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脱维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波罗的海三国之拉脱维亚里加古城 [复制链接]

1#

拉脱维亚首都里加是波罗的海地区最大的枢纽城市和疗养避暑的胜地。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诗人格林曾写过这样的赞美诗句:“里加,北方的巴黎”。而里加老城则浓缩了整个拉脱维亚的历史和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既典雅又妖娆,既古旧又充满生机,美得令人目不暇接!老城具有中古时代城市的特征,房屋低矮,街道狭窄,屋顶多用红瓦,每座屋顶上有一只闪光的金属制的公鸡──风信鸡。

里加古城有多年历史,面积不大,历史古迹和建筑保存完好。里加老城是里加的地理和历史文化中心,建筑和街道设计跟西欧国家基本相同。在老城中,你可以发现很多汉萨同盟时期留下的历史印记。里加老城是建筑艺术上的杰作。里加老城面积只有50公顷,青石铺成的小路虽狭窄曲折,但四通八达,有着中古时代特征的建筑随处可见,步入老城恍如时光倒流回中世纪。拉脱维亚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日照很少,非常寒冷;但夏季却像春天,气候宜人,到了晚上8点多依旧是艳阳高照。所以冬季的老城显得寂静而又单调,仿佛进入了冬眠状态,而夏季的老城花丛处处,人流如织。广场中央,小巷深处,到处都是露天咖啡厅和酒吧。拉脱维亚物价非常高,惟独咖啡价格比较便宜,一杯咖啡的价格相当于在当地买一张报纸钱,所以到这里喝咖啡的人非常多。坐在鲜花环绕的木制座椅旁,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欣赏中世纪的建筑,心里会有一种怀旧的情结在流淌。而露天酒吧则又给人另一种感受,坐在吧台前喝上一杯啤酒,伴随着摇滚乐队的演唱,那种张扬的激情会忍不住从心底释放。

市*厅广场Ratslaukums浴火重生的市民生活中心

根据历史文件记载,年里加就拥有一座市*厅,从此成为里加的*治中心。4个世纪后,原址又重盖了一座新市*厅,象征着市民的自信和骄傲。直到年,行*官员办公室迁出市*厅之前,这里都是官方和民间交集的地方,然而第2次世界大战期间。市*厅几乎被毁坏殆尽。苏联时代,更在此地盖了一座丑陋的苏联式建筑,还好,拉脱维亚独立之后,恢复旧城原貌的想法,终得实现。年仿自战前的市*厅再度面对世人。

在欧洲。市*厅广场几乎是每个城市最重要的地方,然而年6月29日,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开战之初,里加市*厅广场周边建筑被严重摧毁。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折腾,才在拉脱维亚于年独立之后,根据照片、历史文件一一重建,现在的市*厅广场,已经渐渐恢复到旧时样貌,年,里加市民终于能够以重建的历史建物,欢庆他们建城周年纪念。

过去,在黑人头之屋的大门上头,曾经刻着一段文字。这句话果真应验,当然,里加市民也遵照铭文上的承诺,赋予老建筑新生命。

里加古城市*厅广场

罗兰雕像statueofRoland。独避战祸的正义象征

第2次世界大战期间,市*厅广场周边所有的建筑物都被摧毁,唯有这尊舞剑的罗兰雕像存活,14世纪时,罗兰的雕像大量出现在北德地区,作为正义和自由的象征,因为它被认为是一个公平的法官,经常捍卫被诉讼的人。

罗兰雕像

拉脱维亚占领博物馆LatvijasOkupacijasmuzejs记忆沧桑历史

这栋幽暗、呈墨绿色的方形建筑,原本是年代来作为拉脱维亚红色步*的纪念馆,如今博物馆里陈列的是年到年,德国纳粹和苏联占领拉脱维亚期间所有被殖民的照片、地图、历史文件,其中一块无名碑文上写着,他们把所有东西都拿走了,我们故乡的土地、我们的荣耀、以及我们的名字。

占领博物馆

拉脱维亚步兵广场LatviesuStrelniekuLaukums苏联统治遗留的见证

距离市*厅广场只有几步路之遥的拉脱维亚步兵广场,正对着道加瓦河,阿克曼桥(AkmensBridge)和渡船头,过去这里是里加的中央市场,现在广场前是车水马龙的,11NovembraKrasmala大道。很多人都是从这里开始里加旧城之旅。主宰广场的就是这尊高大的暗红色花岗岩步兵雕像,据说这个象征性的步兵团,在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对抗俄国皇*,而俄国10月革命时,他们都支持布尔什维克(Bolsheviks,苏联共产*的前身),并为列宁组了一支禁卫*,也是后来苏联红*的一支强悍的队伍,名为拉脱维亚红色步兵,不过拉脱维亚脱离苏联独立之后,很多人对这纪念物有不少意见。

步兵雕像

圣彼得教堂Sv.PeteraBaznica旧城地理中心

里加旧城天际线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物,就是这座位于正中央的圣彼得教堂,.25公尺高的尖塔直冲天际,不论从实际上还是象征性,圣彼得教堂都是里加旧城的正中心,位于教堂正殿的地板上,一块铭牌就这样清楚标示着。

顾名思义,教堂本身是为里加的守护神圣彼得而建造,最早于年出现在文献中,从年起,高耸的尖塔和尖塔上的镀金风向鸡。就一直是建设这座教堂的重心,有时风向鸡掉下来,有时整根金塔倾倒,还曾经压死过人,不过大致在年之后,圣彼得教堂的外观就是今天所看到的样貌,尤其那座尖塔,正式辨识巴洛克式建筑的重要元素之一。

年,教堂遭到雷击发生大火,当时俄国沙皇彼得大帝正好来到里加,下令要立即灭火,他曾着急的说,如果教堂被焚毁,接下来同样的命运也会发生在我的身上(同名)。结果教堂还是烧掉了,彼得大帝立即指示重建,完工后的尖塔高达公尺,

年第2次世界大战爆发,6月29日教堂又被焚毁,讽刺的是,这一天正好是圣彼得的纪念日,有人说是进犯德*放的火,也有人说是撤退的红*做的,无论如何年圣彼得教堂已从废墟中重建,并从过去的木造改成今天的钢铁结构,游客可以搭乘电梯直达72公尺的观景台,一览旧城全景,完工后的风向鸡重公斤,包覆在外的金箔达公克。

圣彼得教堂圣彼得教堂圣彼得教堂

里加大教堂及广场DomaBaznicaDomaLaukums规模宏伟大教堂

里加大教堂广场,是里加旧城里最大的广场,不过并非一开始广场就这么空旷,年到36年间,里加当局为了让矗立在广场上的大教堂,有更佳视野,于是拆除掉周边建筑,大教堂因此更显宏伟。

里加大教堂是波罗的海地区最大的教堂,从年接受主教的授任仪式之后,一直都扮演主教座堂的角色,同时也是大主教的居所。

大教堂不止一次翻新重建,因此建筑本身融合了晚期文艺复兴,早期哥特,以及巴洛克式风格,其中最高的尖塔遭到4次雷击,每一次都重建,现在所看到的是年安放上去的,高90公尺。尖塔顶端有一只风向鸡,它也是里加的标志,中世纪时,里加居民的生活,非常仰赖风向,因此会在风向鸡上一边镀金,一边涂黑,当镀金的那边面向城区时,就得赶紧跑向港口,反之则不必,今天他见了风向鸡,是年才换上去的。

教堂里有几个参观重点,包括管风琴,讲道坛,教堂座席,彩绘玻璃窗等,其中年,向俄国沙皇请求允许更换的管风琴,达根管子,在当年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大的管风琴,为此,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FranzLiszt),还写了一首合唱曲《赞颂上帝》。

此外,巴洛克式的木雕讲道坛,从年,就已安放在教堂里,超过三个半世纪,上头雕饰着耶稣,十二使徒及福音传道者,至于教堂的彩绘玻璃也是一景,从圣经故事到教堂和里加的历史故事,片片栩栩如生,可惜南面的彩绘玻璃毁于第2次世界大战。

里加大教堂

里加历史暨航运博物馆RigasVesturesunkugniecibasMuzejs

超过10个世纪的历史珍藏

年开幕的里加历史暨航运博物馆,是拉脱维亚最古老的博物馆,位于里加大教堂侧翼,共有16个展示厅,诉说着里加多年来发展的历程,以及拉脱维亚附近从第10世纪以来的航运发展史。

在这间博物馆里可以看到古时候拉脱维亚人的饰品,生活用具、武器等,还有一艘13世纪所使用的船只,汉萨同盟时代所使用的度量衡,里加16世纪刽子手所用的剑,全世界最小的Minox照相机,里加银匠的手艺杰作等,都是拉脱维亚民族独特的历史遗产。

里加大教堂侧翼博物馆

圣雅各教堂Sv.JekabaKatedrale哥特式尖塔教堂

圣雅各教堂,哥特式的尖塔,高80公尺,也是里加旧城中,唯一一座至今仍维持着哥特式尖塔的教堂,比较特别的是,有好长一段时间教堂的钟是挂在钟塔外侧,钟的上头,还加盖一个小小屋顶,凸出于尖塔之外,用来警告里加居民火灾或水灾,甚至还有一个传说,如果一个女人对丈夫不忠,当她走过教堂时钟会自动响起,可惜这座钟在第1次世界大战时被俄国人夺走。

圣雅各教堂

国会SaeimasNams19世纪新古典主义建筑

拉脱维亚国会与圣雅各教堂隔着一条街,两两相对,这种笨重的*色建筑,在里加旧城的中世纪建筑中显得特别突兀,它也是新古典主义历史时期的重要范例之一,建于19世纪中叶,属于新文艺复兴风格,外观就像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王宫,从年起,这里就成为拉脱维亚国会所在地。

国会大厦

三兄弟TrisBrali肩并肩忘年之交

紧紧相连,可以说是里加旧城最著名的中世纪民宅,不过他们的建筑年代并不相同。

三幢并立的建筑里,以右手边17号这幢年代最久远,约建于15世纪,是目前拉脱维亚最古老的民居,山形墙的立面带着浓浓的哥特式风格,大门路口处连接着两条石长凳,俗称门边石,在那个年代,这是常见的建筑形式,现在里加唯有此处看得到,此外它的窗户也很小,因为当时课征(窗户税),窗户越大税也越高。

今天19号这幢于年重新整建过,风格显然受到荷兰文艺复兴时期矫饰主义的影响,不过在大门上头可以看到另一个数字,显示一个世纪之后,地面又重新装修过,至于左手边最窄的21号也最年轻,直到18世纪才出现,三兄弟目前是拉脱维亚建筑博物馆(LatvianMuzeumofArchitecture)所在地。

三兄弟三兄弟大门

里维广场LiviLaukums五彩缤纷生气蓬勃

这座位于旧城正中心,有着一片大草坪的广场,是第2次世界大战之后,拆除掉周边房舍才出现的,游客在狭窄曲折的里加旧城巷弄间盘绕,很容易将迷失了方向,直到钻出巷子,看到这片怡人的广场,才总算有了呼吸空间,今天里维广场是民众和游客休闲活动最受欢迎的地方,尤其夏天时刻,广场上摆满了露天咖啡座,加上一旁kalku,街整排的时尚名店,游客自在散步其间,更显悠闲。

美食街里维广场

大基尔特之屋LielaGilde昔日工会活动中心

正对着里维广场是一整排色彩丰富的17世纪住宅,带着些许童话故事的味道,当然,里维广场附近最重要的两栋建筑,就是大小基尔特之屋,自从年亚伯特主教建立了里加城之后,由贸易商、工艺师所组成的行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由德国富商组成的大基尔特(GreatGuild)约出现在1年,过去几个世纪,大基尔特,一直在一座哥特式会议大厅活动,直到19世纪中叶,才在旧建筑的基础上,打造了这幢新哥特式的大基尔特之屋,大基尔特的活动一直活跃到第2次世界大战战前,战后大基尔特之屋已改为拉脱维亚国家爱乐管弦乐团的表演大厅。

大基尔特之屋

小基尔特之屋MazaGilde新哥特式精致楼房

位于大基尔特之屋对面的则是一个工匠艺师所组成的小基尔特,同样也是在19世纪中叶改建的新哥特式风格,房子里记录着里加几世纪以来工匠艺术的发展,目前提供团体包场进行会议、展览、宴会等活动场地。

小基尔特之屋

猫之屋KakuNams黑猫代言富豪之怒

无疑地。猫之屋是里加最逗趣的一间房子,于年由建筑师,friedrichschefel所设计,而委托设计的屋主是一位极富有的德国贸易商,他曾经被拒绝加入声望地位极高的大基尔特,为了报复,他在附近盖了这栋豪宅并在房子两旁的高塔顶端放上两只愤怒的猫,把高高举起的尾巴对准大基尔特之屋,为此双方还告上法庭,直到第1次世界大战开打,冲突方休,后来猫还是被转了个方向。无论如何,猫之屋已经成为里加知名度最高的建筑物,只要在路上问当地人,谁都能清楚指出猫之屋的方位。

猫之屋猫之屋

里加城堡RigasPils国家历史博物馆所在地

始建于1年的里加城堡,在年以前一直作为利沃尼亚骑士团(livonianorder)团长的居所,期间由于战乱频仍,曾经多次遭受摧毁,最近的一次大重建,可追溯到年。年拉脱维亚共和国成立,它成了总统府,苏联统治期间,它归属于少年先锋组织进驻的城堡;冷战后,拉脱维亚的第一任总统,GuntisUlmanis也把办公室设在这里,目前3楼是拉脱维亚国家历史博物馆(nationalhistorymuseumoflatvia)的所在地。

最初,里加城堡拥有规则的布局和角落里三座小望塔,到了15世纪又增加两座圆塔,属于典型的古典主义晚期建筑,地面层主要以守卫为考量,地上一层作为住宿区,在上面则有可发射炮弹的窄窗,是防御的重点,地下还有秘密通道。20世纪初在设计师Ei怎说Laube的主导下又进行了最新的一次翻修,相当面积成了总统居住的地方。

里加城堡

火药塔Pulvertornis饱经战火的红色堡垒

最早建于14世纪的火药塔,在年瑞典大*进犯摧毁之后,只剩下基石部分属于原始建筑,年,为了保护内部的珍藏,加强防御功能,重建成厚度达2.5公尺的城墙,果然成效卓越,目前它属于战争博物馆(LatvijasKaraMuzejs)的一部分,拉脱维亚可说是占欧洲战火最频仍的国家之一,举凡十字*,瑞典,波兰,德国,俄罗斯等武力都先后入侵过,馆内主要展出两次世界大战前后,关于拉脱维亚追求独立的战争照片与重要文献,包括纳粹与苏联占领时期。

火药塔

瑞典门ZviedruVarti瑞典统治时期遗址

瑞典门是瑞典统治时代防御城墙的一部分,建筑年代约在年,原本有25座城门,如今仅剩这座,关于瑞典门还有这么一则典故,一位里加当地女孩爱上一位瑞典士兵,但不见容于地方,有一天两人半夜约会之后被人发现,于是被抓起来惩处,并塞到城门的城墙里,后来有此一说,想要测试对方是否爱你,只要半夜经过瑞典门,如果能听到两位恋人情话绵绵,那就表示你已经找到真爱,城墙后来经过改进,城门之上还盖了1栋房子,由建筑师AlexanderTrofimov所设计,年之后,成为拉脱维亚建筑师协会所在地。

瑞典门城门铭牌记载

圣约翰教堂及约翰庭院Sv.LanaBaznicaJanaSeta融合多样风格建筑

13世纪时,圣约翰教堂是里加主教城堡内的一座礼拜堂,到了16世纪末,才正式成为里加的路德教派教堂,因为不断改进,建筑本身同时融合了哥特、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格,就像其他教堂一样,圣约翰教堂也有自己的传说,在教堂西南侧外墙上头,有两个张开口的是僧侣人头雕像,据说牧师只要在其中一个头像的后面布道,全里加城都可以听到他的声音。中世纪时,人们非常迷信,他们相信如果把人活生生埋到建筑的墙里,便能驱魔,后来在圣约翰教堂的重建过程中,就发现了两个僧侣的遗骸。

从圣约翰教堂旁的小巷子,穿过一座古意盎然的小门,便可来到约翰庭院,早期这里是主教城堡的庭院,后来则成为多米尼克修道院。夏天时,这个空间成为街头艺术家聚集表演的地方。

圣约翰教堂

拉脱维亚自由广场BrivibasPiemineklis追求国家自由的渴望

拉脱维亚自由广场,位于里加新旧城交界处,耸立在广场中央的自由纪念碑,可说是里加市区最显眼的纪念性建筑。

历时4年,纪念碑于年由拉脱维亚人民的捐献盖成,深刻描绘出年代拉脱维亚人渴求的国家主义,整座纪念碑包含13组雕刻,包括『智慧的工作者,家庭,祖国的守护者,扔掉锁链的人』等。分别象征着拉脱维亚的过去,人民的智慧,独立的愿望,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纪念碑最顶端站立着一尊面朝西方的自由女神像,双手高举着三颗镀金星星,代表了拉脱维亚三个历史区域——Kurzeme、Vizeme、Latgale。上头同时刻着铭文,TTevzemeiunBrivibai,意思是。目前纪念碑下方每天都有卫兵负责守卫,钉子似的挺直站立,每个整点都有卫兵交接仪式。

自由广场自由纪念碑

新艺术建筑之旅ArtNouveau街道即建筑竞技场

19世纪末、20世纪初,里加跟随着欧洲许多城市发展的脚步,兴起了一股新艺术(ArtNouveau,或称青年风格Jugendstil)建筑风潮,如今,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是全欧洲同类型建筑发展最好、保存得最完整的城市。

世纪转换之交,新艺术的发展是当年对文学现代主义的一种回应和解答,强调完全的自由创作,因此通常混合着幻想性元素来表现出艺术唯美的价值。在建筑方面,着重于流动的线条以及华丽的装饰,包括怪兽、花朵、面具、怪诞的图样。。。。。。都可以拿来装饰房子的外观,而不同颜色瓷砖的运用也使得整体的设计更显突出。通常,建筑平凡无奇的内观和精心雕琢的立面,呈现戏剧性的强烈对比。

当年里加所发展出的新艺术,大致可分成两种类型,一是装饰性艺术,一是浪漫民族主义。在里加中心区,大约有1/3的建筑都受到这股风潮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年为了庆祝里加建城周年纪念。

里加的新艺术建筑超过栋,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大多数都是拉脱维亚著名的建筑师所设计、建造。新艺术大多集中在Elizabetes和Alberta两条街,其中建筑大师,MikhailEisenstein的作品在伊丽莎白街(Elizabetesiela)的10a、10b和亚伯达街(Albertaiela)2、2a、4、8和23?号。至于浪漫民族主义新艺术主要可以在Terbitus街的15、17和Brivibas街47、58、62号看到,这些都是拉脱维亚建筑师E.Laube、K.Peksens和A.Vanags的作品。.

ArtNouveau风格建筑里加街上建筑人脸都没有笑容装饰风格雕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