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脱维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兰州新区紧扣四个战略定位聚力做好五篇文章 [复制链接]

1#

中国发展网讯兰州新区紧扣“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四个战略定位,聚力做好“系统改革、产业集聚、创新驱动、开放合作、城市提质”五篇文章,在服务甘肃发展新格局、融入兰西城市群建设中争做改革创新“排头兵”、实体经济“主战场”、区域协同发展“增长极”。

今年前三季度,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先后获评“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绿色发展优秀城市”“十大最具投资吸引力新区”等20多项荣誉,入选第二批“科创中国”试点园区。

深化系统改革

推动营商环境新改善

兰州新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策优势,切实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营商环境再造培育发展动力。

一是立足区域大发展优化空间布局。按照区县(皋兰县)一体的思路,提前两年开展跨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科学编制兰州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确保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区面积中长期稳定的同时,实现“三增、三减、三提升、三保障”目标,增加农业、生态、城镇空间,减少撂荒耕地面积、水土流失面积、生态脆弱面积,提升稳定耕地质量、生态服务功能、省会承载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城市发展,为兰西城市群建设提供充足发展空间。

二是立足项目快落地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行容缺审批、审慎监管、容缺验收,建立对电力、燃气、通讯等驻区企业的考核机制,企业投资项目前期费用下降2/3,1/3的企业实现当年落地、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市场主体同比增长近30%;大力推进“标准地”改革,在全省率先出台《产业项目用地效益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土地要素供给方式、效益评价、使用权退出全生命周期土地管理机制,用地效益显著提升。

三是立足绿色高标准优化金融服务。着眼服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用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金招牌”,发布实施绿色金融地方标准,挂牌设立西部绿色认证中心,搭建甘肃首家“绿金通”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融资近百亿元。

做强实体经济

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新区把产业作为立区之本,坚持“引、扶、育”的办法夯实产业基础,“由小到大、由低向高、由单一向复合”的路径延链补链,以“五抓”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抓产业规划。依托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实施“+X”产业倍增行动,重点打造绿色化工、新材料、商贸物流3个千亿级,先进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城市矿产和表面处理3个五百亿级,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5个百亿级以及人工智能、职业教育等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发展新优势,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

二是抓园区建设。按照要素向园区集约、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群的思路,充分利用新区远离江河和人口聚集区、空气干燥、无自然保护区、环境容量大等优势,高标准打造平方公里绿色化工园区,一期基础设施全面配套,新引进苏研集团、禾安农盛等项目50个、总投资超亿元,年内预计实现产值近亿元。全面启动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的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产业园,意向落地项目近50个。

三是抓升级*造。大力引进节能环保、核能配套等装备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兰石集团超高温熔盐制备技术及装备、兰泵钍基熔岩泵、大成菲涅尔式光热发电装备在国内重大新能源项目中示范推广应用,获批国家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四是抓新兴业态。加强关键领域材料创新,加快建设特种合金材料、高分子化学材料等为主的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德福4.5微米超薄铜箔技术国内领先,年产能10万吨,将成为全国最大的铜箔生产基地。开展“东数西算”工程试点,建成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引进华为云计算、国网云数据中心等批项目,总投资近亿元,成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甘肃主承载地。

五是抓特色培育。加快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西北最大医药物流产业园开园运营,申联生物建成国内领先口蹄疫疫苗研发中心,和盛堂、佛慈制药在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省内当归、*参等道地药材资源向现代中药转化。大力发展全域现代农业,36万平方米鲜花智能温室年产鲜切花1亿枝,销往全国各地。建成投用设施大棚近万座,新希望万头生猪、兰牧工商万头奶牛等一批项目快速建设,种养加、产供销现代农业循环产业链加快构建。

集聚创新要素

加速释放发展新动能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兰州新区瞄准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加强关键领域科技创新,抢占西北地区科技创新制高点。

一是强化平台建设。立足打造兰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加快建设区域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新建国网云智慧能源多维应用场景区块链技术实验室、博奥医学检测病原微生物快检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全省最高、达到3.7%。强化主体培育。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有研发活动规上企业比重达到50%以上。“专精特新”产业园落地医药农药原料药中间体、化学助剂试剂、化工新材料等产品近种,一批填补国内市场空白、打破国际技术垄断的产品向国内外输出。

二是强化成果转化。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持续加强与中科院兰州分院、大连化物所等国内知名科研机构合作,科技研发项目增长50%以上,快速推动先进催化技术、重离子治疗肿瘤技术、碳减排技术等一批成果转化应用,大科学装置离子加速器及质量检验检测工程实验室、重离子应用技术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即将建成投用,甘肃省同位素实验室加快建设,全球首个千吨级太阳能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完成中试验收,合成工艺包在内蒙古推广应用。

三是强化人才保障。实行柔性人才引培制度,健全住房、教育、医疗等服务保障机制,以优质创新创业环境吸引人才向新区集聚,新引进各类研发人员、科技人才近4万人。加快推进16平方公里科教园区建设,入驻师生近10万人,为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积极融入“双循环”

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新区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充分发挥综保区、空港、陆港、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一区两港一通道”立体化开放体系优势,全面提升对外开放能级,进出口贸易额实现倍数增长,向西开放平台效应加速释放。

一是高质量推动综保区发展。进境种苗、冰鲜水产、水果、粮食、肉类、活体动物等六大指定监管场地和网购保税、跨境直邮两个跨境电商监管中心高水平运营,首单德国进口整车保税仓储业务落地,1-9月贸易额同比增长%,在全国绩效评估中排名较去年底前移8个位次。

二是高起点布局临空经济产业。依托中川国际机场空港口岸优势,大力发展航空产业和临空经济,积极拓展“空中贸易走廊”,与巴西航空、普洛斯等国际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畅通与中亚、西亚及南亚、东南亚等地区空中商贸物流通道,在西北地区率先推广“两段准入”通关模式,国际货邮吞吐量增长3.4倍。

三是高水平打造物流集散中心。持续提升铁路口岸集散功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加快建设,西北首个铝期货指定交割仓库稳健运营,西部陆海新通道双向贯通,新开通“德国—兰州”巴斯夫化工品、“拉脱维亚—兰州”公铁海多式联运等中欧班列,国际货运班列到发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