部。
当年,它同斥巨资、卡司强的《投名状》上演“双雄争霸”,战况胶着,之后在“三金”金鸡、金像、金马大放异彩,把最佳亚洲电影等收入囊中。
超20万人打出8.1,在影迷心中足以封神:
“一部比美国超级英雄大片还牛B的电影”“中国迄今为止最好的战争片”
讲真,这战绩搁近两年,或许不算什么;
但在过去主旋律还不算“主流”的时代,绝对值得炫耀一把。
并且,它最骄傲的点在于,摒弃了传统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没有歌颂批判,而是冷静真实的还原战争的残酷无情。
后劲十足,时至今日都让人倍感震撼。
难得的是,同样的观感在一部新片中再现——
《灵魂暴风雪》
不是大制作,没有大牌,没有宣发。
这样一部来自拉脱维亚,“不起眼”的小众影片却被顶上了豆瓣一周口碑榜。
然而,细看才发现它“小而有料”——
IMDB7.9。
被看好的奥斯卡种子选手。
妥妥的一匹黑马。
在此,厂长真心劝告各位,千万别因“中二”的片名错过这部史诗级作品。
片中,导演运用大量手持摄影,近景和特写营造出的战场,震撼又逼真,结合着神圣感的配乐,战争的悲壮溢出屏幕。
全片整整两小时,节奏紧凑,移不开眼,后劲十足......
故事的背景,是一战时的拉脱维亚。
由于面积小,人口少,实力弱,战争期间它先后被沙皇俄国和德国统治,因此,这也是一部小国的血泪史。
见证者,是拉脱维亚一个不足17岁的少年。
曾经,他无忧无虑,享受着恋爱的甜蜜,以及温馨的家庭时光。
谁知,一阵枪响,终结了他的青春。
在父亲和哥哥外出的空挡,几名德国士兵来家中扫荡。
母亲掩护少年得以生存,但她却心脏中枪,倒在血泊中。
瞬间,阴霾笼罩着这个家庭,悲伤之余弥漫着愤怒,如此情况下,这家三位男性顺应国家号召,入伍当兵,成为抗击德军的一员。
但,说是为祖国而战,实则受益的是俄军。
因为拉脱维亚实力弱,为了生存,便“归顺”沙皇俄国,尤其主导共同抗敌。
少年所在的步兵营,有来自各个阵营的军人。
尽管语言不通,背景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
他们一起在泥潭里匍匐前进,挖地道、练打靶,从天真浪漫的学生,长成手拿枪支的士兵。
到真正的战场,迎战枪林弹雨。
对于打仗部分的呈现,可以说是全片最精彩的部分之一。
与动不动就轰炸机开炮、火花四射的爆破等大场面不同,这里要朴素许多,但冲击程度不减。
借用豆瓣网友
老头也玩所写:战场的惨烈,不光在拉脱维亚,世界每个战场,都是同样的场景。
士兵们在战壕里,看艳照鼓劲,靴子是从战友尸体上扒下来的,吃着猪食一样的饭菜,和老鼠同眠。
上一秒战友之间还在聊天;
下一秒子弹从头顶或身侧擦过,刚刚还在说笑的人,瞬间倒地成了一具尸体。
待到冲锋时,活着更是中头彩的运气。
而由于拉脱维亚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这里的残酷又多了一层,“拉脱维亚人到底在为谁而站”。
历经多个日日夜夜,联合军好不容易攻下德军的一个战壕。
可就在这时,由于俄国内部出现矛盾,暂退出一战,于是,少年随军队去到俄国,准备参加俄国内战。
但战争还没开始,军营就乱了套。
由于联合军士兵很杂,大家并非是一条线,每人的理想和抱负也不同,所以出现所谓的“叛乱”。
为了平息,上级采用过激的手段,让士兵枪决“逃兵”。
最终,少年没有狠下心扣动扳机,他选择趁夜间逃跑,也成为一名“逃兵”。
然而,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有哪个成年男子能逃得过兵役呢。
好比片中的少年,就阴差阳错,先后转换多个战场。
他先是在拉脱维亚的德国“租界”被德军征用;拉脱维亚宣布独立后,又参加著名的采西斯战役,真正的为祖国而战。
短短的篇幅,呈现了拉脱维亚被多个大国摧残和利用的过程。
该国为了生存,见风使舵,选边站队,在夹缝中生存。
孰对孰错,站的立场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同,但这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受苦的永远是最底层的民众。
从影片结尾的文字说明,我们可知,原著小说的作者就是受害者之一。
他遭囚禁,被射杀。
幸运的是,他将自己的经历,看到的听到的用文字记录下来,并被改编登上大银幕,让这段历史不被遗忘。
这样的人,这样的真实故事,相比打胜仗的成就感,注定透着一股悲凉。
是的,与其说本片是为展现战争,倒不如说是记录一个少年成年的过程。
还记得少年初登战场时,眼神恍惚,犹豫不决的样子。
他和同是年轻人的德军对峙,两人都很惶恐胆怯,不知所措。
这时,谁能活下来,全看谁更大胆更清醒,率先缓过来朝着对方刺去。
随着战争的进行,少年为自己的怯懦付出血的代价。
他未狠下心狙击的敌军,父亲却遭其反射杀,痛苦又害怕,他拿起木箱朝着凶手的尸体,狠狠地一遍遍砸。
但他没有退路
眼前唯一的路,就是继续拼,忘乎所有的杀。
就这样,杀呀杀。
他能熟练地开枪,不再有一丝犹豫。
他迎国家的胜利,成为战场上的“英雄”。
迎接军队凯旋而归的民众,手里挥舞着花环,狂欢的喜悦响彻整个街道,其投来的目光中流露着崇拜。
与之相反,少年满脸木然,冷冷的接过奖章。
为什么?
因为他并未感受到胜利的兴奋,在他眼中,只有失去亲人,眼含热泪的人们。
对此,男主感同身受。
他从17岁到21岁,5年战争生活,他失去最亲的人,丢了青春,身体被折磨的千疮百孔。
四次枪伤:
脖子一枪,死亡之岛战役;腿一枪,俄罗斯内战;胳膊一枪,叛逃时;最后一枪,采西斯战役。
确实,政客们想的是权力,大亨们想的是金钱,而人民付出的是生命和家园。
对渺小的个体来说,“战争”哪有那么多宏大叙事,一切不过是生与死的区别。
可以说,影片里里外外对乱世下,小人物命运的细致关怀,数不胜数。
而这,也是它高明,且值得被推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