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脱维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二战初期的苏联军队惨败于一小国,倾全国之 [复制链接]

1#
女性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s://m.39.net/disease/a_6295501.html

苏联在二战中,并非只和德国及其仆从国有过交手,也不是单纯的防御,也曾主动出击,寻找作战机会,苏联在出击的同时,却遭到了芬兰,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北欧小国的迎头痛击。在这次交战中,苏联日益膨胀的野心昭然若揭,而苏联军队的弱点也暴露无遗,若有人仔细研究苏军在苏芬战场上表现出的实力,那就不会惊讶于苏德战争初期德军轻松碾压的优势局面了。

战前局势简评

二战初期,法西斯德军气焰嚣张,一路势如破竹,闪电战初出茅庐即大显神威,在短短半个月内,即拿下了号称欧洲陆军实力第五的波兰。捎带着解决了弱小的丹麦和挪威。紧接着,德军兵锋一转,直指西欧,闪击荷比卢法,仅仅2个月左右,即趟平了号称欧洲陆军第一,殖民地遍布世界的老牌列强法国。之后,德军配合意大利在巴尔干和中欧全面出击。到年6月,包括仆从国(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在内,德国控制了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漫长边界线,再加上亲德反苏的土耳其政府,苏联的西方出口全被德军封锁,黑海的出海口也有随时被土耳其和德国联合关闭的可能。苏联虽然看似庞大,却是虚胖,被德国人牢牢扼住了咽喉,形势危如累卵。

苏德战争前双方边界

面对这样的局面,血火中拼杀出来的斯大林和苏联高层岂会坐以待毙?他们早已开始了行动。当德军进占波兰的同时,苏联不仅没同英法一起对德宣战,而是乘火打劫,派军队收割波兰国土。年9月,苏军以保护波兰境内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为由,越过寇松线,占领波兰东部大片土地。同时,苏联软硬兼施,胁迫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波罗的海三国作为加盟共和国,加入苏联。年10月起,尝到甜头的苏联变本加厉,要求和芬兰就边界问题进行谈判,“建议”芬兰把列宁格勒附近地区“交换给”苏联,并要求租借汉科半岛,以在其上修筑海军基地。出乎苏联高层的意料,芬兰并非孱弱的波罗的海三国可比,断然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年11月28日,苏联撕毁32年签订的“苏芬互不侵犯条约”,战争一触即发。

苏德在波兰“胜利”会师

寇松线

在这段时间内,苏联的国土增加了17.4万平方公里,人口增加了约万。但毛熊的野心和胃口,从来都是得陇望蜀,欲壑难填,如今,芬兰能否躲过一劫?

芬兰军队实力和布置

北欧硬汉芬兰人可不是吓大的,你要战,我便战!芬兰毫不畏怯,立即着手迎战庞然大物苏联。

苏芬战争前芬兰国土

战前,芬兰拥有60万军队、火炮门、坦克60辆、战机不到架、各种舰艇29艘。可见,芬兰军队虽然人数不少,但机械化水平较低,现代装备较为薄弱。其陆军卡累利阿集团军主要部署卡累利阿地峡,下辖7个步兵师、4个独立步兵旅、1个骑兵旅以及3个独立步兵营。芬兰剩余兵力在拉多加湖以北待机,随时准备支援主力。芬兰还拥有10万人民自卫军,属于民兵预备役,在国土沦陷时,可作为游击队打击入侵者。

卡累利阿位于加拉多湖和芬兰湾之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苏军在前线的布置和军事实力

相比之下,苏联的实力要强大许多。在苏芬战争前线的是苏联列宁格勒军区(司令员麦列茨科夫,军事委员日丹诺夫),该军区是苏联边防5大军区之一(其余为基辅特别军区、波罗的海军区、西部军区和敖德萨军区),下辖4个集团军,其中,第14集团军拥有2个满编步兵师,布置在摩尔曼斯克方向,由北方舰队提供支援;第9集团军下辖3个步兵师,沿坎达拉克沙和雷伯乐方向一线展开;第8集团军下辖4个步兵师,沿彼得罗扎沃茨克方向展开;苏军第7集团军实力最为雄厚,下辖9个步兵师,1个坦克军以及3个坦克旅,属于机械化部队,该军团沿卡累利阿地峡展开。另外,该军团还得到了航空兵,以及红旗波罗的海舰队部分兵力的支持。

列宁格勒军区司令部旧址

这样,苏联在苏芬边界集中了18个陆军师,超过30万兵力、余辆坦克以及多架飞机。单单在列宁格勒方向上,苏联即集中了在武器装备上碾压芬兰整个国家的军事实力。

和法西斯德国一样,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苏联一直在不遗余力的扩充军力。年-年间,苏联的军事拨款从占国家预算的25.6%一路飙升至43.3%,如此高的比例,整个国家早已进入了军国主义阶段。年时期,一个满编苏联步兵师应有人,含3个步兵团、2个步兵团、1个工兵营及1个通讯营组成。到年6月,苏联已然拥有万军队。

至少,在纸面上,这该是一场苏联轻松取胜的一边倒胜利。

战争过程

年11月26日,苏联模仿法西斯德国进攻波兰的伎俩,炮制了“曼尼拉炮击事件”,以此为借口对芬宣战,在两国边境发动全线进攻。国际联盟将苏联的行动视为非法攻击,于12月14日将苏联除名。

曼尼拉炮击事件

两个习惯寒冷的民族,在北纬60度的高寒区域,展开了殊死争夺:一个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一个为了满足自己无止境的野心。

苏军首先集中兵力(第7集团军)向卡累利阿地峡猛攻,但进展极不顺利,很快就在芬兰军队精心打造的曼纳林防线前遭到了强有力的阻击。同时,在拉多加湖以北的攻势也进行的不如人意,该方向的苏军付出了重大伤亡,仅仅夺取了芬兰北端的佩特萨莫海港,理论上封锁了芬兰通向巴伦支海的出海口。对芬兰中部“腰间”发起的攻势由第9集团军负责,该集团军的进攻遭遇了严重挫折:在北线,芬兰仅仅依靠一个师,就击退了该集团军向波蒂尼亚湾的进攻企图。在南线,进攻索穆斯萨尔米的苏军更是被芬兰军队截断后路包了饺子,芬军干净利落的消灭了苏军2个师,令后者付出了2万余人的伤亡代价。

苏芬战争末期苏联的全力进攻

至此,苏军在对芬作战中损失惨重,但所得极为有限,在几个主要突击方向上,都没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作为世界大国的苏联大感颜面无光。于是,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全力拔掉这颗碍眼的钉子。年1月7日,苏联成立西北特别方面军,由铁木辛哥出任司令,整编了原先的败军,在列宁格勒集中了第7集团军和新编第13集团军,向维堡方向集中了超过21个师,40万人,实施总突击。在付出巨大的伤亡后,苏军攻入维堡,获得了“胜利”。

苏芬战争战损比

苏联尽管“赢得了”这场对芬兰的战争,但付出了多少代价呢?

克里沃舍耶夫将军是权威的苏联军史专家,在他的记载中,苏军“死亡或失踪8.5万人,受伤或残疾18.7万人,5.2万人生病,冻伤0.9万人,共计33.3万人。”苏联国防部则给出了一个更为精确地数据:战斗死亡人数人,人失踪或被俘,医院,人受到了“不可逆转”的伤害,人受伤或残疾,人生病,人冻伤,总计人。

至于芬兰一方的损失,据TalvisodanHistoria的统计,人在战斗中死亡且尸体被发现,人死于受伤,人战死但尸骨无存,人失踪,28人死于战俘营,人死于意外或疾病,人死于未知原因,共人,另有人重伤,人轻伤。

通过上述数字对比,苏芬两军战损比超过了5:1,5个苏联军人的伤亡才能“换掉”一个芬兰兵。这种战绩,对于拥有极大火器装备、舰艇航空兵优势的苏联人来说,称为耻辱毫不过分。以至于苏联红军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华西列夫斯基将军也不得不承认:“芬兰战争是我们的一大耻辱,它败坏了我军在国内外的形象,许多事情都需要作出交待。”

战后

华系列夫斯基所说的要做出交代,并非无耻撕毁合约,欺负弱小这样的行为破坏了苏军的形象,而是历经千辛万苦才能拿下“撮尔小国”对苏军颜面造成的损失。

战后,苏联忙不迭享受“胜利果实”,随后签订的莫斯科和平协定要求,芬兰割让卡累利阿,第二大城市维堡,巴伦支海上的雷巴奇半岛,芬兰湾中四个岛屿,部分萨拉区域,并将汉科半岛租借给苏联作为海军基地,租借期30年。芬兰损失了超过10%的耕地,20%的工业产值,以及22万居民,这些人占芬兰总人口的12%。

苏联要求的芬兰土地

如此苛刻的协议迫使芬兰加入了随后德军对苏联的入侵,尽管芬兰人的军队仅仅只是收回了原属该国的土地,战后还是被苏联秋后算账:《巴黎和约》除确认年《芬苏和约》的一切规定外,还包含以下条款:苏联放弃汉科半岛租借权,以置换在波卡拉地区(东距首都赫尔辛基30余公里)建立海军基地的权利,有效期50年;限制芬兰陆军不得超过3.44万人,舰艇不得超过万吨,并赔偿苏联3亿美元;割让濒临北冰洋的贝柴摩地区。从此,芬兰失去了北冰洋唯一的出海口,南北两端都在俄罗斯的包围之下。

总结

芬兰人作为一个小国,面对苏联这般庞然大物一般的强权,也不愿意束手就擒,而是为了祖国的完整和国家的独立,进行英勇的抗争。所谓以地事秦,如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芬兰深知其中三昧,对苏联不合理的领土要求坚决拒绝。最后,尽管因为国力差距太过悬殊而无奈投降,但也可以说虽败犹荣了。

图哈切夫斯基元帅

苏军方面,付出如此代价才能让“小国”芬兰屈服,实在是大伤颜面。究其原因,主要是苏军空有架子,却没有与之匹配的战斗力。尽管苏军在20世纪30年代后大肆扩张军力,甚至将国民经济的一半投资于军队及其后勤,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练就。苏联在不久之前的肃反扩大化中,清洗了大批作战经验丰富中高层的将领。-38年,仅仅一年间,原有的5名苏联元帅被枪毙了3个,其中就包括提出苏联版“闪击战”思维的图哈切夫斯基,他几乎和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同时提到“集中使用坦克进行主力突击”,但却被斥为“轻视人的作用”,是“帝国主义的军事理论”,苏军甚至一度取消了坦克兵的编制。老军官不在的结果是,大批年轻指挥官未经专业军事学院培训就担任高级职务,导致军队干部素质大为下降。第二,苏军迷信大军团集中作战,不善于利用纵深,忽视对敌军的纵深穿插、分割、和包围,这点是苏军和同期德军最大的差距。就连苏联最有能力的元帅朱可夫都承认:“(交战时),先在边境交战几天以后双方主力才进入交战。”苏联军队在战术素养和执行能力上,都有着巨大的不足和差距,这样的军队,在面对德军的凌厉攻势时,溃败是可想而知的。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朱可夫回忆录二十世纪苏联武装力量损失TalvisodanHistoria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